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u
gǎn
èr
shǒu
èr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dān
yóu
zòu
tóng
tíng
zhàn
zhēng
lín
wēi
duì
zhí
shǐ
huǐ
yòng
páng
méng
zhàng
shōu
qián
diàn
殿
bīng
bèi
chéng
cāng
huáng
bàng
yǎn
è
yáng
shēng
yǒu
qīng
jūn
jīn
fēi
lǎo
chéng
xīn
suī
wèi
tài
míng
shuí
míng
xián
yuān
nìng
tūn
jué
shēng
jìn
wén
kāi
shòu
寿
yàn
fèi
yòng
xián
yīng

译文

天子正在殿上听臣子的奏疏,皇宫却忽然变成了战场。文宗在危难时召见令狐楚,开始悔恨错用了李训、郑注。文帝的仪仗刚从前殿进入,仇士良率领的宦官,比与敌人进行最后一战还要凶残。李训仓皇指挥金吾卫、台府从人抵抗宦官和禁军,战败后,国家中兴的生机也被切断了。古代早有清君侧的先例,如今也并非缺少老成持重的大臣,为何要倚重李训。李训的初衷虽是忠于朝廷,但因为仓促行事,反而酿成了大悲。宰相王涯等无故被害,身死族灭,岂能瞑目,朝野悲痛,敢怒不敢言。开成二年,文宗大开寿宴,听到王涯云韶之乐的时候能不悲痛欲绝。

逐句剖析

"丹陛犹敷奏":天子正在殿上听臣子的奏疏,

# 敷奏:陈述奏进。,丹陛:皇宫台阶涂赤。

"彤庭欻战争":皇宫却忽然变成了战场。

# 欻:忽。

"临危对卢植":文宗在危难时召见令狐楚,

# 临危对卢植:原注:是晚独召故相彭阳公入。《后汉书·何进传》载,何进谋诛宦官事泄被杀后,宦官张让、段珪等劫太后、少帝从复道逃往北宫。尚书卢植执戈于阁道窗下指斥段珪罪恶,珪等惧,乃释太后。遂劫少帝逃向小平津(黄河渡口,在洛阳北),卢植连夜追至河边,王允派闵贡随植后,贡至,手斩数人,余皆投河死。明日公卿百官迎天子还宫。这里以卢植比令狐楚。《新唐书·令狐楚传》:“会李训乱,将相皆系神策军。文宗夜召楚与郑覃入禁中。楚建言:外有三司、御史,一否则大臣杂治,内仗非宰相系所也,帝颔之。既草诏,以王涯、贾鍊冤,指其罪不切,仇士良等怨之。”

"始悔用庞萌":开始悔恨错用了李训、郑注。

# 庞萌:东汉初人,很得光武帝信爱,认为可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后来庞萌因疑心皇帝不信任而谋反,刘秀亲自率兵讨萌,深悔自己看错了人。事见《后汉书·庞萌传》。这里以庞萌比李、郑。

"御仗收前殿":文帝的仪仗刚从前殿进入,

# 前殿:指文宗坐朝的含元殿。殿:一作“队”。据《通鉴》载,仇士良逃回殿上后,宦官用软舆载文宗北出,李训攀舆呼喊:“臣奏事未竟,陛下不可入宫。”宦者击其胸,仆地。乘舆入宣政门,门即闭。“御仗收前殿”指此。,御仗:皇帝的仪仗。

"兵徒剧背城":仇士良率领的宦官,比与敌人进行最后一战还要凶残。

# 剧背城:比背城殊死作战还要厉害。背城:背靠城墙,做最后一战。,兵徒:兵一作凶。凶徒:指宦官。凶,原作兵。

"苍黄五色棒":李训仓皇指挥金吾卫、台府从人抵抗宦官和禁军,

# 五色棒:《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操初为洛阳北部尉,“造五色棒,悬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曾杀掉犯禁的宦官蹇硕的叔父。此喻指李训等举事仓卒。,苍黄:同“仓皇”。

"掩遏一阳生":战败后,国家中兴的生机也被切断了。

# 一阳生:冬至后夜始短,昼始长,古人谓为阳气初动,叫一阳生。甘露之变发生在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当是年冬至。

"古有清君侧":古代早有清君侧的先例,

# 古有清君侧:《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晋赵鞍兴晋阳之甲以逐荀寅与士吉射。荀寅与士吉射曷为者也?君侧之恶也。”今非乏老成:《诗·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老成,指声望素著的老臣如令狐楚、裴度等。清君侧:清除、驱逐君侧的恶人。

