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gāo
qiū
ér
wàng
yuǎn
hǎi

朝代:宋作者:李涛浏览量:1
dēng
gāo
qiū
wàng
yuǎn
hǎi
wàn
cháng
chéng
jīn
zài
zuò
shǐ
使
shén
zhōu
jìng
chén
zhū
rén
hǎi
wàng
yuǎn
hǎi
dēng
gāo
qiū
zhī
zhě
wèi
xīn
yōu
zhī
zhě
wèi
qiú
guī
zhěn
péng
lái
shù
ruò
shuǐ
guān
zhòu
zhēn
yóu

译文

登上高山,远眺沧海,万里长城如今已荡然无存。致使神州沉沦敌手,那些误国权臣早该剁成肉酱。远望怒涛翻涌的海面,再登临苍茫高山。理解我的人知我忧国,误解我的人笑我痴狂。不如归卧蓬莱仙岛以弱水洗头,看透宇宙不过蜉蝣撼树。

逐句剖析

"登高丘":登上高山,

"望远海":远眺沧海,

"万里长城今何在":万里长城如今已荡然无存。

"坐使神州竟陆沉":致使神州沉沦敌手,

"夷甫诸人合菹醢":那些误国权臣早该剁成肉酱。

"望远海":远望怒涛翻涌的海面,

"登高丘":再登临苍茫高山。

"知我者谓我心忧":理解我的人知我忧国,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误解我的人笑我痴狂。

"归枕蓬莱漱弱水":不如归卧蓬莱仙岛以弱水洗头,

"大观宇宙真蜉蝣":看透宇宙不过蜉蝣撼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高丘而望远海》是南宋诗人李涛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主题围绕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借登高望远之景,抒发内心感慨。上片以“登高丘,望远海”起兴,借“万里长城今何在”的诘问,暗讽北宋军事防御的崩溃与统治者的昏聩,将长城的象征意义与西晋王衍等权臣误国的历史典故相勾连,凸显对时局的痛心疾首。下片笔锋陡转,以“知我者谓我心忧”的《诗经》化用,直陈对朝廷偏安的批判,而“归枕蓬莱漱弱水”的道家意象,则透露出面对国破家亡的虚无感,最终以“大观宇宙真蜉蝣”收束,将个体生命的渺小置于浩瀚时空,形成历史沧桑与生命哲思的双重张力。这首诗情感真挚深沉,将个人的忧思与对国家命运、宇宙人生的思考相结合,语言古朴有力,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李涛(?~?),南宋诗人。字养源,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与宁宗开禧元年进士范应铃(西堂)子在舆有交,应当也生活于宁宗时。著作已佚,仅《南宋六十家小集》中存《蒙泉诗稿》。李涛的诗作,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编为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登高丘,望远海,万里长城今何在”,以重复的“登高丘,望远海”营造出苍茫悠远的意境,借对“万里长城今何在”的发问,引出对现实的忧虑,奠定了沉郁的情感基调。“坐使神州竟陆沉,夷甫诸人合菹醢”两句,直接抒发对导致神州沦陷的权臣的愤怒与谴责,“坐使”强调了这些人不作为致使国家沦陷的痛心,“合菹醢”则表达出诗人对他们应受惩处的强烈态度。中间“望远海,登高丘”再次重复开篇语句,形成回环往复之势,强化了情感表达。“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引用《诗经》名句,直抒胸臆,深刻展现出诗人不被理解的孤独与内心深处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最后“归枕蓬莱漱弱水,大观宇宙真蜉蝣”,诗人将思绪从现实的忧愤中抽离,以浪漫的想象展现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将个人置于浩瀚宇宙中,感慨自身如蜉蝣般渺小,在超脱中暗含着对现实的无奈与释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涛《杂诗十首其一》

下一篇:宋·李涛《杂诗四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