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xuán
tóng
zhēn
rén
bào
qián
shān
xiān

朝代:唐作者:李隆基浏览量:1
chéng
què
tiān
zhōng
jìn
péng
yíng
hǎi
shàng
yáo
guī
qiān
zǎi
chūn
zhì
lái
cháo
cǎi
yào
féng
sān
xiù
cān
xiá
jiǔ
xiāo
cān
tóng
yǒu
zhǐ
jīn
dǐng
dài
jūn
shāo

译文

长安城仿佛靠近中天的宫阙,蓬莱瀛洲却远在缥缈的海上。归期如同千年后乘鹤而至般遥远,春日来临时你将前往灊山仙祠朝拜一次。采摘药材时遇见传说中的灵草三秀,餐食云霞便可高卧于九重霄汉之上。若你参透了《参同契》中的要旨,那金鼎炼丹之事正待你归来主持。

逐句剖析

"城阙天中近":长安城仿佛靠近中天的宫阙,

"蓬瀛海上遥":蓬莱瀛洲却远在缥缈的海上。

"归期千载鹤":归期如同千年后乘鹤而至般遥远,

"春至一来朝":春日来临时你将前往灊山仙祠朝拜一次。

"采药逢三秀":采摘药材时遇见传说中的灵草三秀,

"餐霞卧九霄":餐食云霞便可高卧于九重霄汉之上。

"参同如有旨":若你参透了《参同契》中的要旨,

"金鼎待君烧":那金鼎炼丹之事正待你归来主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玄同真人李抱朴谒灊山仙祠》是唐玄宗李隆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围绕道教游仙展开,运用“蓬瀛”“三秀”“金鼎”等具有道教特色的意象,并化用道家典故,描绘了仙人居所的缥缈意境,委婉表达了对李抱朴的期望。从诗歌体裁看,它严格遵循五言律诗的格律,平仄搭配和谐,对仗工整,押萧韵,语言凝练而富有超逸之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第七位皇帝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唐朝皇帝。庙号玄宗,谥明,故亦称唐明皇,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前期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使国力强盛。后期贪图享乐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衰落。李隆基多才多艺,知音乐,善书法,工诗歌,能作文,在唐代帝王中堪与唐太宗颉颃。主要作品有《喜雨赋》《答贾曾令》《受禅制》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描绘李抱朴从都城前往仙祠朝拜及修仙生活的想象图景,表达诗人对其超脱成仙的期许,委婉展现帝王对长生之道的追求。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首联“城阙天中近,蓬瀛海上遥”以实写虚,“城阙”直指长安都城,凸显其作为皇权中枢的崇高与庄严,展现现实场景;“蓬瀛”则勾勒蓬莱、瀛洲等海上仙山的缥缈意象,象征道教追求的超脱境界。一实一虚,一近一遥,构建出一个现实与仙境交融、尘世与仙界并存的双重空间。用典:诗歌多处用典,如“归期千载鹤”化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化鹤归乡”的典故。此典故的运用,既契合李抱朴“真人”的修仙者身份,以“千载”极言修仙之路的漫长,暗喻其超脱凡俗、追求长生的历程;又融入神话意象,为诗歌增添神秘色彩,含蓄表达诗人对其修成正果,得道成仙的期许,语言含蓄蕴藉。

3. 分段赏析

首联开篇便以空间对比构建起现实与仙境的双重世界。“城阙天中近”描绘长安城的巍峨气象,暗示其作为皇权中心,仿佛直抵天际,彰显出庄严与崇高;“蓬瀛海上遥”则笔锋一转,将目光投向传说中的蓬莱、瀛洲仙山,以“海上遥”三字勾勒出仙境的缥缈与遥不可及。这一近一遥,一实一虚,既点明李抱朴此行是从繁华都城迈向仙山圣地的旅程,也为全诗奠定了现实与仙凡交织的基调,暗含对超脱世俗境界的向往。颔联巧妙融入道教典故,深化了诗歌的修仙主题。“归期千载鹤”借用“丁令威化鹤归乡”的传说,以“千载”强调时间之久,暗示李抱朴此去修仙,归期漫长,暗含对其超脱凡俗、修成正果的期许;“春至一来朝”则点明此次行程的时间节点,在万物复苏的春日前往灊山仙祠朝拜,“朝”字既指虔诚的朝拜仪式,也暗喻对仙境的向往与追寻。时间上,“千载”的悠远与“春至”的时令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修仙者超脱于世俗时间的特性。颈联通过丰富的道教意象,细致描绘了修仙者的理想生活图景。“采药逢三秀”中,“采药”是修仙者常见的活动,而“三秀”即灵芝,传说此草一年三开花,食之可长生,此句想象李抱朴在山中采得灵草,暗含对其获得长生机缘的祝愿;“餐霞卧九霄”则展现了更高层次的修仙境界,“餐霞”是道教吸食云霞精气的修炼之法,“卧九霄”描绘出修仙者高居九天之上,与天地相融的自在姿态。整联通过“采药”“三秀”“餐霞”“九霄”等意象,营造出超凡脱俗、仙气萦绕的氛围,生动展现了修仙生活的神秘与逍遥。尾联以用典的方式,将诗歌主题落脚于炼丹成仙之上。“参同”指《周易参同契》,这部丹经以易理阐述炼丹之术,是道教炼丹理论的重要经典,“如有旨”假设李抱朴能够悟透其中真谛;“金鼎待君烧”中,“金鼎”是炼丹的鼎器,代指炼丹之事,“待君烧”则表达出诗人对李抱朴归来主持炼丹、成就仙道的殷切期待。此联不仅体现了唐代道教炼丹术的盛行,也委婉透露出帝王对长生不老的隐秘追求,以“待”字作结,语气真挚,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隆基《春中兴庆宫酺宴》

下一篇:唐·李隆基《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