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mǎo
nián
xuě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yuán
liù
nián
chūn
hán
kěn
guī
nán
èr
yuè
xuě
huā
chǐ
wéi
bēng
téng
xiāng
pái
lóng
fèng
jiāo
héng
fēi
tāo
piāo
yáng
tiān
fēng
chuī
fān
bái
shèng
wèi
sān
suō
髿
zhèn
cháng
bái
xiān
cóng
wàn
fēi
líng
hòu
zài
huá
huá
nòng
yīn
shēng
píng
wèi
céng
jiàn
xiá
shì
fēi
huò
yún
fēng
nián
xiáng
bǎo
shí
shù
shàn
dǎo
suǒ
shuí
yán
cùn
chéng
wēi

译文

元和六年辛卯仲春,冬寒之气滞留不归。河南二月天降大雪,雪花片片足有尺围。雪拥如奔马半空相挤压,像龙凤交错飞舞。雪浪如江涛翻滚前后涌,雪飘如旌旙风吹四处扬。仿佛是白帝带着众多的侍卫出行,毛发散乱,衣裳飘动。白虹前面为先导,万千玉妃后相随。层层积雪压大地,飘飘雪花弄机巧。漫天大雪真是平生未见,所以我也无心评其是非。有人说这是丰年的瑞兆,有人说这是丰年的瑞兆,那就让我在心中真诚祈祷吧,有谁会嫌弃我的心意微薄呢。