"今非乏老成":如今也并非缺少老成持重的大臣,为何要倚重李训。

# 老成:谓年高有德的大臣,亦言练达持重,指令狐楚。

"素心虽未易":李训的初衷虽是忠于朝廷,

# 未易:未变。,素心:本愿,本心。

"此举太无名":但因为仓促行事,反而酿成了大悲。

# 无名:无名目。

"谁瞑衔冤目":宰相王涯等无故被害,身死族灭,岂能瞑目,

"宁吞欲绝声":朝野悲痛,敢怒不敢言。

"近闻开寿宴":开成二年,文宗大开寿宴,

# 开寿宴:文宗生日在十月初十,此处当泛指宴饮。

"不废用咸英":听到王涯云韶之乐的时候能不悲痛欲绝。

# 咸英:传黄帝之乐为《咸池》,帝誉之乐为《六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有感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以“甘露之变”为背景,通过“丹陛敷奏”与“彤庭战争”的对比,揭露了宦官专权的黑暗与朝政的崩坏。诗中运用卢植、庞萌等历史典故,批判唐文宗用人失察,导致政变失败,朝堂沦为战场。语言沉痛有力,如“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以惨烈意象暗示新生希望被扼杀。同时,通过“寿宴”与“衔冤”、“雅乐”与“战争”的对比,讽刺统治者的虚伪与政局的荒诞。全诗情感愤懑悲悯,艺术手法上用典精妙、对比强烈,深刻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与诗人的绝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史书所载,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乙卯)十一月,唐文宗与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计划清除宦官势力。当月二十一日,李训使人假称左金吾厅后院石榴树上夜间出现甘露祥瑞,意图诱使宦官头领仇士良等人前去查验,趁机实施诛杀。仇士良抵达后,察觉有伏兵,迅速退回殿上,挟持唐文宗进入内宫,随即派遣禁军抓捕并处决朝官。除李训被杀外,包括未曾参与计划的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等人均被灭族。长安城内一些街坊和民户遭到抢掠。郑注也在凤翔被仇士良秘密下令斩杀。此事史称“甘露之变”。此后,朝政大权进一步落入宦官掌控,唐文宗受到更多挟制。相关事件记载见于新旧《唐书》李训、郑注、王涯等人传记及《资治通鉴·大和九年》。此诗创作于公元836年(开成元年丙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政治讽喻诗​​。此诗描写了​​甘露之变中宫廷喋血的惨烈情景与朝纲混乱的后果​​,表达了​​诗人对宦官专权滥杀忠良的悲愤,以及对统治者昏聩失政的深刻批判与忧国之情。

2. 分段赏析

“丹陛犹敷奏,彤庭歘战争”,以“丹陛”与“彤庭”的庄严场景起笔,却陡然转入“战争”的突变,通过意象的强烈反差,展现朝堂瞬间崩坏的惨烈,定下全诗沉郁悲愤的基调。“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借卢植临危不惧、庞萌叛变的典故,暗讽唐文宗用人失察,以历史人物对比凸显现实政治的荒诞,表达对君主昏聩的批判,手法含蓄而意蕴深厚。“御仗收前殿,兵徒剧背城”,通过“御仗”与“兵徒”的意象,描绘禁军暴乱、朝臣溃散的场景,“背城”一词更暗含绝望的挣扎,语言冷峻,将政变的血腥与混乱刻画得淋漓尽致。“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以“五色棒”象征皇权暴力,“一阳生”暗指新生希望,二者对比形成强烈张力,既揭露宦官专权的残暴,又表达对苍生命运的悲悯,语言精警而富有象征意味。“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借“清君侧”的历史名义与“老成”的现实缺失形成反讽,讽刺政变名义正当却策略拙劣,语言犀利,直指晚唐政治的虚伪与腐朽。“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以“素心”与“无名”的对比,表达对政变发起者动机的质疑,既同情其初心,又批判其手段的愚蠢,语言沉痛,体现诗人对政治斗争的深刻反思。“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通过“衔冤目”与“欲绝声”的意象,描绘忠臣蒙冤、苍生饮恨的惨状,语言凄厉,将政变的血腥后果推向高潮,表达对无辜者的深切同情。“近闻开寿宴,不废用咸英”,以“寿宴”的荒诞欢乐与“咸英”(雅乐)的庄重形成强烈反差,讽刺统治者在血腥屠杀后仍粉饰太平的虚伪,语言冷峻而富有讽刺意味,深化全诗批判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义山诗集载《有感》篇而无题,自注云:“乙卯年有感,丙辰年诗成。”其中有“如何本初辈、自取屈氂诛”,又“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之语。按李训、郑注作乱,实以冬至日,是年岁在乙卯,则足诗盖为训、注作也。唐小说记此事,谓之《乙卯记》,大抵不敢显斥之云。

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

# 钟云:郑重流走(“古有”二句下)。钟云:风切时事诗,典重有体。从老杜《伤春》等作得来。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义山初时亦学少陵,如《有感》五言二长韵可见矣。到后来力能自立,乃别止《楚辞》一路,如《重有感》七律,亦为“甘露之变”而作,而体格迥殊也。

清吴乔《答万季野问》

# 此作正纪甘露之变耳。“丹陛犹敷奏”,是韩约报甘露降石榴枝上。“彤庭歘战争”,是幕中兵见,仇士良仓皇捧乘舆入,召刘泰伦、魏仲卿帅禁兵击杀朝士。“临危对卢植”,是士良以王涯手状上呈。召郑覃、令狐楚示之。“始悔用庞萌”,是暗指(李)训、(郑)注。“御仗收前殿,凶徒剧背城”,是军政皆归于两中尉,百官入朝,至露刃夹道。“仓皇五色棒,掩遏一阳生”、乃引魏武为洛阳北部尉,杀蹇硕叔父事。又曰“古有清君侧……宁吞欲绝声”,伤涯、悚、元舆辈谋之不善,而又重惜其怨冤也。“近闻开寿宴,不废用咸英”,尤见举朝敛手,莫敢正言,慨叹无尽。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 朱彝尊曰:用意精严,立论婉挚,少陵“诗史”又何加焉!

清沈厚塽辑《李义山诗集辑评》

# 为甘露之变时作。前一首恨李训、郑注之浅谋,后一首咎文宗之误任非人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长律唯义山犹欲学杜,然但摹其句格,不得其一气喷薄、顿挫精神、纵横变化处。《有感二首》,世所共推,然唯“古有清君侧”以下八句佳,其余叙事殊乏步骤。

清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

# 李义山《有感》云:“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素心虽非易,此举太无名。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于甘露之变,感愤激烈,不同于众论。

清余成教《石园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富平少候》

下一篇:唐·李商隐《代应二首 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