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高数尺":平台有好几尺高,
"台上结茅茨":在平台上搭建了茅草屋。
"东西疏二牖":在东西两面稀疏地开了两扇窗户,
"南北开两扉":在南北两面开了两扇门。
"芦帘前后卷":芦苇做的帘子可以前后卷起,
"竹簟当中施":把竹席铺设在屋子中间。
"清泠白石枕":清凉的白色石头做的枕头,
"疏凉黄葛衣":宽松凉爽的黄葛布衣服。
"开襟向风坐":敞开衣襟对着风而坐,
"夏日如秋时":感觉夏日如同秋天一般凉爽的时候。
"啸傲颇有趣":放歌长啸、傲然自得很有趣味,
"窥临不知疲":凭栏观赏周围景色不知道疲倦。
"东窗对华山":东边的窗户对着华山,
"三峰碧参差":华山的三座山峰碧绿且高低不齐。
"南檐当渭水":南边的屋檐正对着渭水,
"卧见云帆飞":躺着能看见江上的帆船在行驶。
"仰摘枝上果":抬头摘取树枝上的果实,
"俯折畦中葵":俯身折断菜畦中的葵菜。
"足以充饥渴":这些足以用来充饥解渴,
"何必慕甘肥":何必羡慕那些香甜肥美的食物。
"况有好群从":何况还有一群好的兄弟子侄,
"旦夕相追随":从早到晚相伴相随。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前八句:“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清泠白石枕,疏凉黄葛衣。”诗人开篇先介绍新构亭台的基础情况,包括平台高度、亭台材质、门窗设置等。接着描述亭台内的布置,芦帘、竹席、白石枕、黄葛衣等,从居住环境的角度展现出一种质朴而舒适的生活氛围,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中间八句:“开襟向风坐,夏日如秋时。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这部分写诗人在亭台中的生活状态和所见所感。在亭中迎风而坐,夏日如秋般凉爽,自得其乐。向东可见华山三峰,向南能看到渭水帆船,还能采摘果实、葵菜,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山水田园画卷,体现出诗人悠闲、愉悦的心境。最后两句:“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诗人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进行总结。在物质上,亭台生活虽简朴但能满足需求,无需羡慕奢华;精神上,有弟侄常相伴,强调亲情的珍贵,进一步升华了诗歌情感,突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上一篇:唐·白居易《曲江感秋二首》
下一篇:唐·白居易《长洲曲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