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苑城西二十里":梁苑城西二十里的地方,
# 梁苑:西汉梁孝王苑囿。指汴州。
"一渠春水柳千条":一条渠里春水荡漾,岸边柳树千条。
# 柳千条:古人有折柳相别的习俗。
"若为此路今重过":如果是为了这条路如今重新走过,
# 若为:怎堪,怎能经受。
"十五年前旧板桥":这是十五年前的旧板桥。
"曾共玉颜桥上别":曾经与美丽容颜的人在桥上分别,
"不知消息到今朝":到如今都不知道她的消息。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触景生情:诗人看到梁苑城西的春水、柳树及旧板桥等景色,触景生情,回忆起十五年前与“玉颜”在此分别的场景,由眼前景引发对过去情感的怀念。对比:“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将“今”与“十五年前”作对比,以板桥的“旧”展现时间的流逝,强化了岁月变迁之感,进而突出对旧人旧事的怀念之情。
2. 分段赏析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开篇诗人先点明板桥路的位置,在梁苑城西二十里之处。随后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图景,一条水渠中春水潺潺流淌,渠边千万条柳枝随风摇曳。“一渠春水”勾勒出水流的灵动与清澈,给人以清新之感;“柳千条”则展现出柳树的繁茂,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与动态美。“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若为此路今重过”,一个“若”字,仿佛诗人在心中暗自思忖,引出此次重游板桥路的行为。“今”字强调当下,与“十五年前”形成强烈的时间对比。“旧板桥”则突出了板桥历经岁月后的沧桑感,尽管它依然横跨在那里,却承载了十五年的时光变迁。“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曾共玉颜桥上别”,这句诗直接点明了诗人重游此地时回忆起的关键事件——十五年前,曾与一位容颜美丽的人在这座桥上分别。“玉颜”一词,不仅描绘出对方的美丽,也暗示了两人之间可能存在的深厚情感。这一回忆的呈现,使诗歌的情感核心逐渐明晰。
3. 作品点评
此诗为旧地重游时怀思故人之作,情感深沉而幽怨,读来真挚动人。诗人匠心独运,采用倒叙手法开篇,以景语起笔,寥寥数语勾勒出画面,尽显构思之精巧、用词之精当,使得整首诗尤为精彩。诗中时空顺序交错回环,读者仿若跟随诗人思绪在往昔与当下穿梭,怅惘之感油然而生。诗人将内心深处的眷恋与深情,以含蓄婉转之姿娓娓道来,令人沉浸其中,难以忘怀。
上一篇:唐·白居易《得钱舍人书问眼疾》
下一篇:唐·白居易《过裴令公宅二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