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老著读书":我年老专注于读书,
# 著:一作嗜。
"余事不挂眼":其他事不放在眼里。
"有儿虽甚怜":虽很疼爱儿子,
"教示不免简":但教导也不免简略。
"君来好呼出":你一来我就高兴呼喊,
"踉跄越门限":匆忙跨过门槛迎接。
"惧其无所知":担心你觉得我无知,
"见则先愧赧":见面我就先感羞愧。
"昨因有缘事":昨日因有事外出,
"上马插手版":上马时手持手版。
"留君住厅食":留你在厅中吃饭,
"使立侍盘盏":让你站着侍奉餐具。
# 盏:一作𧣴。
"薄暮归见君":傍晚回来见到你,
"迎我笑而莞":你笑着迎接我。
"指渠相贺言":指着成就向我祝贺,
"此是万金产":说这是珍贵收获。
# 万金产:一作黄金产。
"吾爱其风骨":我喜爱你的风骨,
"粹美无可拣":粹美没有可挑剔之处。
"试将诗义授":试着传授诗义给你,
"如以肉贯丳":你像把肉串在扦子上一样迅速领悟。
"开祛露毫末":你能领悟精妙之处,
"自得高蹇嵼":自然达到高超境地。
"我身蹈丘轲":我践行孔孟之道,
"爵位不早绾":却未早获得爵位。
"固宜长有人":本就应该一直有人,
"文章绍编刬":传承文章之道。
"感荷君子德":感激你的品德,
"恍若乘朽栈":就像乘坐腐朽栈道时得到帮助。
"召令吐所记":让你讲述所学,
"解摘了瑟僴":你讲解得清晰明白。
# 僴:一作僩。
"顾视窗壁间":环顾窗壁之间,
"亲戚竞觇矕":亲戚们竞相观看。
"喜气排寒冬":喜气赶走寒冬,
"逼耳鸣睍睆":耳边仿佛响起悦耳鸟鸣。
"如今更谁恨":如今还有什么遗憾,
"便可耕灞浐":即便去灞浐边耕种也可以。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分段赏析
“吾老著读书,余事不挂眼。有儿虽甚怜,教示不免简”:此句开篇点明韩愈年老时专注于读书,其他事情都不放在心上,体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同时提到自己虽然疼爱儿子,但在教育上难免简单粗暴,为后文与张籍的对比做铺垫。“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惧其无所知,见则先愧赧”:此句描绘了张籍到来时的情景,韩愈高兴地招呼他,而张籍却踉踉跄跄地跨过门槛,韩愈担心他不懂事而感到惭愧脸红,生动地展现了两人之间亲密而又略带诙谐的关系。“昨因有缘事,上马插手版。留君住厅食,使立侍盘盏”:此句叙述了昨天因为有事,韩愈骑上马拿着手板,留张籍住在厅堂吃饭并让他站着侍奉盘盏的事情,进一步体现了两人之间的相处细节。“薄暮归见君,迎我笑而莞。指渠相贺言,此是万金产”:此句描写傍晚回来见到张籍,张籍笑着迎接他,并指着他说这是万金不换的宝贝,表达了张籍对韩愈的尊重和喜爱,也从侧面反映出张籍的美好品质。“吾爱其风骨,粹美无可拣。试将诗义授,如以肉贯丳”:此句直接表达了韩愈对张籍风度和品格的喜爱,认为他纯粹美好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并且尝试把诗的义理传授给他,发现他很容易理解,突出了张籍的聪明才智。“开祛露毫末,自得高蹇嵼。我身蹈丘轲,爵位不早绾”:此句中,韩愈打开张籍的心扉,显露他的才华,他自己也显得高傲不凡,同时感慨自己践行孔孟学说却爵位迟迟没有得到,体现了他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固宜长有人,文章绍编刬。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栈”:此句表达了韩愈认为本来就应该有像张籍这样的人能够继承和发扬文章事业,同时感激张籍的品德,觉得自己好像乘坐着破旧的栈车,进一步体现了他对张籍的赞赏和感激之情。“召令吐所记,解摘了瑟僴。顾视窗壁间,亲戚竞觇矕”:此句描述韩愈召唤张籍让他说出记住的东西,张籍都能轻松地解答,同时看到亲戚们都争着窥探张籍,展现了张籍的聪明才智和大家对他的关注。“喜气排寒冬,逼耳鸣睍睆。如今更谁恨,便可耕灞浐”:此句中,喜气驱散了寒冬,逼得耳朵都听到了欢快的鸟鸣声,韩愈感慨如今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可以去耕种灞浐的田地了,体现了他豁达乐观的心情。
上一篇:唐·韩愈《送湖南李正字归》
下一篇: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