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u
rén
shān
tíng

朝代:唐作者:殷遥浏览量:1
rén
suī
huàn
wǎng
wǎng
shè
qīng
záo
yǒu
duì
shān
yuè
qiān
cháng
jiàn
yóu
shuǐ
shàng
宿
niǎo
xiàng
fēng
jiàn
táo
huā
néng
lìng
qín
hàn

译文

旧友虽然官职卑微,经常优游山林,足涉清溪。晚上从窗洞中可见到山月,白天提起衣裳涉水与润霓相拂而过。游鱼逆着湍急的涧水不顾命地由下往上蹿,即使江湖中的水鸟,也都是迎风栖息的。桃花盛开的时候,能够让秦朝和汉朝的人或者事物感到迷惑不解、沉醉其中。

逐句剖析

"故人虽薄宦":旧友虽然官职卑微,

# 薄宦:官职卑微,仕途不甚得意。,虽:一作从。

"往往涉清溪":经常优游山林,足涉清溪。

"凿牖对山月":晚上从窗洞中可见到山月,

# 牖:窗户。

"褰裳拂涧霓":白天提起衣裳涉水与润霓相拂而过。

# 褰裳:揭起下身的衣服。

"游鱼逆水上":游鱼逆着湍急的涧水不顾命地由下往上蹿,

"宿鸟向风栖":即使江湖中的水鸟,也都是迎风栖息的。

"一见桃花发":桃花盛开的时候,

"能令秦汉迷":能够让秦朝和汉朝的人或者事物感到迷惑不解、沉醉其中。

# 迷:迷惑,迷失。,秦汉:借指历史、时代、人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友人山亭》是唐代殷遥所作的五言律诗,属生活题材诗。诗描绘友人薄宦却常涉清溪的生活,营造自然惬意氛围,表达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写作上,运用细节描写,如“凿牖对山月,褰裳拂涧霓”展现友人对自然的钟情与高洁性情;借象征手法,以“游鱼逆水上,宿鸟向风栖”突显其不随波逐流的品格。首联点明友人对官场与自然的态度,颔联刻画其悠然生活,颈联烘托独特个性,尾联借“桃花源”典故表对隐逸境界的向往。全诗借景写人,自然含蕴,艺术技巧高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殷遥,丹阳郡句容人(今江苏句容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前后在世。天宝间,仕为忠王府仓曹参军。与王维结交,同慕禅寂。家贫,死不能葬,一女才十岁,仅知哀号。有怜之者,赗赠埋骨石楼山中。遥工诗,词彩不群,而多警句,杜甫尝称许之。有诗集传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生活题材诗,描绘了友人薄宦却常涉清溪的生活,营造出自然惬意的氛围,表达对这种生活的喜爱。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具体细微的行为、环境细节等进行刻画,以展现人物性格、环境特点或表达情感。诗中写友人“凿牖对山月,褰裳拂涧霓”,选取“凿牖对月”“褰裳拂霓”这些隐居生活的细节,生动展现友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体现其高洁性情与闲适情趣。象征:借助特定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游鱼逆水上,宿鸟向风栖”,鱼逆水、鸟向风,象征着不愿随波逐流、不贪图安逸的品质,借此烘托出友人虽处官场却心存山野、坚守自我的鲜明个性。

3. 分段赏析

首联从友人境遇切入,点明其官职低微、仕途坎坷,因而选择亦官亦隐的生活方式。“涉清溪”这一细节,不仅展现友人日常优游山林的生活状态,更象征其内心如溪水般澄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为后文描绘高洁隐逸生活奠定基调,以简笔勾勒出人物在失意后寻求精神寄托的初始状态 。颔联通过“对山月”和“拂涧霓”两个典型场景,进一步刻画友人的隐逸生活。“对山月”体现友人对自然之美的倾心,借明月象征其心境的纯净与旷达;“拂涧霓”中,虹霓折射出的绚丽光影,既描绘出山间的奇美景色,又暗喻友人如霓虹般独特而高洁的品格。诗人以细腻笔触,展现出友人在山林中悠然自得、怡然自适的情趣。颈联“游鱼逆水上,宿鸟向风栖”为全诗警策之笔。诗人以实景虚用的手法,捕捉鱼鸟在友人山亭周边的反常动态。鱼本顺水而行,鸟多避风而居,此处却逆势而为,生动地象征了人物不愿随波逐流、不甘安逸的傲骨。通过对鱼鸟特殊习性的描写,巧妙地烘托出友人虽身在官场,却心存山野、坚守自我的鲜明个性,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尾联以满山满涧盛开的桃花为画面收束,将读者引入桃花源般的隐逸理想境界。桃花烂漫的场景,既是对友人所处环境的描绘,更寄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的精神追求。这个理想世界,既是友人隐逸生活的向往目标,也深深契合作者的内心期许,借由这充满浪漫色彩的意象,展现出二人对自由超脱、远离尘嚣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情感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翁承赞《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于新丰…饯别》

下一篇:唐·殷遥《送友人下第归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