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喜际会":风和云喜悦地相遇聚合,
# 际会:会合,遇合。
"雷雨遂流滋":雷声响动,雨水随之流布滋润大地。
# 流滋:即下雨。
"荐币虚陈礼":献上供品只是徒然地陈设礼数,
# 陈礼:陈设祭品以尽祭礼。,荐币:进献来吊以祭祀神灵。
"动天实精思":真正感动上天的其实是内心精诚的祈愿。
# 精思:精诚的心。
"渐侵九夏节":这场雨渐渐接近盛夏的时节,
# 渐侵九夏节:暮春将过,渐入夏季。
"复在三春时":却又在暮春之时降下。
# 三春:暮春。
"霡霂垂朱阙":细雨纷纷垂落在红色的宫阙之上,
# 朱阙:朱红色的楼阙,指帝王宫阙。,霢霂:细雨。
"飘飖入绿墀":飘飘洒洒地进入到绿色的宫殿台阶之间。
"郊坰既沾足":郊外的田野已经被雨水充分浸润,
# 沾足:泽润己足。,郊坰:即郊野。
"黍稷有丰期":黍稷等农作物也有了丰收的希望。
"百辟同康乐":众多的官员一同享受着安乐,
# 百辟:诸侯。
"万方伫雍熙":天下四方都在期待着和睦兴盛、和乐升平的景象。
# 雍熙:和乐之貌。,万方:天下。
唐代诗人
李昂(并非唐文宗李昂),诗作很少,全唐诗中仅存其二首,他的生平事迹也记载极少,只知道他在开元时任考功员外郎。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抒怀诗,描绘暮春祈雨后喜降甘霖之景,表达对丰收与太平的期盼。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祭天后风雨降临、润泽万物的景象,抒发内心的喜悦与对丰收、太平的期盼。“霡霂垂朱阙,飘飖入绿墀。郊坰既沾足,黍稷有丰期”,细雨飘落宫阙、洒向郊野,既展现雨水普降之景,又借景表达对雨水滋润土地、带来丰收的欣喜,将情感融入自然之景中。双关:利用词语的多义性,使语句同时具有两种意思。诗中“风云喜际会,雷雨遂流滋。荐币虚陈礼,动天实精思”的“雨”既指自然界的甘霖,又暗喻皇帝的恩泽。如“郊坰既沾足,黍稷有丰期”,表面写雨水滋润郊野,庄稼有望丰收,实则喻指皇帝“隆恩”普施万民,寄托天下太平的愿景,巧妙传达出对帝王德政的赞颂与对国泰民安的期盼。
3. 分段赏析
“风云喜际会,雷雨遂流滋”开篇点明春雨降临,“喜”字奠定欢快基调。诗人难掩欣喜之情,将这份喜悦层层铺展:喜见及时雨解苍生之困,喜盼丰收年安百姓之腹,更喜愿天下太平、君臣同乐。“喜”字作为全诗的情感主线,贯穿始终,因雨而生,因雨而浓,情感表达自然流畅,层次井然。风云聚合,雷雨滋润大地,简洁勾勒出雨降时的宏大景象,为全诗营造喜悦氛围。“荐币虚陈礼,动天实精思”表明单纯陈设祭品并非关键,真正感动上天的是虔诚祈愿。通过对比,强调祈雨诚意的重要性,深化诗歌内涵。“渐侵九夏节,复在三春时。霡霂垂朱阙,飘飖入绿墀”既点明暮春时节降雨的特殊时刻,又细腻描绘细雨飘落宫廷的情景。“霡霂”“飘飖”生动展现雨丝轻柔之态,画面感十足。“郊坰既沾足,黍稷有丰期。百辟同康乐,万方伫雍熙”由雨及人,写郊外土地被雨水浸润,预示农作物丰收。进而延伸到期盼群臣百姓安乐,天下太平,升华诗歌主题,展现诗人胸怀。作为帝王之作,诗中对普降甘霖的赞颂,或许亦暗含皇帝恩泽广被万民之意。字里行间不仅洋溢着对雨润大地的欢欣,更透露出诗人励精图治、志在天下的抱负与情怀。
上一篇:唐·子兰《城上吟》
下一篇:唐·李昂《上巳日赐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