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ng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jiǒng
lái
hóng
鸿
xié
cuī
bié
yàn
gāo
hán
xiū
cǎn
dàn
gèng
yuǎn
shàng
háo
chǔ
fēn
西
sài
yīn
jiē
xià
láo
guī
zhōu
tiān
wài
yǒu
wéi
jiè
tāo

译文

大风远远地吹拂过来,让飞来的鸿雁飞得更加匆急,从斜侧方用力吹送,促使即将离去的燕子向高处疾飞。天气已然寒冷,风却没有变得黯淡微弱,在更遥远的地方,风仍然呼啸不止。风仿佛把楚地的景色,在西塞山处划分开来,在下牢这个地方,能听到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声音。在遥远的天边,能看到归来的船只,只希望风能平息波涛,让归舟顺利航行。

逐句剖析

"迥拂来鸿急":大风远远地吹拂过来,让飞来的鸿雁飞得更加匆急,

"斜催别燕高":从斜侧方用力吹送,促使即将离去的燕子向高处疾飞。

"已寒休惨淡":天气已然寒冷,风却没有变得黯淡微弱,

"更远尚呼号":在更遥远的地方,风仍然呼啸不止。

"楚色分西塞":风仿佛把楚地的景色,在西塞山处划分开来,

"夷音接下牢":在下牢这个地方,能听到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声音。

"归舟天外有":在遥远的天边,能看到归来的船只,

"一为戒波涛":只希望风能平息波涛,让归舟顺利航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风》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五言律诗,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辗转于各方势力之间,生活充满漂泊与无奈。此诗借风抒发内心复杂情感。该诗运用托物言志,借风的意象含蓄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既有风与飞鸟的动态,又有寒天等静态背景,既写眼前之风,又联想归舟波涛,意境丰富;细节描写生动展现风的特点,使情感表达细腻深沉。也体现了李商隐诗歌含蓄委婉、意境深远的风格特点,为研究其诗歌创作风格及思想情感提供了重要素材,也让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古代文人在困境中复杂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迥拂来鸿急,斜催别燕高。”全诗围绕“风”展开,表面写风对鸿雁、燕子的吹拂,使其飞行状态改变,以及在寒天中呼啸,实则借风的力量和影响,隐喻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与困境,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愁,以及对未来未知风险的隐忧。动静结合:“迥拂来鸿急,斜催别燕高”中,风“迥拂”“斜催”是动态描写,展现风的强劲有力和方向变化;而被风吹拂的鸿雁、燕子的飞行姿态也处于动态。同时,诗中所描绘的寒天、楚色等背景又营造出相对静态的氛围,动静结合,使诗歌画面感丰富,更具张力。细节描写:“已寒休惨淡,更远尚呼号”对风在寒冷天气中的状态进行细节刻画,“已寒”点明环境寒冷,风却依然“惨淡”呼啸,甚至在更远的地方也不停歇,从声音和环境感受等方面,细致地展现出风的凛冽,也烘托出一种萧瑟、压抑的氛围。虚实结合:“迥拂来鸿急,斜催别燕高。”实写风对眼前景物如鸿雁、燕子的作用,以及风在寒天中的呼啸;虚写则通过“归舟天外有,一为戒波涛”,由风联想到在远方水面上的归舟可能面临的风浪,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既有对当下风的描写,又有对未来潜在危险的忧虑。

2. 分段赏析

“迥拂来鸿急,斜催别燕高”:开头两句从空中的飞鸟入手写风。“迥拂”描绘出风以强劲之势,远远地吹拂过来,使得飞来的鸿雁在飞行时速度变得更为急促;“斜催”则形象地写出风从斜侧方用力,促使即将离去的燕子加快高飞。这两句通过对鸿雁和燕子受风吹拂后的动态描写,侧面展现出风的迅疾与有力,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候鸟因风而匆忙迁徙的略带紧张的氛围。“已寒休惨淡,更远尚呼号”:此句进一步描写风在寒冷环境中的状态。“已寒”点明当时天气已然寒冷,而风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没有减弱,“休惨淡”强调风没有变得惨淡、微弱,而是依旧强劲。“更远尚呼号”则表示在更为遥远的地方,风还在呼啸,从声音的角度,让读者感受到风的无处不在和持续的力量,也烘托出一种寒冷、萧瑟的氛围,加深了环境的凄清之感。“楚色分西塞,夷音接下牢”:这两句从地域和声音的角度写风。“楚色分西塞”描绘出风仿佛具有一种力量,将楚地的景色在西塞山处划分开来,给人一种风在天地间划分界限的辽阔之感,同时也暗示了风的广阔影响力。“夷音接下牢”写出在接近下牢这个地方时,能听到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声音,风仿佛成为了传递不同地域声音的媒介,在描写风的同时,也展现出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归舟天外有,一为戒波涛”:结尾两句由风联想到归舟。“归舟天外有”描绘出在遥远的天际有归舟的景象,给人一种悠远、渺茫的感觉。“一为戒波涛”则点明诗人由风想到了归舟在波涛中的航行,希望风能够平息波涛,让归舟顺利归来,表达出诗人对归舟安全的担忧,从侧面反映出风对行舟的影响,也蕴含着诗人对世事艰难、人生旅途充满风险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过郑广文旧居(郑虔)》

下一篇: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杜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