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多内宠":楚王宫中多有受宠的姬妾,
"倾国选嫔妃":他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嫔妃。
"又爱从禽乐":又喜爱围猎取乐,
"驰骋每相随":每次驰骋狩猎,嫔妃们都跟随左右。
"锦鞲臂花隼":她们臂套锦绣臂衣架着花隼,
"罗袂控金羁":手持丝质缰绳驾驭着金饰马络头。
"遂习宫中女":于是宫中的女子都习惯了这种生活。
"皆如马上儿":个个都像善骑射的男儿。
"色禽合为荒":沉溺女色与狩猎导致荒政,
"刑政两已衰":刑法与政务皆已衰败。
"云梦春仍猎":春日仍在云梦泽狩猎,
"章华夜不归":夜间也流连章华台不归。
"东风二月天":二月东风吹拂,
"春雁正离离":春雁成行飞过。
"美人挟银镝":美貌的女子手持银制的箭头,
"一发叠双飞":一箭射出,射中两只飞翔的雁。
"飞鸿惊断行":受惊的鸿雁队伍散乱,
"敛翅避蛾眉":收拢翅膀躲避美人。
"君王顾之笑":君王见状大笑,
"弓箭生光辉":仿佛手中弓箭都焕发光彩。
"回眸语君曰":美人回眸对君王说,
"昔闻庄王时":从前楚庄王时。
"有一愚夫人":有个被称为愚笨的夫人,
"其名曰樊姬":名叫樊姬。
"不有此游乐":如果没有这些游玩享乐的事,
"三载断鲜肥":庄王将三年不尝肉食,专心治国。
"越国政初荒":越国政事开始荒废,
"越天旱不已":境内干旱不止。
"风日燥水田":风吹日晒使水田干涸,
"水涸尘飞起":河水干涸尘土飞扬。
"国中新下令":国内新下政令,
"官渠禁流水":官府开凿的水渠禁止往田里流水。
"流水不入田":水不能流进田里,
"壅入王宫里":却将水流引入王宫。
"余波养鱼鸟":剩余的水用来饲养鱼鸟,
"倒影浮楼雉":宫殿楼宇在水中映出倒影。
"澹滟九折池":曲折的池塘水波荡漾,
"萦回十余里":曲折环绕有十多里。
"四月芰荷发":四月菱叶荷花盛开,
"越王日游嬉":越王每日在此嬉戏游乐。
"左右好风来":左右吹过宜人的风,
"香动芙蓉蕊":荷花的香气在花蕊间浮动。
"但爱芙蓉香":越王只爱这芙蓉香气,
"又种芙蓉子":又种下荷花的种子。
"不念阊门外":却全然不顾阊门外,
"千里稻苗死":千里稻苗都已枯死。
"吴王心日侈":吴王心性日益奢侈,
"服玩尽奇瑰":服饰器玩皆是奇珍异宝。
"身卧翠羽帐":他躺在翠羽装饰的帐中,
"手持红玉杯":手里拿着红玉制成的杯子。
"冠垂明月珠":头戴缀着明月珠的冠冕,
"带束通天犀":腰间束着通天犀角装饰的腰带。
"行动自矜顾":一举一动都自命不凡,
"数步一裴回":走几步便要回头顾盼。
"小人知所好":小人知晓他的喜好,
"怀宝四方来":便从四方携带宝物前来。
"奸邪得藉手":奸邪之人借此机会,
"从此幸门开":从此谄媚求荣的门路大开。
"古称国之宝":古时候说国家的宝物,
"谷米与贤才":是粮食和有才能的人。
"今看君王眼":可如今在吴王眼中,
"视之如尘灰":这些珍贵之物却如同尘埃般轻贱。
"伍员谏已死":伍子胥冒死进谏,却落得被赐死的下场,
"浮尸去不回":他的尸身随波而去,再无归期。
"姑苏台下草":曾经繁华的姑苏台下,如今荒草丛生,
"麋鹿暗生麑":麋鹿在其间悄然繁衍幼崽,尽显凄凉衰败之态。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起笔便直陈楚王广纳姬妾,以“倾国选嫔妃”的夸张笔法写选美规模,暗讽其沉溺声色之态。继而补叙君王嗜猎成癖,嫔妃亦策马相随,“每相随”三字可见沉迷之深,为“色禽合为荒”的论断埋下伏笔。“锦鞲臂花隼,罗袂控金羁”以华美的狩猎装束勾勒奢靡场景,而“遂习宫中女,皆如马上儿”则写宫女效仿骑射,反常之景折射宫廷风气异化。“云梦春仍猎,章华夜不归”化用楚地典故,以春日昼夜不息的游猎坐实“刑政衰”的结局。