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ng
gong
shè
shì
nán
jiāo
lǎn
xīng
huái
怀
chéng
èr
zhī
jiù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càn
càn
chén
jiǎo
shǔ
tíng
tíng
hán
zhāo
chuān
yuán
gòng
chéng
yìng
yún
hái
piāo
shàng
zǎi
yán
shì
qīng
zhèn
huá
biāo
yuán
qiū
jùn
qiě
tǎn
qián
duì
nán
shān
biāo
cūn
shù
huáng
绿
zhōng
tián
jià
ráo
zhān
xiǎng
yán
xīng
tàn
juàn
chén
xiāo
wéi
diān
míng
zhě
gōng
liáo
wèi
rén
cháo
zhì
yòng
jìng
bīng
xiāo
dàn
zhuō
qín
fēng
tiáo
shèng
xián
xiāng
shǎo
gōng
jīn
xuān
zhāo

译文

明亮的星辰在黎明时分闪耀,寒露时节的早晨,万物挺立清朗。山川原野交相辉映,云霞日光浮动飘摇。宰相庄严主持祭祀,洁净的道路上华美的马饰闪耀。圆形的祭坛高峻而平坦,正对着前方巍峨的南山。村边树木黄绿相间,田野里庄稼多么丰饶。回望山川不禁想起幽静山谷,心生感慨厌倦了尘世喧嚣。那些昏聩糊涂的人,离您实在太遥远。施行仁政朝廷自然安定,用清静之道消除战争。不要畏惧吐哺握发的辛劳,可以歌颂风雨调和的盛世。圣君贤相相遇的机会太少,今日正该宣扬您的功德。

