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销旅貌":年岁销蚀着旅人的容貌,
# 旅貌:客居在外劳苦愁闷之貌。,销:减损。,岁时:犹言节序,岁月。
"风景触乡愁":眼前的景象触动了我的乡愁。
"牢落江湖意":身在江湖尽是失意不得志,
# 江湖意:漂泊江湖即在异乡引起的惆怅愁绪。,牢落:冷落,孤寂,无聊。
"新年上庾楼":新年的时候我登上庾公楼。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庾楼新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诗为登楼抒怀之作。在这新旧交替的特殊时刻,他登上了江州有名的庾公楼,眼前的萧条之景与他内心的落寞相呼应,勾起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抑郁之感和漂泊异乡的愁苦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作者登上庾公楼,联想到历史上庾亮出奔浔阳的事件,以庾亮自比,暗示自己与庾亮有着相似的遭遇,即被贬逐的命运。通过用典,深化了诗歌的内涵,丰富了情感表达,使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时代的苦闷得以更深刻地展现出来。借景抒情:“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诗人借岁时的流逝和眼前的风景,抒发了自己羁旅在外的容貌变化与浓浓的乡愁。景色触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使景中含情,情因景生。
3. 分段赏析
诗开篇两句“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将诗人漂泊异乡的愁苦直白地呈现出来。岁月流逝,漂泊的生活悄然改变着诗人的容貌,“销”字生动地展现出时光与羁旅对其身心的消磨。在新年这个特殊节点,诗人登上庾楼。而眼前庾楼周边的风景,不但未能让诗人感到愉悦,反而如同一把钥匙,瞬间开启了他心中乡愁的大门。后两句中,诗人由庾楼联想到其历史主人庾亮。庾亮曾出奔浔阳,这与诗人被贬江州的经历极为相似。抚今追昔,诸多感慨涌上心头,化为“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看似简单叙事,实则妙不可言。它不仅点明了时间是新年,地点为庾楼,完成了诗歌点题的任务,更在结构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读者先沉浸于诗人浓烈的愁绪中,最后才知晓情感生发的情境,更觉意味深长,余韵袅袅。
4. 作品点评
从诗歌格律来看,此诗平仄合律,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之美。前两句的对仗,使诗歌在形式上整齐美观,增强了表达的节奏感与表现力。与柳宗元《长沙驿前南楼感旧》相比,二者虽内容不同,但构思相似,皆在篇末点明登楼这一行为,将情感抒发置于前,以景语或情语开篇,结尾才揭示情境,尽显五言绝句在有限篇幅内营造深远意境、传达复杂情感的独特魅力。
# 此登楼而感谪宦也。羁旅之貌,随时而销,怀乡之愁,触景而发,人情之常也。
明诗歌鉴赏家唐汝询《唐诗解》
# 客中佳节,转触乡愁,写得邈然意远。
清诗歌评论家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新年上庾楼”,位置此五字在末句,是五绝擅场处。
清文学评论家黄叔灿《唐诗笺注》
# 唐孟庄曰:三句言情,一句收之,五绝中别是一法。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上一篇:唐·孟浩然《宴荣二山池》
下一篇:唐·白居易《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