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龊龊当世士":当今那些拘谨平庸的士人,
# 当世士:当代的文士。,龊龊:本义是拘谨的样子,这里形容卑琐自私。
"所忧在饥寒":所担忧的不过是饥寒温饱。
# 饥寒:指与自己相关的功名利禄。,所忧:所担心、所关心的事。
"但见贱者悲":只看见地位低微的人悲苦,
"不闻贵者叹":却听不到权贵者有丝毫感叹。
# 叹:同情的叹息。
"大贤事业异":大贤之人的事业自有不同,
# 事业异:与“当世士”不同,作者要干的是为国为民的另一番事业。故引出作者抱负远大,不是世俗庸人的观点。,大贤:高尚的人,这是作者自况。
"远抱非俗观":怀抱远大理想而非世俗观念。
# 俗观:庸俗的见解。,远抱:心怀远大。
"报国心皎洁":报效国家的心意洁白光明,
# 皎洁:明亮而洁白。,报国:报效国家。
"念时涕汍澜":想到时局便不禁泪流满面。
# 汍澜:泪流不止的样子。,涕:眼泪。,念时:指感伤世态艰难。
"妖姬坐左右":妖艳的姬妾坐在身边,
# 妖姬:美女,指歌妓。
"柔指发哀弹":柔软的手指弹出哀怨的乐声。
# 哀弹:凄清的乐曲。,发:弹奏。,柔指:手指纤嫩。
"酒肴虽日陈":美酒佳肴虽然日日陈设,
# 日陈:每天摆设;陈,摆放。,酒肴:酒莱;肴,做熟的鱼肉。
"感激宁为欢":心中感慨万千怎能感到欢愉。
# 宁为欢:岂能感到欢乐;宁,岂。,感激:心有感慨。
"秋阴欺白日":秋日的阴云遮蔽了白日,
# 欺:遮蔽,比喻秋雨之盛。,秋阴:指秋天的重阴。
"泥潦不少干":泥泞积水久久没有干涸。
# 不少:不稍;少,同“稍”。,泥潦:淤泥积水。
"河堤决东郡":东郡的河堤决口,
# 河堤决东郡:指黄河在滑州决口。河堤,黄河大堤。东郡,指滑州,属河南道,州城为古滑台城。
"老弱随惊湍":老弱百姓随着湍急的洪流漂泊。
# 惊湍:急流,惊涛骇浪。
"天意固有属":上天的意旨固然有所归属,
# 有属:有所寄托;属,通“嘱”,隶属。,天意:上天的意志。
"谁能诘其端":又有谁能追问它的缘由。
# 诘其端:追问其缘由。诘,追问、探寻。端,原因。
"愿辱太守荐":希望能蒙太守推荐,
# 荐:推荐。,太守:刺史,这里指武宁节度使、徐州刺史张建封。,辱:屈辱,此作者自谦,意即请。
"得充谏诤官":得以担任谏诤之官。
# 谏诤官:指朝廷中负责谏诤的拾遗、补阙等官职,属御史台。,充:担任。
"排云叫阊阖":穿过云层呼唤天宫的大门,
# 排云叫阊阖:指到朝廷去谏诤。排云,拨开云彩。阊阖,神话中的天门,典出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引指宫门。
"披腹呈琅玕":剖露心怀献上良策。
# 琅玕:似玉的美石,比喻赤心。,呈:展示。,披腹:敞开胸扉,披露心腹。披,剖露。
"致君岂无术":辅佐君主难道没有办法,
# 致君岂无术:“自进”二句:与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同。致君,辅佐君主成为尧舜之君。岂无术,难道没有谋略?反诘之词。
"自进诚独难":只是靠自己求得进用实在艰难。
# 独难:特别难。,诚:确实。,自进:自荐。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描写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表现了对世俗士人只顾私利的鄙俗的批判,也抒发自身怀抱济世之志却仕途困顿的愤懑,同时融入对民生疾苦、时局动荡的关切。
2. 写作手法
白描:“龊龊当世士,所忧在饥寒”,寥寥十字便刻画出世俗士人只图温饱的鄙俗,不加修饰却入木三分。“河堤决东郡,老弱随惊湍”,仅用两句直写河决时百姓被洪流裹挟的惨状,无夸张渲染,却以“老弱”“惊湍”的具象对比,尽显灾荒的残酷与民生的哀苦。“妖姬坐左右,柔指发哀弹”,简笔勾勒宴饮场景,不铺陈奢华,却通过“妖姬”“哀弹”的细节,暗讽权贵的麻木。白描手法的运用,让诗中景象、人事如在目前,于质朴中见沉痛,强化了批判意味。直抒胸臆:“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直白袒露赤诚的报国之心与忧时的悲戚,不加掩饰;“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直言渴望获任谏官的迫切,显露出济世的急切;“排云叫阊阖,披腹呈琅玕”,以“披腹”的决绝姿态,直抒向朝廷献良策的赤诚。结尾“致君岂无术,自进诚独难”更是掷地有声,既以“岂无术”彰显自信,又以“诚独难”直诉怀才不遇的愤懑,将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冲突直白道出,让满腔忠愤毫无遮掩,极具感染力。对比:“但见贱者悲,不闻贵者叹”,以贫贱者的悲苦与权贵的冷漠对比,揭露社会不公;“大贤事业异,远抱非俗观”,将自身远大抱负与“龊龊当世士”的鄙俗对比,凸显品格差异;“酒肴虽日陈,感激宁为欢”,以宴饮的奢华与内心的郁闷对比,显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致君岂无术,自进诚独难”,用“有术”的自信与“独难”的困窘对比,道尽仕途艰难。这些对比或明或暗,既强化了对现实的批判,又凸显了诗人的孤愤与坚守,使情感表达更强烈。