逐句剖析

"灿灿辰角曙":明亮的星辰在黎明时分闪耀,

"亭亭寒露朝":寒露时节的早晨,万物挺立清朗。

"川原共澄映":山川原野交相辉映,

"云日还浮飘":云霞日光浮动飘摇。

"上宰严祀事":宰相庄严主持祭祀,

"清途振华镳":洁净的道路上华美的马饰闪耀。

"圆丘峻且坦":圆形的祭坛高峻而平坦,

"前对南山标":正对着前方巍峨的南山。

"村树黄复绿":村边树木黄绿相间,

"中田稼何饶":田野里庄稼多么丰饶。

"顾瞻想岩谷":回望山川不禁想起幽静山谷,

"兴叹倦尘嚣":心生感慨厌倦了尘世喧嚣。

"惟彼颠瞑者":那些昏聩糊涂的人,

"去公岂不辽":离您实在太遥远。

"为仁朝自治":施行仁政朝廷自然安定,

"用静兵以销":用清静之道消除战争。

"勿惮吐捉勤":不要畏惧吐哺握发的辛劳,

# 捉:一作握字,本《史记》。今人用吐握,本《韩诗外传》也。

"可歌风雨调":可以歌颂风雨调和的盛世。

"圣贤相遇少":圣君贤相相遇的机会太少,

"功德今宣昭":今日正该宣扬您的功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祭祀题材五言古诗。该诗以“灿灿辰角曙,亭亭寒露朝”描绘拂晓时分的郊祀场景,通过星象与寒露的意象烘托庄严氛围。“圆丘峻且坦,前对南山标”二句既写祭坛形制,又暗含天人感应之思。诗中“顾瞻想岩谷,兴叹倦尘嚣”流露仕隐矛盾,而“为仁朝自治,用静兵以销”则阐发儒家治国理念。作品将祭祀见闻、自然景物与政治理想熔于一炉,在“览物兴怀”的深沉思考,展现了韩愈“以文为诗”的创作特点。其语言凝练厚重,如“灿灿”“亭亭”的叠词运用,体现了中唐诗歌由盛唐气象向理性思辨的转变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约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之后,正值韩愈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吴元济之乱,因功擢升刑部侍郎期间。考“上宰严祀事”之语,可证诗中“李相公”当指时任宰相李吉甫。所谓南郊摄事,实为唐代皇帝祭天的重要仪典,韩愈以官员身份陪祀,事后遂赋此诗呈赠同僚。这一时期韩愈仕途显达,诗作既反映其参与国家大典的亲身经历,亦透露出士大夫的政治理想与人生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郊祀感怀诗。全诗通过描绘南郊祭天的庄严场景,展现了唐代国家祭祀的恢弘气象。表露了诗人对仕宦生涯的倦怠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为仁朝自治,用静兵以销”则阐发了儒家仁政息兵的治国理念。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灿灿辰角曙”与“亭亭寒露朝”形成星象与晨露的组合,通过“灿灿”“亭亭”的叠词呼应,构建出黎明时分天地澄明的祭祀场景。"圆丘峻且坦"则将人工祭坛与自然“南山”并置,体现天人感应的传统思想。融情于景:“顾瞻想岩谷”一句,以“顾瞻”的动作连接祭祀现场与隐逸之思,使“岩谷”意象既是实景描写,又寄托了诗人“倦尘嚣”的出世情怀,达到情景交融之境。烘托:“前对南山标”以巍峨南山烘托祭坛的庄严,不着“"高”“大”字眼而气象自显。末句“用静兵以销”更以仁政理想烘托祭祀活动的政治意义,深化主题。直抒胸臆:“顾瞻想岩谷,兴叹倦尘嚣”两句,直接道出诗人的心境。诗人回望远方,心念着幽静的岩谷,不禁为世俗的喧嚣感到厌倦而叹息。无需曲折铺垫,直白抒发对自然清幽的向往与对尘俗纷扰的倦怠,情感真切自然,尽显内心的直白感慨。​​用典“勿惮吐捉勤”巧用周公“一饭三吐哺”典故。原意指周公求贤若渴,此处化用为对君主勤政的劝诫,暗含对当朝统治者的期待,劝其以仁德治理天下,如“勿惮吐捉勤,可歌风雨调”所言,强调君主应如周公般勤勉理政。

3. 分段赏析

“灿灿辰角曙”开篇即以璀璨笔触摹写启明星辉,那破晓时分闪耀的星辰如镶嵌在天幕上的明珠;“亭亭寒露朝”续写晨露清姿,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朝阳下闪烁着微光,叠字“灿灿”“亭亭”不仅尽显天象澄明之态,更暗喻礼器粲然生辉的庄严气象。“川原共澄映”拓展视野,将视线延伸至广袤的原野,天地间一片澄澈;“云日还浮飘”缀成拂晓祭祀的立体画卷,云雾缭绕间朝阳初升,营造出神圣而庄严的氛围。“上宰严祀事”转入人事描写,“清途振华镳”状仪仗之盛,官员们身着华服,骑乘骏马,仪仗队整齐威严;“圆丘峻且坦”写祭坛形制,高耸而平坦的祭坛彰显着皇家的威严;“前对南山标”将人工建筑与自然山势相映,南山巍峨耸立,与祭坛形成呼应,暗合“天人感应”之思,体现了古人“君权神授”的思想。中段“村树黄复绿,中田稼何饶”忽转笔锋,以田园景物破典礼肃穆,金黄的树叶与翠绿的田野交织,丰收的景象跃然纸上;“顾瞻想岩谷,兴叹倦尘嚣”承此引发“兴叹倦尘嚣”的归隐之思,诗人由眼前的田园风光联想到幽静的山谷,不禁对尘世的喧嚣感到厌倦,流露出归隐田园的向往。后段议论风生:“惟彼颠瞑者,去公岂不辽”以反诘振起,批判那些背离正道之人,与贤明的宰相形成鲜明对比;“为仁朝自治,用静兵以销”阐明儒家治道,主张以仁德治国,以宁静化解纷争;“勿惮吐捉勤,可歌风雨调”用周公典故,既颂宰辅勤政,又寄政治理想,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勤勉精神在此得到升华;“圣贤相遇少,功德今宣昭”回扣题旨,在颂美中暗含时政感慨,感叹圣贤难遇,而当下的功德应当被彰显,寄托了诗人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4. 作品点评

该诗鲜明体现韩愈“以文为诗”的创作特色,“惟彼颠瞑者,去公岂不辽”等句采用散文句式,突破传统诗歌格律束缚。在意象经营上,“村树黄复绿”巧妙将田园景物织入祭祀场景,展现生活化视角。用典方面,“吐捉勤”暗引周公“一沐三握发”的典故,不着痕迹地融入儒家治国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县斋有怀》

下一篇:唐·韩愈《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王六,王建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