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xīng
dēng
yóu
yuán
jué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2
qīng
shí
yǒu
wèi
shì
néng
xián
ài
yún
jìng
ài
sēng
huī
jiāng
hǎi
yóu
yuán
shàng
wàng
zhāo
líng

译文

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论悠闲爱孤云论静爱山僧。我将手持旌麾向江海而去,行前到乐游原上眺望昭陵。

逐句剖析

"清时有味是无能":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

# 清时有味是无能: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清时:天下太平之时。无能:没有才能。

"闲爱孤云静爱僧":论悠闲爱孤云论静爱山僧。

# 孤云:逍遥悠闲的样子。,闲爱:闲时喜欢。

"欲把一麾江海去":我将手持旌麾向江海而去,

# 江海去:吴兴在长江以南,东南近海,故云。,一麾:旌旗。,把:拿着。

"乐游原上望昭陵":行前到乐游原上眺望昭陵。

#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开篇杜牧称自己才能平平,倾心于孤云那种无拘无束的悠然,亦钟情和尚般清幽静谧的生活,乍看之下尽显闲适之态,实则暗藏不被重用的落寞。随后,在即将赴任吴兴之际,诗人心中满是对长安的眷恋。当他伫立乐游原,目光投向唐太宗的昭陵时,复杂的情感奔涌而出。他渴望前往外郡任职,能为国家施展拳脚、贡献力量,然而又难以割舍京都,这份纠结恰恰凸显出他对君主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整首诗巧妙地以登乐游原作为情感的发端,又以眺望昭陵作为情感的收束。诗人运用“托事于物”的兴体手法,将内心深沉且复杂的情感,不着痕迹地融入所描绘的事物与情境之中,成为了唐诗宝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经典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是杜牧于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将离长安到吴兴任刺史时所作。杜牧胸怀壮志,满心期许能为国家社稷倾尽全力、大展宏图。彼时,他于京都长安担任吏部员外郎,然而这一职位颇为清闲,难以让他施展一身抱负,实现心中理想。杜牧不愿如此碌碌无为、虚掷光阴,故而主动请求外放任职。在获批之后,感慨万千的他挥笔写下此诗,用以倾诉内心的复杂情愫。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登高的七言绝句,前两句看似闲适,实则蕴含无奈;后两句“乐游原上望昭陵”,借眺望唐太宗的昭陵,表达对盛世的向往和对当前局势的忧虑,体现其无法施展抱负的悲愤。

2. 写作手法

反语:“清时有味是无能”运用反语,表面说在清平时代自己因无能而能享受闲适,实际是对自己不被重用的自嘲和对现实的讽刺,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愤懑。借景抒情:“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登上乐游原眺望昭陵,借这一行为和所望之景,抒发对盛世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以及自身壮志未酬的情感,情感表达含蓄深沉。

3. 分段赏析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首句“清时有味是无能”,杜牧别具匠心,不仅将所处时代称作“清时”,更进一步自嘲,言称在这样的清平之世,自己因乏善可陈,反倒能借此韬光养晦,看似洒脱之语,实则暗藏无奈。次句“闲爱孤云静爱僧”顺势承接首句,精准点明“闲”与“静”正是上句提及的“味”。诗人以喜爱孤云的悠然自在,映照自身的闲适心境;借钟情和尚的静谧超脱,折射自己内心的宁静。这般写法,把闲静之味这种抽象缥缈的情感,生动具象地展现出来。第三句“欲把一麾江海去”笔锋陡然一转。依据汉代制度,郡太守出行时一车配备两幡,幡即类似旌麾之物。在唐代,刺史大致相当于汉代的太守。此句意为,因在京城长安深感压抑烦闷、无所作为,故而期望手持旌麾,奔赴江海之地。(湖州北临太湖与长江,东南靠近东海,所以前往湖州可说是去往江海。)第四句“乐游原上望昭陵”再度转折。昭陵乃唐太宗的陵墓,坐落于长安西边醴泉县的九嵏山。古人离别京城之际,往往心怀眷恋。此诗中,杜牧登上乐游原,既不眺望皇宫、城阙,也不瞻望其他已逝皇帝的陵墓,唯独瞩目昭陵,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唐太宗堪称唐代乃至我国封建社会中极为卓越的皇帝,他一手缔造大唐帝国,文治武功皆辉煌夺目,而善于识别任用贤才,秉持唯贤是举的理念,更是他成就霸业的关键因素之一。

4. 作品点评

诗人登上高处,极目远眺,目光向西,落在昭陵之上。此时,他不禁思绪万千,当下国家走向衰败的严峻局势,自身处境的闲适却又无所作为,都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一种生不逢时的悲哀与无奈,在心底深深蔓延开来。此诗虽仅仅以登上乐游原作为情感的引发点,然而诗人对祖国炽热的热爱,对往昔盛世的深切追怀,以及对自身才华无处施展的满腔悲愤,皆毫无保留地融入其中。其表达既入木三分,又惜墨如金;既情感沉厚,又含蓄蕴藉,恰如古人所言“称名也小,取类也大”,以微小的事物为切入点,却展现出宏大而深沉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盖不满于当时,故末有“望昭陵”之句。……(宋人江辅之被贬)谢表有云:“清时有味,白首无能。”蔡持正为侍御史,引杜牧诗为证,以为怨望,遂复罢。

《石林诗话》

# 清时有味是无能……”右杜牧之自尚书郎出为郡守之作,其意深矣。盖乐游原者,汉宣帝之寝庙在焉。昭陵,即唐太宗之陵也。牧之之意,盖自伤不遇宣帝、太宗之时,而远为郡守也。藉使意不出此,以景趣为意,亦自不凡,况感寓之深乎?此所以不可及也。

《懒真子》

# 前二句乏逸俊。

《唐诗绝句类选》

# 旧史云:牧自负才略,兄惊隆盛于时,而牧居下位,心不乐。“望昭陵”者,不得志于时而思明君之世,盖怨也。首云“清时”,反辞也。

《唐音戊签》

# 遂成名言(首二句下)。此岂得意人语耶(末句下)?

《唐诗快》

# 昭陵为唐创业守成英主,后世子孙陵夷不振,故牧之于去国时登高寄慨,词意浑含,得风人遗意。

《唐贤清雅集》

# 司勋将远宦吴兴,登乐游原而遥望昭陵,追怀贞观,有江湖魏阙之思。前二句诗意尤深。

《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周昙《春秋战国门·赵简子》

下一篇:唐·常建《塞下曲四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