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客无心忆薜萝":你这修禅之人无意留恋山中的薜萝,
"自然行径向山多":自然而然地,你行走的山间小路就多了起来。
"知君欲问人间事":知道你想要询问人世间的事情,
"始与浮云共一过":于是与你一起和浮云相伴而过。
唐代诗僧
灵一(727?~762),唐代诗僧。俗姓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九岁入寺出家,十三岁正式削发受戒。早年师从扬州法慎,曾居扬州庆云寺、杭州宜丰寺等寺院。他与朱放、张继等为诗友,盛极一时。其诗以写山林禅居生活及与诸诗友酬寄赠送之作为多,诗风自然淳和,格律清畅,颇为人称道。高仲武曾将其诗收入《中兴间气集》,刘禹锡称其为江左诗僧“导其源”。今存《灵一集》1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围绕禅客惟审上人展开。开篇刻画了惟审上人作为禅客的形象,他无心留恋山林隐居生活,却自然地行走在山间,体现出其生活的随性与超脱,展现出一种禅意的生活方式。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禅客的生活和与诗人之间可能的交流,传达出禅意和对人间的超脱思考,体现了唐诗中禅意诗和送别诗的特点。
2. 写作手法
用典:“禅客无心忆薜萝,自然行径向山多。”运用了用典手法。“薜萝”在古代文学中常作为隐居生活的象征,它代表着山林、田园等远离尘世喧嚣的隐居之地。“禅客无心忆薜萝”描述禅客对薜萝没有留恋之心。诗人借助“薜萝”这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意象,无需过多笔墨,就让读者联想到隐居生活这一概念。通过“无心忆”三个字,生动地刻画出禅客超脱世俗、不执着于隐居生活的洒脱形象,进一步凸显了他随性自然、超凡脱俗的禅意心境。
3. 分段赏析
“禅客无心忆薜萝,自然行径向山多。”塑造了惟审上人这一禅客的形象。“无心”“自然”等词体现禅客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怀,“浮云”意象象征世事无常的禅理认知“自然行径向山多”则描绘出他自然而然地行走在山间小路,这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进一步凸显了他随性、超脱的禅意生活。诗句通过简洁的描述,展现出禅客的生活状态,给人一种空灵、自在的感觉。“知君欲问人间事,始与浮云共一过。”“知君欲问人间事”体现出诗人对对方心理的敏锐洞察,知道对方想要询问人世间的事情。“始与浮云共一过”则是诗人的回应,与对方和浮云相伴而过。“浮云”象征着超脱尘世、自在的境界,通过与浮云相伴,传达出对人间事的一种超脱态度。同时,这一描写也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使整首诗的禅意更加浓厚。
上一篇:唐·灵一《题东兰若》
下一篇:唐·灵一《秋题刘逸人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