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云旦起":仙鹤般的云朵早晨升起,
"鸟星昏集":鸟星在黄昏时聚集。
"律候新风":节候带来新的风气,
"阳开初蛰":阳气使蛰虫开始苏醒。
"至德可飨":至高的品德可以享用,
"行潦斯挹":路边的积水也可汲取。
"锡以无疆":赐予百姓福祉没有边界,
"烝人乃粒":百姓因此得以生存。
初唐时期政治家
魏徵(580~643),唐代政治家。字玄成,魏郡馆陶(今属河北)人。年少时,好学有大志,曾为道士。历官尚书右丞、秘书临、侍中、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等职,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史称诤臣。卒谥文贞。魏徵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次劝太宗以隋亡为鉴,引《荀子》语,谓“君似舟,民似水”。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其诗多为郊庙乐章及奉和应制之作,惟《述怀》一篇,气势雄浑,骨力遒劲,在唐初诗中独放异彩。著有《隋书》序论与《梁书》《陈书》《北齐书》总论,主持修撰梁、陈、齐、周、隋史,主编《群书治要》。有《魏郑公诗文集》辑本。
1. 分段赏析
“鹤云旦起,鸟星昏集”描绘了富有祥瑞色彩的天象,仙鹤般的云朵在早晨升起,鸟星在黄昏聚集。这种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祥和的氛围,暗示着祭祀仪式的神圣与庄重,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律候新风,阳开初蛰”点明了时节的变化,节候带来了新的风气,阳气使蛰虫开始苏醒。这与青帝所代表的春季相呼应,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寓意着万物的复苏和新的发展,展现了古代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生命力的赞美。“至德可飨,行潦斯挹”运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至高的品德如同可以享用的祭品,路边的积水也可汲取。表达了统治者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广纳贤才、包容万物,才能得到上天的庇佑和百姓的拥护,体现了古代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锡以无疆,烝人乃粒”表达了统治者对百姓的恩泽和祝福,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赐予百姓福祉没有边界”,体现了统治者的博大胸怀和对百姓的关怀;“百姓因此得以生存”,则传达了对和平、稳定社会的向往,使全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上一篇:唐·魏征《五郊乐章·舒和》
下一篇:唐·魏征《九成宫醴泉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