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端正月":深秋时节的正圆明月,
"今夜出东溟":今夜从东海之滨升起。
"对日犹分势":初升时与太阳仍分庭抗礼,
"腾天渐吐灵":升腾上天渐渐显露出灵秀之光。
"未高烝远气":月亮尚未升高时水汽蒸腾,
"半上霁孤形":半悬天际时清朗的孤月轮廓渐显。
"赫奕当躔次":月亮辉煌地处于星位之上,
"虚徐度杳冥":舒缓地穿越幽远的夜空。
"长河晴散雾":晴朗的长河雾气消散,
"列宿曙分萤":星辰在曙光中如萤火般闪烁。
"浩荡英华溢":月光浩荡、英华充沛,
"萧疏物象泠":万物在清辉中显得疏朗而清冷。
"池边临倒照":池水边映照着月亮的倒影,
"檐际送横经":屋檐下洒落的月光仿佛送来经书的影子。
"花树参差见":月光下花树参差可见,
"皋禽断续聆":水边禽鸟的鸣声断断续续传来。
"牖光窥寂寞":月光透过窗户窥见寂寞之人,
"砧影伴娉婷":捣衣石的影子陪伴着姿态优美的女子。
"幽坐看侵户":幽然静坐看月光侵入门户,
"闲吟爱满庭":悠闲吟诵喜爱这满庭清辉。
"辉斜通壁练":斜照的月光如白练般映在墙壁上,
"彩碎射沙星":细碎的光影如星子般闪烁。
"清洁云间路":云间的道路被月光映照得洁净,
"空凉水上亭":水上的亭台充满空寂寒凉之感。
"净堪分顾兔":月光纯净得仿佛能看清月中的玉兔,
"细得数飘萍":仔细看连水中飘萍都能数清。
"山翠相凝绿":山色翠绿凝聚,
"林烟共幂青":林间烟雾与夜色共同染上青黛之色。
"过隅惊桂侧":月光转过角落,仿佛惊动了桂树,
"当午觉轮停":正午时分,竟觉得日轮仿佛停止了转动。
"属思摛霞锦":构思诗文如织就云霞锦缎,
"追欢罄缥瓶":与友人追欢畅饮,倾尽青色酒瓶。
"郡楼何处望":郡楼之上何处可眺望明月,
"陇笛此时听":此时只听见陇地传来的笛声。
"右掖连台座":崔舍人所在的右掖官署连接着台省,
"重门限禁扃":重重宫门隔绝了禁苑的门户。
"风台观滉漾":在风台上观望月光荡漾的景象,
"冰砌步青荧":行走在如冰的石阶上,一片青光闪烁。
"独有虞庠客":唯独我这虞庠的宾客,
"无由拾落蓂":无缘拾取传说中的蓂荚。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诗,也是一首咏物酬唱诗。描绘了三秋时节圆月自东海升起后的种种景象,从月亮初升时的气势,到高悬天际时映照下的长河、列宿、花树、亭台等景物,多角度展现月夜的清朗、空灵与静谧。诗中融入诗人幽坐闲吟的情思,以及对月抒怀的雅致,同时借“无由拾落蓂”等句含蓄表达自身境遇,既呈现了月夜之美,也暗含身世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顾兔”典出《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诗中“净堪分顾兔”以“顾兔”代指月亮,既呼应月亮的皎洁特质,又增添了文学的历史厚重感与神话色彩,将月亮的形态与古老传说相联系,使描写更富想象空间。“落蓂”典出《竹书纪年》等古籍中关于蓂荚(传说中瑞草,每月朔日生一荚,至月半生十五荚,十六日起落荚)的记载。诗中“无由拾落蓂”借“落蓂”暗指时间流逝,以典故表达无法捕捉时光的怅惘,赋予情感表达更含蓄深远的内涵。通感:“花树参差见,皋禽断续聆”“见”为视觉描写,写花树在月光下错落有致的形态;“聆”为听觉描写,写水泽边禽鸟断断续续的鸣叫声。通过视觉与听觉的转换,将月光下的景物与声响融合,使读者同时感受到画面的层次感和声音的断续感,丰富了感官体验,营造出月夜的灵动氛围。
