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梦乱不记":春天的梦因为脑子混乱记不得了,
# 春梦:春天的梦。
"春原登已重":登上原野的时候发现春天已经很深了。
# 春原:春天的原野。
"青门弄烟柳":在青门里揉捏柳枝,
# 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也泛指柳树。,青门:泛指归隐之处。
"紫阁舞云松":在紫阁中看松树耸入云中。
# 云松:白云和松树,古时多为隐居者视为伴侣。,紫阁:指仙人或隐士的住所。
"拂砚轻冰散":轻轻擦拭砚台使上面的薄冰,
"开尊绿酎浓":再将新酿的醇酒倒入杯中。
# 绿酎:新酿的醇酒。酎:指代酒。一作“酒”。,开尊:即“开樽”,举杯饮酒。
"无悰托诗遣":心里的无味只有寄托于诗中,
# 悰:心情,思绪。
"吟罢更无悰":可是吟诗之后内心又归于无味了。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感怀诗。诗歌描绘了万树蝉鸣、隔岸彩虹、乐游原上西风等景象,首句勾勒夏日尾声,次句点明时节变迁,三句借用神话人物羲和展现太阳落山,末句表示羲和不放太阳东移,以景生情,借蝉鸣、西风、落日等自然景象,引发对时间流转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内心的郁闷之情。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诗中描绘"蝉鸣""西风"等秋日景象,虽有自然生命的律动,却反衬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人生迟暮的感伤。拟人:赋予神话人物羲和以主观意志,"羲和不愿放日车"将自然现象人格化,强化了时间不可逆的哲理思考。象征:用"落日"象征晚唐国运与个人命运的双重衰落,以自然景象隐喻社会现实与人生困境。借景抒情:全诗通过"蝉鸣""西风""落日"等意象组合,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与怀才不遇的愤懑融入秋景描写中,情景交融。
3. 分段赏析
首句"向晚意不适"以直白语言点明诗人傍晚时分的烦闷心境,"不适"二字既暗含政治失意的抑郁,又为全篇奠定低沉基调;次句"驱车登古原"承接前句,以动态行为展现诗人试图通过登临古迹排遣愁绪的心理,乐游原的历史厚重感与诗人现实困境形成时空对照。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采用反衬手法,先用"无限好"极写夕阳余晖的壮美,转而以"近黄昏"陡然转折,将自然美景与人生迟暮、国运衰微的双重感慨熔铸于时空意象中,既暗合诗人三次登临乐游原时心境的变化轨迹,又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深化了对盛景难持的哲理性思考。全诗四句形成"起承转合"的严谨结构,通过时空转换与意象叠加,将个人失意与时代危机交织呈现。
4. 作品点评
《乐游原》是李商隐诗作中的经典篇章。其价值体现在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将个人的失意与对时代的忧思完美融合。写作特色鲜明,借景抒情手法运用娴熟,诗中的自然景象不仅生动展现了时节变化,更成为情感的载体,使抽象的感慨具象化。“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堪称千古名句,它以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壮美又略带伤感的画面,蕴含着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深刻哲理,引发了无数读者的共鸣。此诗语言质朴却韵味无穷,于平淡中见深邃,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充分彰显了李商隐诗歌细腻含蓄、意境深远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唐·周昙《春秋战国门·顷襄王》
下一篇:唐·崔季卿《晴江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