文章解析

cǎo
táng
yín

朝代:唐作者:薛令之浏览量:1
cǎo
táng
zài
líng
shān
qín
shī
shū
xiàng
dēng
zhú
chái
mén
bàn
yǎn
rén
wéi
yǒu
bái
yún
xiāng
bàn
宿
chūn
tóu
chuí
diào
guī
huā
xiào
yīng
fāng
cǎo
绿
yuán
liáo
liáo
chóu
zhuǎn
shēn
xié
qín
xiān
jiā
zhōng
āi
yuàn
shuí
zhī
miào
néng
shí
gōng
shāng
diào
wèi
chéng
lóng
jiàn
wèi
fēi
jiā
pín
dān
xué
rén
zhēng
xiào
jūn
jiàn
qín
hán
xìn
shuí
zhī
shì
yīng
jùn
zhāo
shèng
míng
jūn
yāo
jiān
pèi
huáng
jīn
yìn
nán
ér
zhì
yàn
dēng
qián
shū
gōng
hóu
wèi
shí
xiāo
tiáo
cháng
shān
zhōng

译文

我的草堂坐落在灵秀的山谷之中,在灯烛之下勤奋刻苦地研读诗书。柴门半掩着,寂静得没有一个人,只有悠悠的白云陪伴着我一起住宿。春天的时候在溪边垂钓后归来,花儿绽放如笑,黄莺啼叫,芳草碧绿。猿猴与仙鹤稀少,忧愁变得更加深沉,带着琴独自弹奏仙家的曲子。曲子中的哀怨有谁能知晓其中的奥妙,只有子期能识别曲子的音律。鱼还没有变成龙,剑还没有腾飞,家境贫寒却沉迷于学习,被众人争相嘲笑。您难道没看到苏秦和韩信,独自前行时谁能知道他们是英俊之才。一旦得以遇到圣明的君主,腰间各自佩戴上黄金印玺。男子汉立志需要研习古代的学问,不要厌恶在灯前读书的辛苦。自古以来公侯将相在没有遇到机遇的时候,常常穷困潦倒地紧闭着山中的门户。

逐句剖析

"草堂栖在灵山谷":我的草堂坐落在灵秀的山谷之中,

"勤苦诗书向灯烛":在灯烛之下勤奋刻苦地研读诗书。

"柴门半掩寂无人":柴门半掩着,寂静得没有一个人,

"惟有白云相伴宿":只有悠悠的白云陪伴着我一起住宿。

"春日溪头垂钓归":春天的时候在溪边垂钓后归来,

"花笑莺啼芳草绿":花儿绽放如笑,黄莺啼叫,芳草碧绿。

"猿鹤寥寥愁转深":猿猴与仙鹤稀少,忧愁变得更加深沉,

"携琴独理仙家曲":带着琴独自弹奏仙家的曲子。

"曲中哀怨谁知妙":曲子中的哀怨有谁能知晓其中的奥妙,

"子期能识宫商调":只有子期能识别曲子的音律。

"鱼未成龙剑未飞":鱼还没有变成龙,剑还没有腾飞,

"家贫耽学人争笑":家境贫寒却沉迷于学习,被众人争相嘲笑。

"君不见苏秦与韩信":您难道没看到苏秦和韩信,

"独步谁知是英俊":独自前行时谁能知道他们是英俊之才。

"一朝得遇圣明君":一旦得以遇到圣明的君主,

"腰间各佩黄金印":腰间各自佩戴上黄金印玺。

"男儿立志需稽古":男子汉立志需要研习古代的学问,

"莫厌灯前读书苦":不要厌恶在灯前读书的辛苦。

"自古公侯未遇时":自古以来公侯将相在没有遇到机遇的时候,

"萧条长闭山中户":常常穷困潦倒地紧闭着山中的门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草堂吟》是唐代薛令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诗人于灵山谷草堂的生活为题材,展现其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诗开篇描绘草堂所处清幽环境,诗人勤奋向学。春日溪边垂钓归来,景色虽美却难掩忧愁,借抚琴抒发无人赏识的哀怨。随后以苏秦、韩信为例,表达对机遇的渴望,最后劝勉男儿立志苦读,等待时机,体现诗人在困境中坚守与对未来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官员

薛令之(683~756),唐代官员。字珍君,号明月,长溪(今福建)人。神龙二年进士及第,成为“开闽第一进士”。开元间累迁左补阙兼太子侍读,后因李林甫冷落东宫,赋诗讽谏唐玄宗,引起玄宗不满,遂托病辞官归乡。其以诗文闻名,为闽人以诗赋登第第一人。《唐明皇命吟屈轶草》一诗为后世所流传。现存诗作仅有《自悼》《太姥山》等6首。著有《明月先生集》和《补阙集》,均已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四句描绘了诗人在草堂的读书日常。草堂静立于灵岩山谷之中,诗人于此潜心研读诗书,常常读至夜深。此处人迹罕至,唯有悠悠白云与之相伴。陶弘景在《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里写道:“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那缭绕的白云,不仅为草堂增添了一份高洁的气息,更弥漫着隐逸的韵味。“春日”四句展现了诗人在草堂的生活片段,有春日溪边垂钓的闲适,也有弹琴时的愁绪暗生。“猿鹤寥寥愁转深”中的“猿鹤”究竟作何解释?“寥寥”又是什么意思呢?曾有人认为“胡猿野鹤”暗喻着政坛小人,可这种解读过于复杂。彼时的薛令之尚是青年,尚未踏入政坛,对朝廷变故不可能洞察入微。而且,“寥寥”又该如何理解呢?另有人注释时引用《太平御览》中《抱朴子》的内容:“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如此看来,“猿鹤”并用,应是化用了这个典故,其含义便是“君子为猿鹤,小人为虫沙”,那么“寥寥”自然就是“数量稀少”之意。于是诗人“携琴独理仙家曲”,这“仙家曲”指的是高妙的琴曲,常人难以领会其中的精妙。“曲中”四句承接“仙家曲”,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在薛令之当时所处的环境里,一方面缺少志同道合之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无疑是读书人的悲哀,“子期能说宫商调”正折射出他知音难觅的苦恼;另一方面,他刻苦读书的行为不被他人理解,“家贫耽读人皆笑”便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在尚未取得读书成就之时(鱼未成龙剑未飞),这种孤独与不被理解更为明显。当然,诗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君不见”四句便是他用以自勉的论据,“家贫”并不能成为放弃读书的理由。你看苏秦出身贫苦,却成为古代苦学的典范,“引锥刺股”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韩信同样出身贫寒,后来却成就了一番大业。这些事例让诗人坚信,贫穷并不能阻挡他读书求进的脚步。最后四句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坚定了他坚持读书的志向。“男儿立志需稽古”,他在古人的事迹中汲取了力量,那些“公侯”在未遇到圣明君主之前,都能耐得住寂寞,刻苦攻读。这些先辈的故事说服了诗人自己,让他在读书求进的道路上更加坚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僎《途中口号(一作郭向诗)》

下一篇:唐·薛令之《草堂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