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ā
zhāo
zhāng
gōng
cáo
·
·
shǔ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chā
chūn
àn
kuò
xìng
zài
zhōng
xiāo
rán
zhòu
cháng
chuán
qiáo
shēn
kuī
shā
shǔ
jìng
bàng
shuǐ
yáo
rèn
xià
néng
tuō
jiān
huò
tiào
zhōng
lín
lián
jǐn
suì
dāng
zhū
xiāo
huǒ
táo
fān
jìn
jīng
rén
zàn
yáo
jìng
duō
xīn
zhuǎn
jùn
shí
xiāo
tán
qìng
zhī
cún
guǎ
xián
píng
jué
huò
ráo
jiāo
tóu
còu
ěr
pián
shǒu
lèi
tóng
tiáo
qíng
suī
dēng
mén
shì
liáo
yíng
chē
shì
quǎn
yàn
jīn
zhāo
xuè
làng
níng
yóu
fèi
xīng
fēng
yuǎn
gèng
piāo
gài
jiāng
yān
zhào
yǐng
liáo
liáo
chóu
shí
lóng
jiàn
shāo
táng
míng
diào
wèi
xiāo
wén
jīng
xiān
gāo
gōng
jìn
yáo
kuài
chéng
yǒu
guān
liáo
juān
yōu
lèi
qiáng
wèn
xiāo

译文

春天的江岸宽阔,正是叉鱼的好地方,这兴致竟在半夜时分涌上心头。巨大的火炬燃烧起来,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长长的渔船并排捆绑,像一座横跨水面的桥。俯身深窥,连水底的沙子都能数清,轻轻划动船桨,水面不起一丝波澜。鱼叉刃下,鱼儿哪能逃脱,波浪间,有的鱼还在奋力跳跃。可怜那被叉中的鱼,锦鳞碎落一地,当鱼目被刺中时,竟像珍珠般碎裂消散。鱼儿被火光迷惑,想逃却反而游近,受了惊吓暂时游远,却又被惊得回头。大家争着叉鱼,心里越发细致,捕到肥美的大鱼时,欢呼声阵阵响起。眼看潭水快捞尽,才知道剩下的鱼不多,船舷都快压平了,才觉得收获真不少。鱼头交叠,像是争着来吃饵,并排的鱼群,仿佛长在同一条线上。它们吐沫相依,情谊虽亲密,但被捕后,离龙门腾跃的命运已遥不可及。古人说“叉鱼盈车”,今天的收获竟超过传说,剩下的鱼竟用来喂狗,验证了今朝的富足。血浪凝固时仍像在沸腾,腥气随风飘散,远远都能闻到。江上笼罩着沉沉烟雾,船桨拂过水面,只留下寥寥倒影。水獭离去,愁着没了食物,蛟龙迁走,怕被火炬焚烧。如棠观鱼”的典故若用在此,恐怕名不副实,像姜子牙钓渭水那样等待机遇,只是虚度光阴。文人们惊叹于眼前景象,争先赋诗,船夫们满心欢喜,唱起了渔歌。鱼脍做成时,我想起了远方的朋友,观赏这欢乐场景,又回忆起同僚旧友。如此情境自可抛开忧烦,何必强学贾谊,问那鸮鸟的吉凶呢。

