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shí
shǒu

朝代:宋作者:李涛浏览量:1
shēn
yán
yǒu
lǎo
wēng
páng
méi
bìn
xuě
bàn
míng
shòu
wēi
miào
jué
huà
zhòu
yàng
shì
é
quē
shuāng
móu
jiǒng
jiǒng
jìng
yuè
zhì
jīn
chuán
xīn
huì
kǒu
nán
shuō

译文

幽深的岩洞中有一位老翁,眉毛胡须鬓发都如白雪般。半夜时分他呼唤我的名字,传授给我那微妙精深的口诀。口诀文字如同古代籀文模样,字体形态错讹又有残缺。可他双眼忽然变得炯炯有神,不一会儿竟将那口诀全部翻阅。直到如今才继承这份传承,内心已领悟却难以用言语道明。

逐句剖析

"深岩有老翁":幽深的岩洞中有一位老翁,

"庞眉须鬓雪":眉毛胡须鬓发都如白雪般。

"夜半呼我名":半夜时分他呼唤我的名字,

"授我微妙诀":传授给我那微妙精深的口诀。

"字画古籀样":口诀文字如同古代籀文模样,

# 字:一作辽。

"体势讹复缺":字体形态错讹又有残缺。

"双眸忽烱烱":可他双眼忽然变得炯炯有神,

"须臾竟披阅":不一会儿竟将那口诀全部翻阅。

"至今得其传":直到如今才继承这份传承,

"心会口难说":内心已领悟却难以用言语道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诗十首(其四)》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涛所作的一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夜偶遇深岩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老翁于夜半呼唤诗人之名,并传授给他一份字迹古朴、残缺不全却蕴含微妙之诀的秘籍。诗人瞬间目光炯炯,片刻间便沉浸于披阅之中。全诗充满神秘奇幻色彩,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一段超凡脱俗的奇遇,透露出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李涛(?~?),南宋诗人。字养源,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与宁宗开禧元年进士范应铃(西堂)子在舆有交,应当也生活于宁宗时。著作已佚,仅《南宋六十家小集》中存《蒙泉诗稿》。李涛的诗作,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编为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深岩有老翁,庞眉须鬓雪”,诗人开篇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神秘且带有奇幻色彩的画面。在幽深隐秘的岩洞之中,居住着一位老翁。“庞眉”描绘出老翁眉毛浓密且长,“须鬓雪”则生动地展现出他的胡须和鬓发皆如白雪般洁白,这一形象塑造,瞬间让老翁充满了仙风道骨的气质,也为全诗营造出一种神秘、超凡脱俗的氛围,引发读者对老翁身份和故事的好奇。“夜半呼我名,授我微妙诀”,时间设定在夜半时分,万籁俱寂之时,老翁突然呼唤诗人的名字,并要传授给他微妙精深的口诀。夜半本就是神秘且容易引发联想的时刻,老翁的这一举动更是增添了神秘色彩。这微妙的口诀究竟是什么,为何要在此时传授,一系列疑问在读者心中油然而生,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推动着读者继续探寻下文。“字画古籀样,体势讹复缺”,当老翁展示出口诀后,诗人对其文字形态进行了描述。口诀上的字画如同古代的籀文,籀文是古代的一种字体,本身就带有古朴、神秘的特质。而“体势讹复缺”说明这些文字的形体结构不仅存在错误,还有残缺不全的地方。这一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口诀的神秘性,仿佛它来自遥远的古代,历经岁月沧桑,带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也为后续诗人阅读时的困难埋下伏笔。“双眸忽烱烱,须臾竟披阅”,面对这字体古怪、残缺不全的口诀,诗人原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措,但此时他的双眼忽然变得炯炯有神,“须臾”表示时间极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诗人竟然就将口诀全部翻阅完毕。这一转变十分突兀又充满戏剧性,凸显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与专注,也暗示着这微妙的口诀对诗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或许诗人从中领悟到了某些非凡的东西,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至今得其传,心会口难说”,如今我继承了这份传承,内心已彻底领悟,却无法用言语完整表达。前句肯定传承的成功,后句点明真理的超越性,有些智慧只能通过心灵体验,难以被语言完全框定,形成传承与表达的深刻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七十七》

下一篇:宋·李涛《杂诗十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