转至细节描写,“东风二月天”以春景烘染,“美人挟银镝,一发叠双飞”写女子一箭双雕的技艺,实则暗含对荒乐之风的批判;“君王顾之笑”勾勒君主沉迷之态,“弓箭生光辉”的夸张更显君臣颠倒的病态。篇末以美人之口引出“樊姬谏庄王”的典故,以“愚夫人”的反讽笔法,暗斥当下楚王不纳忠言,借古今对照点明荒政根源。第二首首句“越国政初荒”点明主旨,继而以“旱不已”“风日燥”“水涸尘飞”层层铺陈天灾之烈,为“官渠禁流水”的荒唐政令作铺垫。“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以直白对比揭露人祸,四个短句如匕首投枪,直刺统治者弃民生、图享乐的本质。“余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工笔描绘王宫内池沼的奢华,“澹滟”“萦回”等词愈显精致,却与宫外旱情形成残酷反差。“四月芰荷发,越王日游嬉”以香艳乐景写荒淫无度,“但爱芙蓉香”的偏执与“千里稻苗死”的惨状并置,通过“种芙蓉”与“稻苗死”的强烈对照,撕开统治者麻木不仁的真面目。第三首“吴王心日侈”总领全段,以“翠羽帐”“红玉杯”“明月珠”“通天犀”等珍奇物象堆砌,极写服饰玩物之奢靡,“身卧”“手持”等动作描写勾勒其骄矜之态。“行动自矜顾,数步一裴回”以细节刻画吴王的虚荣,继而揭示“小人知所好,怀宝四方来”的因果,点明奢侈导致奸佞专权的本质。“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以古今价值观对比,将民生与贤才并列为治国根本,“视之如尘灰”的比喻痛斥吴王弃本逐末。篇末化用伍子胥典故,“伍员谏已死”的悲剧实证贤才被弃的恶果,“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以萧瑟之景暗合伍子胥“麋鹿游于姑苏台”的预言,借荒台野鹿的意象收束全篇,以兴亡之叹深化讽喻主旨。
# 谭云:说得悚然(“色禽”句下)。钟云:(愚夫人)三字妙、“有一”句下)。谭云:便止了,遂为妙结(末句下)。
明末清初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白乐天自爱其讽谕诗,言激而意质,故其立朝侃侃正直。所献穆宗《虞人箴》并《杂兴》“楚王多内宠”一篇,指点色禽之荒,婉切痛快,字字炯戒。及读其《长恨歌》诸作,讽刺深隐,意在言外,信如其所自评,又不独《大觜乌》、《雉媒》等篇之有托而言也。
明末清初贺贻孙《诗筏》
# 《诗归》选白颇有具眼处。如《杂兴》诗曰:“楚王多内宠……”此诗用意落笔,无限曲折蕴藉,初读之,不信其出内手也。从未见选者,此可谓出珊瑚于海底矣。
不详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偶然得此超妙绝句,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昔闻”四句下)。
近代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 古称国之宝 谷米与贤才 五言古诗《杂兴三首》之三是一首讽刺诗。这两句是说,自古以来,都将谷米与贤良有才干的臣子,作为国家之宝。白居易这首诗,以吴王夫差亡国的故事,讽谕君王要关心民生疾苦,注意选贤任能,只有谷米丰稔,国库充盈,民无饥寒,贤才能用而不疑,发挥其才能,国家才能强盛。但目前怎么样呢?这两句后紧接着说:“今看君王眼,视之如尘灰”。虽言夫差,实指当今,语意尖锐,讽喻之意毕现。
李济洲《全唐诗佳句赏析》
上一篇:唐·白居易《葺池上旧亭》
下一篇:唐·白居易《酬南洛阳早春见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