3. 分段赏析
“龊龊当世士,所忧在饥寒。”点出当世士人不忧心道义、只发愁衣食的怪象。接着“但见贱者悲,不闻贵者叹。”用“但见”“不闻”对比,只看见地位低微者悲苦,却听不到权贵有丝毫叹息,直白流露对这种反常现象的愤慨。“大贤事业异,远抱非俗观。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妖姬坐左右,柔指发哀弹。酒肴虽日陈,感激宁为欢。”写自己志向远大:表明自己和那些“龊龊当世士”不同,怀抱着报国的赤诚,一想到时局就泪流不止,渴望成就“大贤事业”。可现实却是身边姬妾奏乐、日日宴饮,“虽”有酒食陈列,“宁”能心生欢愉?两个虚词有力带出内心的郁闷,显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秋阴欺白日,泥潦不少干。河堤决东郡,老弱随惊湍”直击河决时百姓被洪流裹挟的惨状,文字沉痛,读来令人心酸。叙完时光虚掷、民生受难后,诗人突然转向对天意的诘问:“天意固有属,谁能诘其端?”愤激之情推动下,“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表明他急欲自请为谏官,要“排云叫阊阖,披腹呈琅玕”,直抒向朝廷献良策的迫切。结尾却陡然转折:“致君岂无术,自进诚独难。”“岂”字显露出胸有良策的自信,“诚”字又道尽自荐无门的困窘,既见倔强个性,又含无可奈何的悲凉,将一腔忠愤与抑郁全盘托出。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写法上全用白描,有意学习阮籍、陈子昂等人的咏怀传统,来抒发个人怀抱、感伤时局。诗中抒情和叙事相互穿插,语气坚定有力,内容很紧凑,在不长的篇幅里,通过几组正反对比来直抒胸臆:像“龊龊之士”和“大贤”的对比,清歌美酒的宴饮场景和秋日阴云、河堤决口的灾荒景象对比,渴望担任谏诤官的志向和“致君无术”的现实对比。这些对比鲜明,既抒发了诗人忧国报国的志向,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
# 贞元十五年,郑、滑大水。此篇大抵言当世之士,龊龊无能为国虑者。
明高棅《唐诗品汇·卷二十·五言古诗二十·正变》
# 五言古如“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排云叫阊阖,披腹呈琅玕”……等句,皆豪纵者。然豪纵者未尝不奇险,而奇险者未尝不豪纵也。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二十四·中唐》
# 极似建安风格,然是就当时事兴感,与他家泛然拟古不同。
清汪森《韩柳诗选》
# 三溪曰:满腔慷慨,随笔发露,正见此公本色。
清吴学濂《增评韩苏诗钞》
# 读此诗首章八句,襟期宏远,气厚辞严,见公悯恻当世之诚,发于中所不能自已,从游如李翱辈,渐涵于公之教泽者深,故《幽怀》一赋,辞气悉与冥会。欧公读《幽怀赋》,至恨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议论。盖其所感者深矣。顾反薄韩愈为不足为,则岂读公此诗独能漠然无动于中乎?
清王元启《读韩记疑》
# 此诗刚中有媚骨,较《驽骥》等篇耐嚼。
近代蒋抱玄《评注韩昌黎诗集》
# “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是公之素愿。后公为御史,即上《天旱人饥疏》,其志事已定于此。可知古人立言,皆发于中诚,非仅学为口头伎俩也。
清程学恂《韩诗臆说》
# 时张建封居公于符离沮上,及秋,将辞去,建封奏为节度推官。此为未荐时诗,故有望于太守之荐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一·五言古诗》
# ①一起直诋得妙。②“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是公之素愿。后公为御史,即上《天旱人饥疏》,其志事已定于此。
近代程学恂《韩诗臆说·卷一》
# 满腔慷慨,随笔发露,正见此公本色。
不详日本菊池纯《增评韩苏诗钞》
上一篇:唐·韩愈《暮行河堤上》
下一篇:唐·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