逐句剖析

"叉鱼春岸阔":春天的江岸宽阔,正是叉鱼的好地方,

"此兴在中宵":这兴致竟在半夜时分涌上心头。

"大炬然如昼":巨大的火炬燃烧起来,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

# 然:同“燃”。

"长船缚似桥":长长的渔船并排捆绑,像一座横跨水面的桥。

"深窥沙可数":俯身深窥,连水底的沙子都能数清,

"静搒水无摇":轻轻划动船桨,水面不起一丝波澜。

# 静搒:停下船。搒:划船前进。

"刃下那能脱":鱼叉刃下,鱼儿哪能逃脱,

# 刃:一作“手”。

"波间或自跳":波浪间,有的鱼还在奋力跳跃。

"中鳞怜锦碎":可怜那被叉中的鱼,锦鳞碎落一地,

# 锦碎:形容破碎的鱼身。语出潘岳《射雉赋》:“霍若碎锦。”,中鳞:指刺着鱼。

"当目讶珠销":当鱼目被刺中时,竟像珍珠般碎裂消散。

# 珠销:形容刺中的鱼目,古人相传鱼眼睛是宝珠。

"迷火逃翻近":鱼儿被火光迷惑,想逃却反而游近,

# 翻:副词,反倒。

"惊人去暂遥":受了惊吓暂时游远,却又被惊得回头。

# 暂:忽然。

"竞多心转细":大家争着叉鱼,心里越发细致,

# 竞多:争相多捕。

"得隽语时嚣":捕到肥美的大鱼时,欢呼声阵阵响起。

# 语时嚣:不时发出喧嚣。嚣,欢呼喧闹声。,得隽:指叉得大鱼。

"潭罄知存寡":眼看潭水快捞尽,才知道剩下的鱼不多,

# 潭罄:潭水已空,指无鱼。罄,尽。

"舷平觉获饶":船舷都快压平了,才觉得收获真不少。

# 舷平:船舷和水面齐平,形容船重。舷,一作“船”。

"交头疑凑饵":鱼头交叠,像是争着来吃饵,

# 凑饵:凑向食饵。

"骈首类同条":并排的鱼群,仿佛长在同一条线上。

# 同条:捕鱼者多以枝条贯鱼鳃为一串。条,细长的树枝。,骈首:两头相并。

"濡沫情虽密":它们吐沫相依,情谊虽亲密,

# 濡沫:以口里的水沫相互润泽。典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登门事已辽":但被捕后,离龙门腾跃的命运已遥不可及。

# 事:一作“志”。,登门:即俗言鲤鱼跳龙门之意。典出《艺文类聚卷九六·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大鱼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原注:句有脱文)故云曝腮龙门。”龙门在今陕西韩城县和山西河津县间黄河上。

"盈车欺故事":古人说“叉鱼盈车”,今天的收获竟超过传说,

# 故事:指古老相传之事。,欺:不实。,盈车:比喻鱼大。典出《孔丛子·抗志》:“魏人钓于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欺故事:谓前人讲的大鱼盈车只是无根之谈。

"饲犬验今朝":剩下的鱼竟用来喂狗,验证了今朝的富足。

# 验今朝:指今天得到证实。,饲犬:典出《盐铁论》:“江陵之滨,以鱼饲犬。”。

"血浪凝犹沸":血浪凝固时仍像在沸腾,

"腥风远更飘":腥气随风飘散,远远都能闻到。

"盖江烟幂幂":江上笼罩着沉沉烟雾,

# 幂幂:浓密的样子。

"拂棹影寥寥":船桨拂过水面,只留下寥寥倒影。

# 拂棹:回船。拂,背,一作“回”;棹,船桨,借指船。

"獭去愁无食":水獭离去,愁着没了食物,

# 獭去愁无食:水獭以鱼为食,鱼尽则愁无食。

"龙移惧见烧":蛟龙迁走,怕被火炬焚烧。

# 龙移惧见烧:唐时有烧尾之说,本来是指新授高官向皇帝献食,这里用其字面意思,说龙惧怕像鱼那样被烧而迁移了。

"如棠名既误":如棠观鱼”的典故若用在此,恐怕名不副实,

# 如棠:《左传·隐公五年》:“(鲁隐)公将如棠观鱼者。”据旧注,实际是指捕鱼,因此说成“观”是错误的。如,到。

"钓渭日徒消":像姜子牙钓渭水那样等待机遇,只是虚度光阴。

# 钓渭:典出《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鱼钓奸周西伯,西伯……果遇太公于渭之阳。”这里是说今天叉鱼也不同于古代姜太公钓鱼事。

"文客惊先赋":文人们惊叹于眼前景象,争先赋诗,

# 文客:犹言词客、墨客,作者自谓。

"篙工喜尽谣":船夫们满心欢喜,唱起了渔歌。

# 篙工:掌篙的船工。

"脍成思我友":鱼脍做成时,我想起了远方的朋友,

# 我友:我的朋友,指张署。,脍:细切的鱼肉。

"观乐忆吾僚":观赏这欢乐场景,又回忆起同僚旧友。

# 吾僚:与我同官为僚,指张署。,观乐: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这里指观看众人之乐。

"自可捐忧累":如此情境自可抛开忧烦,

# 忧累:忧患。,捐:摒弃。

"何须强问鸮":何必强学贾谊,问那鸮鸟的吉凶呢。

# 问鸮:鸮,猫头鹰。汉贾谊贬长沙,作《鵩(fú)鸟赋》,谓“鵩似鹗,不祥鸟也”,并发问说:“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这里是为了押韵而活用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叉鱼招张功曹》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作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记录了韩愈与友人张署(一说张功曹)在郴州北湖夜叉鱼的独特民俗活动。全诗以叙事为主,语言平实生动,兼具写实与抒情,展现了韩愈被贬后的豁达心境与对友情的珍视。诗歌开篇点明时间与场景:“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以“春岸阔”渲染开阔意境,“中宵”突显深夜劳作的趣味性。中间十六句通过细腻的观察与铺陈,详细描绘叉鱼过程:如“大炬然如昼”以火光烘托热烈氛围,“迷火逃翻近”用拟人手法表现鱼的灵动,“中鳞怜锦碎”则借鱼鳞破碎暗含对技艺的赞叹。后八句转入抒情议论,以“濡沫情虽密”等典故(如《庄子》鱼之相濡)暗喻人生际遇,最终以“自可捐忧累,何须强问鸮”收尾,呼应贾谊《鵩鸟赋》的典故,既流露对贬谪的无奈,又以豁达之语劝慰友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韩愈任阳山令,张署任职临武令时,韩愈记录一次与友人叉鱼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描写作者与友人叉鱼的诗,以叉鱼为媒介,在​​火光照耀的湖面​​上书写被贬后的感受,完成对友情价值的礼赞与政治失意的超越,展现了韩愈被贬后的豁达心境与对友情的珍视。

