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dōng
láng
wéi
shī
xiāng
sòng
zuò
jìn
jīng
fāng
zhuī
yín
lián
xiāo
shì
zuò
péi
huí
jiǔ
zhī
yǒu
lǎo
chéng
zhī
fēng
yīn
chéng
èr
jué
chóu
jiān
chéng
wèi
zhī
yuán
wài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shí
suì
cái
shī
zǒu
chéng
lěng
huī
cán
zhú
dòng
qíng
tóng
huā
wàn
dān
shān
chú
fèng
qīng
lǎo
fèng
shēng

译文

韩冬郎年仅十岁就能挥笔成诗,且作诗速度如走马般迅速,在那冷灰残烛的黯淡氛围里,触动了人们离别的情思。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小凤凰的叫声比老凤凰的声音更加清越动听。

逐句剖析

"十岁裁诗走马成":韩冬郎年仅十岁就能挥笔成诗,且作诗速度如走马般迅速,

# 走马成:言其作诗文思敏捷,走马之间即可成章。《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李白《与韩荆州书》:“虽日试万言,倚马可待。”,裁诗:作诗。,十岁:大中五年(851),韩偓十岁。裁诗:作诗。走马成:言其作诗文思敏捷,走马之间即可成章。《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

"冷灰残烛动离情":在那冷灰残烛的黯淡氛围里,触动了人们离别的情思。

# 冷灰残烛:当是当时饯别宴席上的情景。

"桐花万里丹山路":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

# 丹山:传说为凤凰产地。《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丹水出焉,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史记·货殖传》:“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 现常用后句,泛指后起之秀将更有作为,不可限量。,桐花:《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现常用后句,泛指后起之秀将更有作为,不可限量。桐:梧桐,传说凤凰非梧桐不宿。

"雏凤清于老凤声":小凤凰的叫声比老凤凰的声音更加清越动听。

# 雏凤清于老凤声:此戏谑韩瞻,并赞其子韩偓的诗才。《晋书·陆云传》:“陆云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又杜甫有“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诗句,商隐此言“清”“老”,当即此意。在商隐赴梓幕后不久,韩瞻亦出任果州刺史,韩偓必随行,所以这里说丹山路上,有“雏凤”“老凤”之声。雏凤:指韩冬郎。老凤:指韩瞻,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绝句,是其组诗作品中的一首。此诗为盛赞韩偓少年时期才华出众,诗风清新且显老成,甚至超越其父辈。首句“十岁裁诗走马成”直述韩偓十岁就能迅速作诗,展现其天赋。“冷灰残烛动离情”描绘送别的氛围,烘托离情别绪。后两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运用比喻的写作手法,以“雏凤”喻韩偓,“老凤”喻其父,将桐花、丹山路等意象融入,形象地突出韩偓才华更胜。全诗构思精巧,结构层层递进,把对韩偓的赞美之情寓于生动的意象与含蓄的表达中,将诗情画意与对才华的肯定相结合,既富有美感,又充满对后辈的欣赏与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李商隐与韩偓之父韩瞻(即诗题中的畏之员外)系同年进士,且二人是连襟,交谊深厚。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李商隐前往梓州担任节度书记。在李商隐离京赴梓州的送别晚宴上,当时年仅八岁的韩偓即席赋诗,其才华令满座皆惊。到了大中十年(856),李商隐从梓州返回长安,重诵韩偓当年题赠的诗句,追忆起往昔那段在送别宴上韩偓即席赋诗的往事,有感于韩偓年少时出众的才华,于是创作了这首七绝以寄酬韩偓,同时也呈送给韩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称赞少年才华的诗。此诗描绘了韩偓在十岁时便能文思敏捷,走马之间就写成诗篇的出众才华,以“冷灰残烛”营造出离别的氛围,触动离情。后两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借助桐花、丹山路、雏凤、老凤等意象,将韩偓比作雏凤,以老凤喻其父,生动形象地体现出韩偓诗风清新老成,才华超越父辈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韩偓年少才华的高度赞美与欣赏之情。

2. 写作手法

夸张:“十岁裁诗走马成”中,用“走马成”夸张地表现出韩冬郎十岁就能才思敏捷、快速成诗,突出其才华出众。借景抒情:“冷灰残烛动离情”借“冷灰残烛”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黯淡、凄凉的氛围,抒发了离别的情思。比喻:“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以“桐花”“丹山路”为背景,把韩冬郎比作“雏凤”,把韩瞻比作“老凤”,形象地表达出韩冬郎的才华超过其父。衬托:“雏凤清于老凤声”中以“老凤”衬托“雏凤”,突出了“雏凤”(韩冬郎)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诗才更为清新出众。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系倒装。“冷灰残烛”用语凄美冷艳,生动烘托出当年送别时残烛摇曳、灯灰渐冷的情景,“冷”“残”二字将离愁别绪尽情展现,这种氛围也感染了小冬郎,促使他即席赋诗。“裁”字体现冬郎作诗懂得取舍剪裁之法,“走马成”则突出其作诗速度之快,十岁能作诗已属不易,知“裁”且能走马成诗,更显其神童之才,“一座尽惊”也就不足为奇,这七个字三次递升,足见李商隐铸字炼意的深厚功力,也让一个少年老成、才思敏捷的小诗人形象跃然纸上。后两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在前面已充分展现冬郎才气的基础上,稍作顿挫蓄势,笔锋一转描绘出一幅桐花盛开、凤凰翔集的生动画面,运用比喻手法,将冬郎父子比作凤,以“雏凤清于老凤声”形象地表明冬郎的清新卓越胜过其父,使少年冬郎清新不俗、才思敏捷的形象更加饱满,同时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对少年才子的由衷喜爱以及提携后进的广阔襟怀。

4. 作品点评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一诗构思巧妙,结构上层层递进、迂回曲折,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同时,诗人擅长锤炼诗意,诗中三、四句别具一格,生动形象,充满动感与美感,将诗情画意和哲理思考融为一体,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何焯评价李白的诗“顿挫曲折,有色有情有味”,可谓十分中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赠冬郎,叹其才之胜父。此呈畏之员外,言其诗之难和也。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 前首称其迈种之才,后首己之倾倒至矣。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

# 风调自佳。

清纪昀《玉溪生诗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和友人戏赠二首》

下一篇:唐·李商隐《哭刘司户二首 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