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ào
liè
chéng
féng
xuě
shuài
jiǔ
yùn
shì
qún
guān

朝代:唐作者:李隆基浏览量:1
shǐ
wēi
tiān
xià
jīng
yóu
jìn
xiàn
miàn
shī
niǎo
luó
sān
jiào
rén
zhàn
yún
chéng
xuě
xiǎo
kāi
xíng
diàn
殿
hào
rán
yuán
tóng
jué
lín
biàn
běi
fēng
yǒng
shì
dōng
huá
liàn
chù
yín
zhāng
chū
lián
shān
gǎo
鹿
xiàn​​
yuè
luò
gāo
zēng
xīng
láng
xià
jiàn
xīn
yíng
chǐ
zhào
pán
biàn
便
suì
fēng
jiāng
xián
huáng
tiān
juàn

译文

弓箭的威力震慑天下,旌旗飘扬巡视临近的县邑。在一个方向设置捕捉鸟的网罗,三面驱赶教导人们围猎。傍晚的云层中堆积起雪,清晨的天色中显露出行宫。洁白的原野和洼地同样被雪覆盖,没有察觉到山林原野发生了变化。北风中勇士的战马,东方的太阳下华美的组甲练衣。雪接触地面时白色的獐子跑了出来,连绵的山上白色的鹿显现出来。月亮中的玉兔影像落在高处的箭上,星星中的天狼星从急射的箭旁落下。已经欣喜于一尺厚雪的吉祥预兆,又回忆起在磻溪机缘。年成丰收的时候将要遇到贤才,都承受着皇天的眷顾。