3. 分段赏析
“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两句点明时间与月亮升起方位。“三秋”“端正月”强调秋季月圆之夜,“出东溟”描绘月亮从东海升起,开篇便营造出宏大悠远的意境。“对日犹分势,腾天渐吐灵”写月亮初升时与太阳分庭抗礼,在升腾过程中逐渐展现出灵秀之态,细腻刻画月亮初升时的气势与变化。“未高烝远气,半上霁孤形”描述月亮尚未升至高空时,水汽蒸腾,半悬天际时清朗孤明的形态,生动呈现月亮上升阶段的独特景致。“赫奕当躔次,虚徐度杳冥”写月亮辉煌地处于星位,舒缓地穿越幽远的天空,“赫奕”凸显其光辉,“虚徐”赋予月亮动态的悠然之感。“长河晴散雾,列宿曙分萤”描绘月光下长河雾气消散,星辰如萤火般在曙光中闪烁,借景物烘托出月夜的清朗明净。“浩荡英华溢,萧疏物象泠”展现月光下万物沐浴在充沛光辉中,物象清冷疏朗,凸显月光的澄澈与清寒之气。“池边临倒照,檐际送横经”写月光倒映在池边,从屋檐洒落,既呈现月下之景,又暗含文人月下读书的雅致。“花树参差见,皋禽断续聆”从视觉写月光下花树参差,从听觉写水边禽鸟鸣声断续,多感官结合丰富月夜画面。“牖光窥寂寞,砧影伴娉婷”通过月光透过窗户照见寂寞之人,砧石影子陪伴女子,赋予月光以情感,烘托人物心境。“幽坐看侵户,闲吟爱满庭”描绘诗人幽然静坐,欣赏月光入户,悠闲吟诗,喜爱月光洒满庭院,展现闲适惬意之情。“辉斜通壁练,彩碎射沙星”以“壁练”喻斜照的月光,“沙星”喻月光的碎影,生动展现月光的形态与灵动之美。“清洁云间路,空凉水上亭”借云间道路的清洁、水上亭子的空凉,侧面烘托月光的澄澈与寒凉。“净堪分顾兔,细得数飘萍”运用典故,写月光纯净得能看清月中玉兔,还可数清水中浮萍,凸显月光之明澈。“山翠相凝绿,林烟共幂青”描绘月光下山色凝聚成浓郁的绿,林间烟雾与夜色共染成青,展现月夜山景的清幽。“过隅惊桂侧,当午觉轮停”写月光转过角落惊动桂树,正午时分仿佛让日轮停止,以奇特想象展现月光的存在感。“属思摛霞锦,追欢罄缥瓶”写诗人因月触发思绪,如织锦般创作诗文,与友人追欢畅饮,体现对月的雅兴。“郡楼何处望,陇笛此时听”以郡楼望月、陇笛传声,拓宽意境,增添月夜的悠远情思。“右掖连台座,重门限禁扃”点明崔舍人的官职与所处环境,为酬唱背景做交代。“风台观滉漾,冰砌步青荧”描绘风台月光荡漾,石阶泛着青光,营造出清冷幽静的氛围。“独有虞庠客,无由拾落蓂”诗人以“虞庠客”自指,感慨无缘拾取蓂荚,暗含自身仕途境遇的怅惘之情。
4. 作品点评
在韩愈的诗作中,《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占据着特殊地位。它作为一首四十句的五言排律,篇幅之长在唐代同类作品中颇为罕见,展现了独特的体裁价值;诗中运用“以文为诗”的手法,突破传统诗歌创作范式,对宋代“江西诗派”的创作理念产生了直接影响,具有重要的诗史意义;同时,像“冰砌步青荧”等句还蕴含丰富的唐代官制用语信息,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料佐证,在文献层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上一篇:唐·韩愈《叉鱼招张功曹·署》
下一篇:唐·韩愈《寒食直归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