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é
zhào
zhào
míng
cháo
zhōu
rén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qiān
jiē
yáng
jūn
xiān
jiē
yáng
jiē
yáng
jīng
huá
wàn
yǒu
wèi
xiǎo
guō
zhōng
yǒu
xīn
píng
ér
xíng
gāo
liǎng
tōng
shī
shū
suō
hǎi
shuǐ
nán
nòng
míng
yuè
zhū
qiān
chūn
xié
bǎi
tóu
xiào
qiě
yán
yòu
wéi
běi
wǎng
lái
fēn
hǎi
zhōng
zhū
shān
zhōng
yōu
xiāng
fēng
tāo
guān
jiǔ
yòu
cháng
lóng
xiā
guǒ
shuí
xióng
bàng
luǒ
biē
chóng
shí
wàng
shí
tóng
shū
qióng
jiū
zhī
shí
suì
xiè
chú
jīn
nán
qiě
běi
fēi
yǒu
rén
xīn
wèi
cháng
tóng
cóng
suǒ
wèi
yòng
xiāng
xián

译文

我迁官来到了揭阳县,你已先我而在揭阳居住了。揭阳到京华,相距有一万多里路。真没想到在这小小的城郭中,有你这样的人可以一起郊游。你心气平静而品行高洁,对于诗经和书经都非常精通。波光粼粼的南海边,你在那里自怀其宝而欢乐着。等我北迁宜春任官的时候,很想带着你一起去。可是你却摇着头对我笑着说,难道我在这里还有什么不满足。又何必到北方去,来来往往是那样的麻烦。南海的诸多大山中,幽居的隐士也有很多。我曾与他们相约去观看风浪波涛,答应已经很久了,不能中途变卦。同时我又曾经对龙与虾感到疑问,究竟是哪一种有雄牙须。蚌、赢、鱼、鳖、虫这些海类,都纷纷跳跃在眼前。我认识一种却忘了十种,它们大致相同而细究却差别很大。我总是想到海边仔细地追究一下,但每年到头又都不暇前往。像你现在一会儿南下、一会儿北上,不是也有所图谋。人与人的心思是不相同的,不能用相同的原则来区分。应该听从他们自己的选择,而不必就此而分出贤愚之别来。

逐句剖析

"我迁于揭阳":我迁官来到了揭阳县,

"君先揭阳居":你已先我而在揭阳居住了。

"揭阳去京华":揭阳到京华,

"其里万有余":相距有一万多里路。

"不谓小郭中":真没想到在这小小的城郭中,

"有子可与娱":有你这样的人可以一起郊游。

"心平而行高":你心气平静而品行高洁,

"两通诗与书":对于诗经和书经都非常精通。

"婆娑海水南":波光粼粼的南海边,

"簸弄明月珠":你在那里自怀其宝而欢乐着。

"及我迁宜春":等我北迁宜春任官的时候,

"意欲携以俱":很想带着你一起去。

"摆头笑且言":可是你却摇着头对我笑着说,

"我岂不足欤":难道我在这里还有什么不满足。

"又奚为于北":又何必到北方去,

"往来以纷如":来来往往是那样的麻烦。

"海中诸山中":南海的诸多大山中,

"幽子颇不无":幽居的隐士也有很多。

"相期风涛观":我曾与他们相约去观看风浪波涛,

"已久不可渝":答应已经很久了,不能中途变卦。

"又尝疑龙虾":同时我又曾经对龙与虾感到疑问,

"果谁雄牙须":究竟是哪一种有雄牙须。

"蚌蠃鱼鳖虫":蚌、赢、鱼、鳖、虫这些海类,

"瞿瞿以狙狙":都纷纷跳跃在眼前。

"识一已忘十":我认识一种却忘了十种,

"大同细自殊":它们大致相同而细究却差别很大。

"欲一穷究之":我总是想到海边仔细地追究一下,

"时岁屡谢除":但每年到头又都不暇前往。

"今子南且北":像你现在一会儿南下、一会儿北上,

"岂非亦有图":不是也有所图谋。

"人心未尝同":人与人的心思是不相同的,

"不可一理区":不能用相同的原则来区分。

"宜各从所务":应该听从他们自己的选择,

"未用相贤愚":而不必就此而分出贤愚之别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别赵子》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赠别诗。该诗作于韩愈贬谪潮州(古称揭阳)期间,诗中提及的赵子应为当地人士。全诗主要表达了三个层面的情感:首先,记述了诗人贬谪期间与赵子相识相知的珍贵友谊;其次,抒发了调任宜春时不得不与挚友分离的惆怅;最后,通过贬谪途中接触的隐士群体,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诗人认识到仕途并非衡量人才的标准,许多未入仕的隐者同样具有高尚品德与才能,体现了韩愈对传统士人价值观的突破性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上《谏迎佛骨表》触怒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改任袁州刺史。在调任袁州之际,韩愈曾邀请潮州海阳县尉赵德一同赴任,但未能如愿。为此,韩愈特作《别赵子》一诗,以表达对这位挚友的惜别之情。赵德当时不仅担任海阳县尉之职,还主持潮州州学事务,其才学品行深得韩愈赞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赠别诗,表达了对赵德“心平而行高”的品格赞誉与“两通诗与书”的才学赏识,更通过“宜各从所务”的表述,展现了韩愈尊重个体选择、包容多元价值的开阔胸襟。这种超越传统离别哀愁的理性态度,既反映了韩愈作为思想家的哲学高度,也体现了其贬谪期间与地方文人的真挚情谊。

2. 分段赏析

“我迁于揭阳”四句:以地理距离开篇(京城到潮州万里之遥),突出贬谪之远。意外发现在这偏远小城(揭阳)早有赵德居住,为下文知遇之情铺垫。“不谓小郭中”至“簸弄明月珠”:用“心平行高”评价赵德品格,“两通诗书”赞其才学。“婆娑”“簸弄”的海洋意象,暗喻赵德如明珠般高洁。“及我迁宜春”至“往来以纷如”:想带赵德同赴新任,却被婉拒。赵德“摆头笑言”的生动神态,展现其淡泊名利的隐士风范。“海中诸山中”至“时岁屡谢除”:借海洋生物(龙虾、蚌鳖)的多样性,引发对人生选择的思考。暗喻隐士群体如海中生物各有生存之道。“今子南且北”至结尾:提出核心观点——人心各异(“不可一理区”),应当尊重不同人生选择(“各从所务”)。这是韩愈经历贬谪后对“贤愚标准”的重新思考,阐明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之理

3. 作品点评

韩愈《别赵子》一诗突破了传统赠别诗的抒情范式,以理性思辨取代离愁别绪,通过人生哲理的阐发展现其旷达胸怀。诗中反映的不仅是个人情谊,更是韩愈贬谪潮州期间(819年)推行文教政策的生动写照——他重视地方教育,积极举荐人才,与赵德(时任海阳县尉兼掌州学)的交往正是这一施政实践的例证。这种文化传承在后世得到延续,潮州韩文公祠内“韩公别赵子”主题雕塑的设立,正是对这段历史文脉的视觉化呈现,彰显了韩愈治潮功绩的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伯夷颂》

下一篇:唐·韩愈《峡石西泉(一作寒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