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旬不饮酒":连续十天未饮一杯酒,
"逾月未闻歌":整月听不到歌声相伴。
"岂是风情少":并非我缺少闲适的情趣,
"其如尘事多":只因俗世纷扰实在太多。
"虎丘惭客问":面对虎丘胜景,惭愧面对游客的询问,
"娃馆妒人过":身处娃馆宫中,嫉妒他人洒脱经过。
"莫笑笼中鹤":莫要嘲笑笼中困鹤,
"相看去几何":我与它的处境又有何不同。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抒怀诗。通过讲述自己连续多日未沾酒、未听曲并非兴致消减,实则被俗事缠身;虎丘游赏时被客问近况,歌楼行过又遭旁人眼红的日常琐碎,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无奈与对自在生活的隐忧。
2. 写作手法
对比:“虎丘惭客问,娃馆妒人过。莫笑笼中鹤,相看去几何。”这四句中虎丘和娃馆形成对比,虎丘是文人雅集的精神高地,诗人却因“尘事多”自愧疏离;娃馆暗指世俗享乐的温柔乡,旁人“妒人过”的自由表达了自己被琐事困扰的无奈。又通过最终聚焦于“笼中鹤”的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首联“经旬不饮酒,逾月未闻歌”用具体的时间让人感受到诗人被迫放弃诗酒风流的压抑。颔联“尘事多”不是诗人没兴致,而是现实压力的消磨。颈联“虎丘惭客问”与“娃馆妒人过”在文人雅集的虎丘,诗人因忙碌而自愧不如;在风月热闹的娃馆,旁人自由玩乐却让他嫉妒。正是古代文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真实写照。最后借“笼中鹤”收尾,诗人就像那只被关着的鹤,既融不进高雅圈子的清谈,又放不下身段去俗世享乐。结尾那句“相看去几何”的追问,写出了知识分子在规矩和自由之间的挣扎,却又不甘心彻底妥协。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上一篇:唐·白居易《别春炉》
下一篇:唐·白居易《拣贡橘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