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o
táng
qián
xīn
kāi
chí
yǎng
zhòng
yǒu
yōu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cóng
cóng
sān
xiá
shuǐ
hào
hào
wàn
qǐng
bēi
wèi
xīn
táng
shàng
wēi
fēng
dòng
lián
xiǎo
píng
jiā
fàn
fàn
chū
zhèng
hóng
èr
sān
cùn
bái
lián
jiǔ
zhī
rào
shuǐ
chéng
jìng
fāng
chā
bèi
shān
zhōng
zuò
bái
jiā
chí

译文

三峡江水哗哗流淌,万顷湖泊浩瀚无边。却都比不上这新开的小池,微风拂过水面泛起细细波纹。点点浮萍自在漂浮,嫩嫩的香蒲参差生长。两三寸长的红鲤鱼游弋其间,八九枝白莲花亭亭玉立。沿水岸渐渐踏出蜿蜒小径,为护堤坝新插了一圈篱笆。这池塘已经被山里的邻人,称作“白家池”了。

逐句剖析

"淙淙三峡水":三峡江水哗哗流淌,

# 三峡:庐山泉水无“三峡”之名,此借用。,淙淙:流水发出的轻响。

"浩浩万顷陂":万顷湖泊浩瀚无边。

"未如新塘上":却都比不上这新开的小池,

"微风动涟漪":微风拂过水面泛起细细波纹。

"小萍加泛泛":点点浮萍自在漂浮,

# 泛泛:荡漾浮动貌。

"初蒲正离离":嫩嫩的香蒲参差生长。

"红鲤二三寸":两三寸长的红鲤鱼游弋其间,

"白莲八九枝":八九枝白莲花亭亭玉立。

"绕水欲成径":沿水岸渐渐踏出蜿蜒小径,

"护堤方插篱":为护堤坝新插了一圈篱笆。

"已被山中客":这池塘已经被山里的邻人,

"呼作白家池":称作“白家池”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的五言古诗。以十六句白描勾勒出草堂前新凿池塘的风貌。诗中“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等细致笔触,勾勒出鱼戏莲叶间的鲜活场景;结尾“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一句,则印证了诗人亲手筑池的过往。此诗创作于白居易贬谪江州之时,与他在庐山构筑草堂的生活紧密相连。作品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洞察,也流露了其远离官场后的隐逸情怀。作为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的山水诗作,其语言质朴平实,体现了白居易闲适诗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817到818年间,当时白居易正担任江州司马。九江地方文献记载,诗人在庐山北麓香炉峰下建起草堂,还新挖池塘引种了江西白莲,这处池塘后来被当地山民叫做“白家池”。这一时期,白居易写下《庐山草堂记》等多篇山水诗文,此诗与《大林寺桃花》一同成为他江州时期闲适诗的代表作品。诗中“白莲八九枝”所写的,正是他从江西引入的白莲品种,这一点在《白居易白莲诗六首》中能找到依据。被贬的遭遇让白居易有了更多接触江南水生植物的机会,所以他的诗作里多次提到种植莲藕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诗。通过对草堂前新池景色的细致描绘,传递出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乐趣。

2. 写作手法

白描:“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用具体数字和朴素词汇,精准呈现鱼的小巧、莲的疏朗,画面鲜活却毫无雕琢感;“小萍加泛泛,初蒲正离离”则以“泛泛”“离离”等词,使用直白的手法轻描淡写浮萍的飘荡、蒲草的繁茂,尽显自然本真之美。对比:“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具体描写物象,小鱼仅二三寸、白莲不过八九枝,数量不多却灵动鲜活,红与白的色彩对比鲜明,勾勒出鱼戏莲间的生趣,尽显对细微景致的喜爱。细节描写:诗人聚焦池塘周边的细微物象与动态:“微风动涟漪”写水纹轻漾的轻柔,“绕水欲成径,护堤方插篱”记营建池塘的具体动作,“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则以他人称呼暗示池塘的融入与被认可。这些细节既还原了场景,也暗藏了诗人的生活态度。景物描写:“小萍加泛泛,初蒲正离离”“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这两句对景物,进行了描写,写浮萍在水面轻轻漂荡、初生的蒲草长势繁茂,“小”“初”突出景物的鲜嫩,画面清新自然,透着对新生命的细腻感知。第二句写了具体物象,小鱼仅二三寸、白莲不过八九枝,数量不多却灵动鲜活,红与白的色彩对比鲜明,勾勒出鱼戏莲间的生趣,尽显对细微景致的喜爱。反衬:以大衬小,“淙淙三峡水,浩浩万顷陂。小萍加泛泛,初蒲正离离”前四句以三峡水流的湍急、大湖的浩渺之景反衬下文新池的小巧,暗含对新池“不张扬却宜人”的偏爱,为写新,接转折,点出比起三峡、大湖,新池在微风中涟漪轻漾的宁静更合心意,“动涟漪”以细微动态写新池的柔和之美,开篇即显对这份静谧的欣赏。

3. 分段赏析

“淙淙三峡水,浩浩万顷陂”,以三峡水流的湍急、大湖的浩渺作比,用壮阔之景反衬下文新池的小巧,暗含对新池“不张扬却宜人”的偏爱,为写新,接转折,点出比起三峡、大湖,新池在微风中涟漪轻漾的宁静更合心意,“动涟漪”以细微动态写新池的柔和之美,开篇即显对这份静谧的欣赏。“小萍加泛泛,初蒲正离离”,写浮萍在水面轻轻漂荡、初生的蒲草长势繁茂,“小”“初”突出景物的鲜嫩,画面清新自然,透着对新生命的细腻感知。“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聚焦具体物象,小鱼仅二三寸、白莲不过八九枝,数量不多却灵动鲜活,红与白的色彩对比鲜明,勾勒出鱼戏莲间的生趣,尽显对细微景致的喜爱。“绕水欲成径,护堤方插篱”,转向人事,写绕池打算修小径、刚插篱笆护堤的细节,“欲”“方”显露出亲手营建的过程,暗含劳作后的闲适与对家园的用心。“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以山中人对池塘的称呼作结,既说明新池已融入环境、被认可,也暗藏诗人对这份“专属”闲居之乐的自得,平淡中见惬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送徐州高仆射赴镇》

下一篇:唐·白居易《题岐王旧山池石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