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wèi
dào
míng
shān
mèng
xīn
qiān
fēng
lín
xún
màn
tíng
fēng
chuī
yóu
rén
chén

译文

还没到武夷山呢,我的梦里就开始梦到它了,武夷山的山峰陡峭高峻挺拔。在武夷山的幔亭峰听一夜风雨声,仿佛能把游人身上的俗世俗事全部洗干净一样。

逐句剖析

"未到名山梦已新":还没到武夷山呢,我的梦里就开始梦到它了,

"千峰拔地玉嶙峋":武夷山的山峰陡峭高峻挺拔。

"幔亭一夜风吹雨":在武夷山的幔亭峰听一夜风雨声,

# 幔亭:幔亭峰,源于幔亭宴。相传秦皇二年(公元前220年)八月十五日,皇太姥,武夷君和魏王子骞等仙人大宴乡民于幔亭峰。当晚月朗星稀,在峰巅化彩霞为幔,设幔亭二百多间,宴请乡民二千余人。宴罢,乡人一到山下,彩云回合,狂风四起,卷走虹桥。回顾山顶,竟寂无一物,只有丹崖翠壁依然如故。“幔亭”由此而称。

"似与游人洗俗尘":仿佛能把游人身上的俗世俗事全部洗干净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初入武夷》是晚唐李商隐创作的七言绝句(还有一说法是宋朝陆游所作)。诗开篇即言未到武夷山时梦魂已牵绕,凸显向往之情。“千峰拔地玉嶙峋”生动展现武夷山峰拔地而起、如玉般峻峭的姿态。后两句“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运用拟人手法,将风雨想象成在为游人洗去俗尘,增添了神秘浪漫之感。全诗短短四句,借助想象与拟人,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出武夷山的奇景,抒发了诗人对其的喜爱,以及内心渴望超脱尘世的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想象:“未到名山梦已新”,在未到达武夷山之前,诗人就已经在梦中构建了对名山的憧憬,通过想象为诗歌增添了一份期待感和神秘氛围。拟人:“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把风雨赋予人的行为,仿佛风雨是特意为游人洗涤尘世的污浊,使自然景象更具情感色彩,也深化了诗歌超脱尘世的主题。

2. 分段赏析

“未到名山梦已新”,“梦已新”三字炼字精妙,生动展现出在未抵达武夷山前,诗人对其的憧憬便已十分新鲜且强烈,为后文描写武夷山做铺垫,凸显出诗人对这座名山的向往之情。“千峰拔地玉嶙峋”,此句运用比喻,将武夷山的群峰比作玉石,形象地描绘出山峰拔地而起、形态嶙峋的姿态,使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武夷山的雄伟峻峭,语言简洁却画面感十足。“幔亭一夜风吹雨”,“幔亭”增添了神秘氛围,而“一夜风吹雨”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画面感,仿佛让读者置身于风雨中的武夷山间,为下句的情感表达蓄势。“似与游人洗俗尘”,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以人的“洗俗尘”行为,表达出诗人在武夷山中渴望摆脱尘世烦扰,追求心灵纯净的心境,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代应二首 其一》

下一篇:唐·李商隐《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