逐句剖析

"元和六年春":元和六年辛卯仲春,

# 元和六年:辛卯年,韩愈时在河南令任上。

"寒气不肯归":冬寒之气滞留不归。

# 归:归去、收藏。,不肯:“不肯”二字拟人手法,用得极峭峻。

"河南二月末":河南二月天降大雪,

"雪花一尺围":雪花片片足有尺围。

# 雪花一尺围:谓雪花之大,非写积雪之厚也。以夸饰形容。

"崩腾相排拶":雪拥如奔马半空相挤压,

# 崩腾相排拶:子达切,又子末切。崩腾:跳动,纷乱貌。排拶:逼迫、侵凌。

"龙凤交横飞":像龙凤交错飞舞。

"波涛何飘扬":雪浪如江涛翻滚前后涌,

"天风吹幡旂":雪飘如旌旙风吹四处扬。

# 幡旂:旗子的总称。旙,同“幡”。

"白帝盛羽卫":仿佛是白帝带着众多的侍卫出行,

# 白帝:五帝之一,主司西方。

"鬖髿振裳衣":毛发散乱,衣裳飘动。

# 鬖髿:头发纷乱的样子。

"白霓先启途":白虹前面为先导,

# 先启途:先上路。,白霓:白虹,或曰云似龙而有色。

"从以万玉妃":万千玉妃后相随。

# 玉妃:比喻雪花或花蕊。

"翕翕陵厚载":层层积雪压大地,

# 厚载:地也,地厚而能载万物。,翕翕:聚合貌,从天而降,聚积于地也。下也。此翕翕原义。

"哗哗弄阴机":飘飘雪花弄机巧。

# 阴机:本为天帝施的机关,韩诗义为机巧、机谋。此承上“不肯归”,谓时已是春来阳生物发节令,却降此大雪,是天阴弄机巧,作威作福。深寓刺世之意。,哗哗:响声。

"生平未曾见":漫天大雪真是平生未见,

"何暇议是非":所以我也无心评其是非。

"或云丰年祥":有人说这是丰年的瑞兆,

# 丰年祥:谓大雪是丰年祥瑞。世谓瑞雪兆丰年。此承上“何暇议是非?”已含对这场大雪的怨讥之意,此句冠一“或曰”,下句的“庶几”,更非韩公对这场雪的肯定。

"饱食可庶几":有人说这是丰年的瑞兆,

# 庶几:也许可以,表示琢磨不定的推想和希望。

"善祷吾所慕":那就让我在心中真诚祈祷吧,

# 善祷:好言相祝。

"谁言寸诚微":有谁会嫌弃我的心意微薄呢。

# 寸诚:即心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辛卯年雪》是唐代诗人韩愈写的一首五言古诗。那年农历二月,河南突然降下一场罕见的大雪,白居易、卢纶等诗人都曾为此写诗作文记录。韩愈在诗里用大胆新奇的描写展现雪下得有多猛,像“崩腾相排拶”形容雪花如崩塌的雪堆般铺天盖地落下,“龙凤交横飞”把纷飞的雪花比作飞舞的龙凤。诗中还借用“白帝盛羽卫”“万玉妃”等神话故事里的形象,描绘出奇妙的雪景。此外,“或云丰年祥”等诗句表面引用民间谚语,实际暗藏忧虑;通过“阴机”这样的意象,委婉表达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评。这首诗不同于以往咏雪诗只注重辞藻华丽,而是借鉴了《诗经》《楚辞》的比兴手法,把大自然的奇特景象和对现实的思考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辛卯年,即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这首诗创作于当年二月,当时韩愈担任河南令,时年四十四岁。这一年春天,关内外遭遇大雪,从洛阳到长安一带都下了暴雪,给各地带来灾害。白居易、卢纶等人都有诗作记载此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元和六年二月河南突降罕见大雪时,雪花纷飞、如神话中神仙出行般盛大雪景的描述,以及对“丰年祥”说法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奇异雪景的惊叹,同时暗含对时局的复杂情感与隐忧。

2. 写作手法

用典:“白帝盛羽卫,鬖髿振裳衣。白霓先启途,从以万玉妃”,运用“白帝”“玉妃”典故。“白帝”是神话中西方天帝,象征冰雪之神;“玉妃”指传说中的雪花仙女。诗人将大雪纷飞想象成白帝率领羽卫、玉妃随白霓出行的盛大仪仗,以神话意象构建奇幻雪景,展现对罕见雪势的惊叹。“善祷吾所慕,谁言寸诚微”,化用“善祷”意涵(源自祈愿丰年的传统),借“善祷”表达对百姓温饱的期盼,暗含对雪兆丰年的复杂隐忧,以典故传递对民生的关切。

3. 分段赏析

“元和六年春,寒气不肯归”,点明时间是元和六年的春天,写出寒气迟迟没有退去的反常景象,为后文写雪做铺垫。“河南二月末,雪花一尺围”,交代地点在河南,时间是二月末,用“一尺围”直接写出雪花之大,突出这场雪的罕见。“崩腾相排拶,龙凤交横飞”,“崩腾相排拶”描绘出雪花纷纷扬扬、相互挤压着落下的迅猛态势;“龙凤交横飞”则用比喻,写出雪花像龙凤一样交错飞舞的样子,生动展现雪势的盛大。“波涛何飘扬,天风吹幡旂”,把雪花比作飘扬的波涛,又像被狂风吹动的旗帜,从不同角度写出雪花飞舞的动态。“白帝盛羽卫,鬖髿振裳衣”,引入“白帝”的典故,写白帝带着盛大的仪仗,侍从们的毛发和衣裳在风中飘动,将雪景想象成神话中帝王出行的场景,增添奇幻感。“白霓先启途,从以万玉妃”,继续用神话意象,写白霓在前开路,万千玉妃跟随在后,进一步丰富了雪景的奇幻画面,体现出诗人对雪景的惊叹。“翕翕陵厚载,哗哗弄阴机”,“翕翕陵厚载”写出雪花密密地覆盖大地;“哗哗弄阴机”则通过雪声,暗示其中可能隐含的复杂意味。“生平未曾见,何暇议是非”,直接表达诗人自己这辈子从没见过这样的雪,根本来不及去议论其中的对错,突出雪景带来的震撼。“或云丰年祥,饱食可庶几”,写出有人认为这场大雪是丰年的吉祥征兆,或许能让人吃饱饭,引入对雪的意义的议论。“善祷吾所慕,谁言寸诚微”,表明诗人羡慕真诚祈祷的行为,认为即使是微小的诚心也有意义,暗含着对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的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

下一篇:唐·韩愈《题炭谷湫祠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