逐句剖析

"弧矢威天下":弓箭的威力震慑天下,

"旌旗游近县":旌旗飘扬巡视临近的县邑。

"一面施鸟罗":在一个方向设置捕捉鸟的网罗,

"三驱教人战":三面驱赶教导人们围猎。

"暮云成积雪":傍晚的云层中堆积起雪,

"晓色开行殿":清晨的天色中显露出行宫。

"皓然原隰同":洁白的原野和洼地同样被雪覆盖,

"不觉林野变":没有察觉到山林原野发生了变化。

"北风勇士马":北风中勇士的战马,

"东日华组练":东方的太阳下华美的组甲练衣。

"触地银獐出":雪接触地面时白色的獐子跑了出来,

"连山缟鹿见":连绵的山上白色的鹿显现出来。

"月兔落高矰":月亮中的玉兔影像落在高处的箭上,

# 矰:古时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月兔:神话谓月中有兔。

"星狼下急箭":星星中的天狼星从急射的箭旁落下。

# 急:一作飞。,星狼:即天狼星。

"既欣盈尺兆":已经欣喜于一尺厚雪的吉祥预兆,

"复忆磻溪便":又回忆起在磻溪机缘。

# 磻溪:在陕西宝鸡市东南,源出南山,北流入渭。传说姜太公曾垂钓于此。

"岁丰将遇贤":年成丰收的时候将要遇到贤才,

"俱荷皇天眷":都承受着皇天的眷顾。

# 眷:顾念,关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是唐玄宗李隆基写的一首长篇五言诗。全诗共有二十四句,开头用“弧矢威天下”“旌旗游近县”这样的句子,展现了皇家冬季狩猎活动的宏大场面和军事威严;接着通过“暮云成积雪”“触地银獐出”等画面,描绘出雪原上狩猎的广阔景象;最后一段里“岁丰将遇贤”等句子,则借助狩猎时的吉祥征兆,表达了对丰收之年能招揽贤才的期待。这首诗中融入了《尚书》《汉书》等典籍里的经典意象,还用到了“月兔”“星狼”等与天文相关的典故,体现了帝王文学与宫廷礼制活动的紧密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第七位皇帝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唐朝皇帝。庙号玄宗,谥明,故亦称唐明皇,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前期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使国力强盛。后期贪图享乐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衰落。李隆基多才多艺,知音乐,善书法,工诗歌,能作文,在唐代帝王中堪与唐太宗颉颃。主要作品有《喜雨赋》《答贾曾令》《受禅制》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根据《全唐诗》记录,这首诗创作于开元十六年唐玄宗任命十一州刺史的时候。诗中“复忆磻溪便”一句,用了姜太公在磻溪垂钓时遇见周文王的典故,将冬季狩猎的活动与选拔人才的政治寓意结合起来,体现了开元中期皇帝通过举行狩猎活动来加强军事训练、考察地方官员的执政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狩猎诗。描绘了皇家冬季狩猎活动的宏大场面与雪原狩猎的广阔景象,融合了典籍意象与天文典故,表达了对丰收之年招揽贤才的期待。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暮云成积雪,晓色开行殿”以“暮云”到“晓色”,先写傍晚阴云凝结成雪的朦胧,再写清晨天光初亮时行宫,接着“皓然原隰同”一句,用“原隰同白”将雪色铺展至辽阔大地,最后“东日华组练”以“东日”映照雪地,雪面泛起如锦缎般的光泽,这些意象,暮云、积雪、晓色、原隰、林野、东日时间顺序叠加,既写出雪从“生成”到“覆盖”再到“反光”的完整过程,铺陈雪色渐变的美丽画卷。用典:“三驱教人战”“三驱”典出《礼记·王制》:“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这是古代帝王狩猎的礼仪制度,核心是“留生”,天子狩猎时不将猎物四面合围,故意留出一面让其逃生。此处“三驱”直接化用《礼记》制度,描述帝王狩猎时主动留出一面(“留命”),不将猎物赶尽杀绝;“护青丘”则以“青丘”代指自然生灵,强化生态保护的意图。这种写法既展现了皇家狩猎的规范性,又通过“留命”的细节,暗含对帝王“仁德”的歌颂。比喻:“月兔落高矰,星狼下急箭”中,“月兔”代指月中玉兔,“星狼”指天狼星。诗人将猎物比作“月兔”“星狼”,既暗合雪夜月光的清冷、星空的遥远,以此强化猎物出现的突然与猎人的精准,连神话中的灵物都被捕获,足见狩猎技艺之高。

3. 分段赏析

全诗围绕冬猎遇雪展开,主要分为三个叙述部分:校猎布阵:开头“弧矢威天下,旌旗游近县”体现了皇家狩猎的组织形式,“一面施鸟罗,三驱教人战”借鉴了古代围猎的礼仪制度,通过网状合围和三面驱赶的战术描写,突出捕猎活动的战略安排;雪景突变:中间部分“暮云成积雪,晓色开行殿”描述了天气突然变化的过程,“皓然原隰同”到“东日华组练”四句,通过“原隰同白”“林野变色”的视觉对比,营造出雪覆盖大地的画面;狩猎高潮:后八句集中描写雪地猎获的场景,“触地银獐出,连山缟鹿见”通过银白色的野兽与雪原的颜色呼应;“月兔落高矰,星狼下急箭”则借助嫦娥玉兔、天狼星宿这些神话中的意象,暗指射猎的精准和迅速。“既欣盈尺兆”以“欣”字领起,直接点明喜悦之情。“盈尺兆”可能指谷物生长至一尺高的丰收预兆,虽未直接写庄稼,却通过“盈尺”的具体意象,让人联想到田野里作物茁壮、生机盎然的画面,暗含对年景向好的信心。“复忆磻溪便”转向回忆,“磻溪”是姜子牙垂钓遇文王的典故,此处借指贤才得遇明主的契机。“复忆”二字自然过渡,将当下的喜悦与历史的贤才故事勾连,为后文“遇贤”做铺垫。“岁丰将遇贤”直抒胸臆,将“丰收”与“遇贤”并置,丰收是物质丰足之景,遇贤是人才济济之象,二者共同勾勒出社会图景。“俱荷皇天眷”收束全诗,用“俱荷”强调丰收与遇贤皆因皇天的眷顾,既表达对天意的感恩,也暗含对太平盛世的赞美。

4. 作品点评

作为唐代现存唯一完整的天子冬猎题材诗歌,这首作品开创了帝王文学里“即事感怀”的创作模式。它采用“雪景-狩猎-抒怀”三个部分的结构安排,对后世李白《观猎》、韦应物《观田家》等作品在场景铺陈上的技巧有直接启发。元代王恽在《秋涧集》中评价此诗“气象宏阔而不失典重,诚庙堂文学之圭臬”,凸显了它在宫廷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隆基《过王濬墓》

下一篇:唐·李隆基《喜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