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庭结白露":南庭凝结起白露,
"北风扫黄叶":北风扫落了黄叶。
"此时鸿雁来":这时鸿雁飞来,
"惊鸣催思妾":惊叫声催促着思念丈夫的妇人。
# 思妾:思念中的妇人。
"曲房理针线":深曲的闺房里整理针线,
# 曲房:内室;密室。
"平砧捣文练":平整的石砧上捶捣有花纹的白绢。
# 文练:有花纹的熟丝织品。,平砧:平放的砧石。平放的捣衣石。
"鸳绮裁易成":鸳鸯图案的丝织品容易裁剪完成,
# 鸳绮:绣有鸳纹的丝织品。
"龙乡信难见":边关的书信却难以见到。
# 龙乡:龙城。汉时匈奴地名。为匈奴祭天之处。又,河北卢龙,李广射石虎之地。
"窈窕九重闺":幽深的深宫闺房里,
# 九重闺:九层闺门。,窈窕:娴静美好貌。深远秘奥貌。
"寂寞十年啼":寂寞地啼哭了十年。
"纱窗白云宿":白云停歇在纱窗上,
"罗幌月光栖":月光栖息在丝罗帐上。
# 罗幌:丝罗帷幔。
"云月隐微微":晨光中的云月微微发亮,
# 微微:微明貌。,隐:一作晓。
"夜上流黄机":思妇的愁思落在织有黄纹的织机上。
# 流黄机:织黄绢的布机。流黄:褐黄色的物品。特指绢。,夜上:一作愁思。
"玉霜冻珠履":玉霜冻结了饰珠的鞋履,
# 珠履:珠饰之履。珠:一作朱。,玉霜:秋霜。因其晶莹如玉,故称。
"金吹薄罗衣":金风穿透了单薄的罗衣。
#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金吹:指秋风。金,金风。
"汉家已得地":汉朝已经得到了土地,
# 汉家:汉朝。中原王朝。
"君去将何事":你前去还有什么事呢。
# 君:夫君。
"宛转结蚕书":委婉地织成蚕书,
# 蚕书:蚕状的字迹。指女子的书简。,结:结扎。捆扎。,宛转:谓含蓄曲折;委婉。回旋;盘曲;蜿蜒曲折。
"寂寥无雁使":却寂寞地没有鸿雁可以充当信使。
# 雁使:大雁作信使。,寥:一作寞。
"生平荷恩信":一生蒙受恩宠与信任,
# 荷:一作贺。
"本为荣华进":本是凭借容貌得以进身。
# 进:进上。进献。,荣华:容颜的华丽。华丽的容颜。美貌。荣:一作容。
"况复落红颜":何况又凋零了红颜,
# 落红颜:红颜落尽。,况复:何况又。
"蝉声催绿鬓":蝉声催促着黑发变成绿鬓。
# 绿鬓:染绿的鬓发。注意:绿鬓,古人早就有将头发染绿染黄的。这里是用染绿遮蔽白发之意。,蝉声:寒蝉之声。
初唐诗人
乔知之(?~690?),唐代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唐高祖李渊外孙,同州刺史乔师望的儿子。武则天时,累除右补阙,迁左司郎中。后受到魏王武承嗣栽害,坐罪处死。其有俊才,以文词闻名,所作诗篇,时人多吟诵,与陈子昂交谊甚厚,多相互酬唱。有诗《苦寒行》《羸骏篇》《绿珠篇》等。有《乔知之集》20卷,已佚。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边塞征人与闺中思妇生活的乐府诗,借边塞秋景、思妇理线捣练的日常、织作盼信的场景及容颜渐逝的意象,写出了征人的无奈命运与思妇的孤寂惆怅。
2. 写作手法
虚实相生:“南庭结白露”“北风扫黄叶”“曲房理针线”“平砧捣文练”等句,是对边塞秋景、闺中劳作的实景描绘,属于“实”;而“惊鸣催思妾”的思念、“寂寞十年啼”的孤寂、“蝉声催绿鬓”的时光感慨,则是藏于景象之下的情感,属于“虚”,实景成为虚情的载体,让抽象的情绪有了依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鸳绮裁易成,龙乡信难见”织就鸳鸯锦缎尚算容易,而寄往边疆的书信却迟迟不到,用“易成”与“难见”的反差,映衬出思妇盼信不得的焦虑与征人音信难通的处境。细节描写:“曲房理针线”“平砧捣文练”这两句以“曲房”“平砧”勾勒出思妇的生活环境,暗示其独处的境遇;又用“理”“捣”两个动作,展现她借琐碎劳作排遣空虚的状态,再以“针线”“文练”这些日常物件寄托牵挂,虽未提“思念”二字,却让孤寂之情从细节里自然流露出来。
3. 分段赏析
“南庭结白露,北风扫黄叶”描绘出边塞深秋的景象,白露凝结、北风扫叶,尽显萧瑟,为全诗奠定苍凉基调。“此时鸿雁来,惊鸣催思妾”以鸿雁惊鸣触发思妇的思念,借候鸟勾起对征人的牵挂,情景交融中见出思妇的孤寂。“曲房理针线,平砧捣文练”刻画思妇的日常,理线、捣练等动作,既显勤劳,又藏着对征人的关切,以生活化细节展现深闺生活的单调。“鸳绮裁易成,龙乡信难见”描写织锦容易而书信难至,凸显思妇盼信不得的焦灼,暗含征人处境的艰难。“窈窕九重闺,寂寞十年啼”直写思妇身处深闺的寂寞,十年啼哭道尽漫长等待的苦楚,“窈窕”与“寂寞”对比,更显其境遇的凄苦。“纱窗白云宿,罗幌月光栖”以白云宿窗、月光栖帐的景象,衬托闺中寂静,景中含情,强化思妇的孤独感。“云月隐微微,夜上流黄机”写拂晓微光中,思妇在织机旁满怀愁绪,将无形的愁思寄托于织作,以场景延续思念之情。“玉霜冻珠履,金吹薄罗衣”借寒霜冻鞋、寒风透衣的细节,既写环境的清冷,又暗喻思妇内心的寒凉。“汉家已得地,君去将何事”以反问流露对战争的不解,国家已然得地,征人却仍未归,暗含对战争延长的无奈。“宛转结蚕书,寂寞无雁使”思妇织书寄情却无雁可托,进一步凸显音讯隔绝的无奈,强化思念无处寄托的怅惘。“生平荷恩信,本为荣华进”追忆往昔因恩信结合、凭容貌得宠的过往,暗含对婚姻的珍视。“况复落红颜,蝉声催绿鬓”写容颜老去、鬓发渐白,借时光流逝的感慨,将个人命运与等待的愁苦相融,尽显人生的惆怅与悲凉。
上一篇:唐·乔知之《从军行(一作秋闺)》
下一篇:唐·乔知之《哭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