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涧下濯尘缨":在龙门山的山涧下洗涤系着帽子的丝带,
"拟作闲人过此生":打算做个闲散之人度过这一生。
"筋力不将诸处用":不再把精力用在其他地方,
"登山临水咏诗行":只愿在登山临水时吟诵诗篇前行。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龙门涧下濯尘缨”,开篇以简洁的白描手法勾勒出具体场景:诗人在龙门涧的溪水边洗涤系冠的带子。“濯尘缨”这一动作,既描绘了清洁衣物的实景,又暗含象征意义,“尘缨”常代指官场的尘俗与纷扰,洗涤尘缨,实则流露出去除俗念、摆脱官场束缚的心愿,为全诗奠定了向往闲适的基调。“拟作闲人过此生”,紧承上句,直接抒发内心想法。“拟作”二字表明这是诗人的打算与向往,“闲人”则清晰点出他渴望的生活状态,远离繁忙俗务,安然度日。此句由景入情,将前句的动作所蕴含的隐意直白道出,展现出对平淡闲适生活的追求。“筋力不将诸处用”,进一步阐述“作闲人”的具体表现。诗人表示不愿将精力耗费在其他事务上,这里的“诸处”暗指官场应酬、世俗纷争等令人疲惫的事情。此句以朴素的语言,从反面强调了对过往劳顿生活的摒弃,凸显出对简单生活的坚守。“登山临水咏诗行”,以具体的生活画面收束全诗。诗人描绘出未来生活的蓝图:在山水之间漫步,即兴吟咏诗歌。这一场景与前句“不将诸处用”相呼应,正面展现了“闲人”生活的核心内容,便是寄情自然、以诗抒怀,强化了全诗向往隐逸闲适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