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通古寺":湖南有通往古老寺庙的路,
"来往意无涯":来来往往情思没有边际。
"欲识云门路":若想知道去云门的路,
"千峰到若耶":穿过无数山峰便能到若耶。
# 到:一作向。
"春山子敬宅":春天的山中有子敬的宅院,
# 敬:一作猷。
"古木谢敷家":古老的树木环绕着谢敷的家。
"自可长偕隐":自然可以长久相伴隐居,
"那言相去赊":不要说彼此相隔遥远。
# 言:一作云,一作堪。
唐代诗僧
灵一(727?~762),唐代诗僧。俗姓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九岁入寺出家,十三岁正式削发受戒。早年师从扬州法慎,曾居扬州庆云寺、杭州宜丰寺等寺院。他与朱放、张继等为诗友,盛极一时。其诗以写山林禅居生活及与诸诗友酬寄赠送之作为多,诗风自然淳和,格律清畅,颇为人称道。高仲武曾将其诗收入《中兴间气集》,刘禹锡称其为江左诗僧“导其源”。今存《灵一集》1卷。
1. 分段赏析
“湖南通古寺,来往意无涯”:“湖南通古寺”点明了地点和事件,湖南有通往古老寺庙的道路,“来往意无涯”则从情感角度出发,想象友人在旅途中的情思没有边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关注和想象,也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欲识云门路,千峰到若耶”:“欲识云门路”表明诗人想要告知友人去云门的路,“千峰到若耶”则具体描述了路途的遥远和艰难,要穿过无数山峰才能到达若耶,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氛围,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春山子敬宅,古木谢敷家”:“春山”点明了季节和环境,“子敬宅”和“谢敷家”则增添了文化底蕴和诗意氛围,描绘了春山中充满诗意的场景,暗示友人此行可能会经过这些地方,感受到其中的美妙和宁静。“自可长偕隐,那言相去赊”:“自可长偕隐”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长久相伴隐居的想法,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那言相去赊”则安慰友人不要说彼此相隔遥远,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感和对隐居生活的期待。
上一篇:唐·灵一《将出宜丰寺留题山房》
下一篇:唐·灵一《哭卫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