2. 写作手法

用典:通过运用“濡沫”:出《庄子·大宗师》中的寓言意为泉水干涸后,鱼群用唾沫湿润彼此以求生存,比喻困境中的人互相扶持、共渡难关。“登门”:据《后汉书·李膺传》,东汉名士李膺声望极高,士人若被其接见,便如同鱼跃龙门般身价倍增,故称“登龙门”。“盈车”:源自《拾遗记·周》,记载周成王时“因祗之国”进贡嘉禾,一茎可装满一车,象征农业丰收。成语“盈车嘉穗”即由此而来,寓意物产丰饶。“饲犬”:据《山海经》及《搜神记》,高辛帝之犬盘瓠助其击败叛敌,娶公主为妻,其后代形成犬戎国。此故事既体现犬的忠诚,也暗含图腾崇拜色彩。四个典故,将叉鱼的结果和收获写得情趣盎然。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以“叉鱼”为中心,生动描绘了春夜捕鱼的全过程,既有对场景的细致刻画,也融入了复杂的情感与思考。首联“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点明时间(中宵)与环境(春岸开阔),直接引出叉鱼的兴致,简洁有力。中间部分聚焦捕鱼细节:“大炬然如昼,长船缚似桥”以“如昼”“似桥”的比喻,写出火把明亮、长船相连的场景;“深窥沙可数,静搒水无摇”通过“深窥”“静搒”的动作描写,表现捕鱼者专注而谨慎的状态;“刃下那能脱?波间或自跳”则以疑问与动态描写,突出鱼被捕获时的惊险——刀刃下难逃,却仍有鱼跃出水面,画面鲜活。捕鱼后的描写更显细腻:“中鳞怜锦碎,当目讶珠销”写鱼鳞破碎如锦缎受损、鱼眼失去光彩如珠玉消殒,流露出对鱼生命逝去的怜惜;“迷火逃翻近,惊人去暂遥”则从鱼的反应切入,写它们因火光慌乱靠近,又因受惊暂时逃远,侧面烘托叉鱼的激烈。诗中还融入对收获的感慨:“竞多心转细,得隽语时嚣”写众人争着多捕鱼时更小心,捕到鱼便欢呼喧闹,刻画了捕鱼者的急切与兴奋;“潭罄知存寡,舷平觉获饶”通过鱼潭渐空、船舷因鱼多而平稳的细节,暗示收获之丰;“交头疑凑饵,骈首类同条”则以“交头”“骈首”的鱼群,暗喻它们曾聚集觅食的亲密,为后文情感转折铺垫。由捕鱼延伸的联想更具深意:“濡沫情虽密,登门事已辽”化用“相濡以沫”典故,写鱼群曾亲密相伴,如今却各自离散,隐含对聚散无常的感慨;“盈车欺故事,饲犬验今朝”用“盈车”(如《列子》中“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的典故)与“饲犬”对比,调侃捕捞之多,似有自嘲之意;“血浪凝犹沸,腥风远更飘”“盖江烟幂幂,拂棹影寥寥”则以血浪、腥风、烟雾、孤影的意象,渲染出捕鱼后的惨烈与空寂。末段转向人与事的思考:“獭去愁无食,龙移惧见烧”借水獭无食、龙避火烧的传说,侧面写叉鱼的影响;“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用“如棠”(用木棒叉鱼的粗简方式)与“钓渭”(姜太公垂钓遇文王的典故)对比,暗喻徒劳或名不副实的遗憾;“文客惊先赋,篙工喜尽谣”则对比文客的惊叹赋诗与船工的欢歌,体现不同身份者对收获的不同反应;最终“脍成思我友,观乐忆吾僚”由鱼想到友人,抒发思念;“自可捐忧累,何须强问鸮”笔锋一转,认为不妨放下忧虑,不必强求,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韩、杜二公五言有至百韵者,但韩喜押窄韵,杜喜押宽韵。以余观之,窄韵尤难,如《叉鱼》诗押“二萧”字,十八韵,语多警策。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朱彝尊曰:尽有色态,但稍未入雅。

清顾嗣立《昌黎先生诗集注》

# 公诸律诗,格律极细,诸长律每能赋物入微,乃知文章家用心如许纤悉也。

清汪森《韩柳诗选》

# 论人当观其大节,论诗当观其大段,不可摘其一事一句而议优劣也。且杜作于前,韩继于后,固自不肯相袭。诗甚工细,有何可议?

清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

# 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可云笔有化工。

清李因培选评、凌应曾注《唐诗观澜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南溪始泛三首(此诗乃长庆间以病在告日所作)》

下一篇:唐·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