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风开露井桃":一夜春风吹开了露井的红桃,
# 露井桃:种植在没有盖的井边的桃树。《宋书·乐志》载《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露井,没有井亭覆盖的井。
"未央前殿月轮高":未央宫的明月显得分外的高。
# 未央:即未央宫,汉代宫殿名。汉高帝七年(前200)建,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为汉武帝的陈皇后所居。未央宫前殿位于未央宫正中,是汉长安城中最高的位置。此借指唐代宫殿。
"平阳歌舞新承宠":公主家的歌女新近得了恩宠,
# 新承宠:新近得到皇帝的宠幸。新承,一作“承新”。宠:受汉武帝宠幸。,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名为卫子夫,善于歌舞。汉武帝路过平阳公主家,公主出歌女侑酒,武帝看中卫子夫,公主就把子夫送入宫中,大得武帝宠幸,后来立为皇后。陈皇后闻之,极为嫉妒。见《汉书·外戚传》。
"帘外春寒赐锦袍":唯恐受了春寒皇上特赐锦袍。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宫怨的七言绝句。此诗以汉武帝宠幸卫子夫的典故为外壳,暗写唐代宫廷中失宠宫人的幽怨与帝王纵情声色的现实。全诗结构精巧,诗中不著一“怨”字而怨意自深,以乐景写哀情,以赏赐衬冷落,在虚实掩映间展现出含蓄蕴藉的批判力度。
2. 写作手法
起兴:开篇“昨夜风开露井桃”以春风催开桃花起兴,表面写自然景象,桃花逢春而放,暗喻人事变迁,新人承恩得宠,营造春意盎然氛围,反衬宫怨主题,这种“兴而兼比”的手法,使景物描写自然过渡到情感抒发。比喻:“风开桃”暗喻君恩如春风,新人如桃花,“月轮高”比喻帝王所在之处的崇高,“春寒赐锦袍”喻示恩宠之隆,全诗通过意象群的比喻性关联,构建起完整的象征体系。借古讽今:明写汉宫旧事,卫子夫得宠,暗指唐宫现实,玄宗宠幸杨妃,以历史典故为外衣,批判封建帝王,“汉宫”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政治隐喻空间。铺垫:首句铺垫时令:春,次句铺垫地点:宫,第三句铺垫人物:新得宠者,第四句通过细节:赐袍,强化主题,前两句景物描写为后两句人事刻画蓄势,全诗形成“景——人——情”的递进式结构。
3. 分段赏析
王昌龄这首诗是一首宫怨诗。诗人以汉武帝宠幸卫子夫而废黜陈阿娇的史事为切入点,通过精妙的艺术构思,深刻揭示了封建宫廷中“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普遍悲剧。全诗以追忆口吻展开,“昨夜”二字统领全篇,既暗示了叙事的时间背景,又强化了抒情主人公的怅惘之情。前两句“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中,“风开桃”三字暗喻新人承恩,“月轮高”则以夸张手法凸显君王所在之处的神圣感,看似写景,实则寄寓深意。诗人运用比兴手法,使自然景物成为情感载体,达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境界。后两句转入对新人受宠情状的具体描绘。“平阳歌舞”一句点明新人来历,“帘外春寒”四字更是神来之笔:本已春暖时节,君王犹恐新人受寒,特意赐予锦袍,这一细节描写将君王的宠爱之深、新人地位之显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这番热闹景象的背后,旧人的孤寂身影虽未直接出现,却通过对比手法呼之欲出,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张力。此诗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在于通篇运用“背面敷粉”的表现手法。诗人不直接抒写怨情,而是通过对新人得宠的细致刻画,反衬出旧人的失意;不直言批判,却通过历史典故的运用,暗讽现实政治。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使诗歌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充分展现了王昌龄七绝含蓄蕴藉、意在言外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唐代宫怨诗“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在于借汉宫旧事抒写现实情怀,以古喻今,含蓄深沉。开篇以"昨夜"二字统领全诗,首联点明时令地点,奠定基调;后联则通过描绘新宠者的得意情态,暗写失宠者的幽怨心绪。全诗虽题为"春宫怨",却无一字直抒怨情,而是运用背面敷粉的艺术手法,以明写暗,以乐衬哀。这种虚实相生、言近旨远的表达方式,使诗歌具有"测之无端,玩之不尽"的审美效果,充分展现了王昌龄七言绝句含蓄蕴藉、意在言外的艺术特色。
# 此借咏卫皇后事,以例君王之宠幸者。“昨夜风开露井桃”,其初承恩幸;“未央前殿月轮高”,言正位中宫。而究其始,则自平阳歌舞,本微贱,以更衣得幸,言外有讽刺,而语意极温柔敦厚,风人之遗。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卷八
# “不寒而寒,赐非所赐,失宠者思得宠者之荣,而愈加愁恨,故有此词也。”这些说法,尽管不为无见,但此诗的旨义乃叙春宫中未承宠幸的宫人的怨思,从而讽刺皇帝沉溺声色,喜新厌旧。这种似此实彼、言近旨远的艺术手法,正体现出王昌龄七绝诗“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的特色。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 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昨夜风开露井桃”一章,只说他人之承宠,而己之失宠,悠然可思,此求响于弦指外也。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
# 宠丽语蓄意悲凉,此真悲凉也。
明谭元春《唐诗归》卷十一
# 钟云:就事写情写景,合来来无痕,亦在言外,不曾说破,谭云:宠丽语蓄意悲凉,此真悲凉也。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睹得意之人,望而不妒,有浑厚意。引明代敖子发:唐人作宫词,或赋事,或抒怨,或寓风刺,或其人负才抱志不得于君,流落无聊,托此以自况。如此诗末二句,是言官家又别用一番人,其特恩异数类如此。
明唐汝询《唐诗训解》
# 人说赐锦袍,决不叠上“春寒”二字,即说“春寒”,决不叠上“帘外”二字,只四字便备极情色。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古今谈宫体诗,辄归仲初,谓括尽内象情景,赋极百篇尔。至机迅不逝,气至不溢,拘纵伸缩,肖像传神,少伯直臻微妙。仲安装如在其范围,终可倪其出没矣。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昨夜”二字,直贯到底。此比人君宠用新进,恩数过隆,而寓意于平阳新宠。前二句又比中比也,著“昨夜”二字,便知出望幸者之口,语脉深婉,不露怨意。
清黄生《唐诗摘钞》
# 只直写去,时叹羡怨妒,一齐俱见于此。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忆写彼之恩幸,绝不道己愁思,只用“前殿”字,微为逗明耳。末七字刻画承宠精甚,然毒只在一“新”字。
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
# 蓄意悲凉,真丽真悲。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 桃开不寒,而特有赐,宜为人妒。
清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上一篇:唐·畅当《登鹳雀楼》
下一篇:唐·韩偓《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