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竹出蕲春":能做笛子的竹子产自蕲春,
"霜刀劈翠筠":锋利如霜的刀劈开翠绿的竹皮。
"织成双锁簟":竹子被织成有双锁花纹的竹席,
"寄与独眠人":寄给独自安眠的人。
"卷作筒中信":竹席卷起来像竹筒装的信件,
# 信:一作布。
"舒为席上珍":展开后就是席子中的珍品。
"滑如铺薤叶":竹席光滑得像铺开的薤叶,
"冷似卧龙鳞":清凉得像伏着的龙的鳞片。
"清润宜乘露":清润得适合承接露水,
"鲜华不受尘":洁净光鲜,不会沾染灰尘。
"通州炎瘴地":通州是炎热多瘴气的地方,
"此物最关身":这竹席对你的身体最要紧。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唱和赠答诗。介绍了诗人将蕲春笛竹制成的竹簟寄给独居的友人元稹,描述了竹簟的取材、制作工艺及滑润清凉、不易染尘的特点,点明其在元稹所处的炎瘴之地十分实用;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体贴之情,也体现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2. 写作手法
比喻:“滑如铺薤叶,冷似卧龙鳞”,“滑如铺薤叶”将竹簟的光滑比作层层铺展的薤叶,形象凸显其触感的细腻平滑。“冷似卧龙鳞”以“卧龙鳞”比喻竹簟的清凉,呼应龙鳞的冰凉质感,更加形象地写出竹簟如卧龙般舒展的形态。意象组合:“笛竹出蕲春,霜刀劈翠筠。织成双锁簟,寄与独眠人”以“笛竹”“翠筠”为核心意象,串联“霜刀”、“双锁簟”,形成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物象链条,凸显竹簟的珍贵与制作的精巧。“卷作筒中信,舒为席上珍”将“筒中信”与“席上珍”组合,使实用器物与情感交融,既写竹簟的形态变化,又写出“寄物传情”的深意。
3. 分段赏析
“笛竹出蕲春,霜刀劈翠筠”开篇写竹席的由来,蕲春的笛竹被锋利如霜的刀劈开青竹,“翠筠”点明竹子的鲜绿,“霜刀”突出刀具的锋利,为竹席的优质铺垫。“织成双锁簟,寄与独眠人”写竹子被织成花纹如双锁的竹席,寄给独居的元九,既交代竹席的形态,又点出赠友的意图,自然亲切。“卷作筒中信,舒为席上珍”写竹席的实用,卷起来能像竹筒装信般便携,展开就是席上的佳品,用“珍”字赞其珍贵。“滑如铺薤叶,冷似卧龙鳞”用比喻写竹席质感,光滑得像铺开的薤叶,清凉得像伏龙的鳞片,生动写出竹席的滑与凉,让人仿佛能触摸到。“清润宜乘露,鲜华不受尘”继续写竹席特质,清润得适合承接露水,洁净得不会沾染灰尘,从“清润”“鲜华”两方面进一步赞美,暗含对其耐用的肯定。“通州炎瘴地,此物最关身”结尾点题,通州炎热多瘴气,这竹席对元九的身体最要紧,直白道出寄席的关怀,让友情在实用的叮嘱中显得格外真挚。
上一篇:唐·白居易《江上吟元八绝句》
下一篇:唐·白居易《寄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