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驻行春旆":听闻河东公停下外出巡视的旌旗,
"中途赏物华":在途中观赏美好的景色。
"缘忧武昌柳":因担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于是忆起了洛阳花。
"嵇鹤元无对":嵇绍如鹤本就无人可匹配,
"荀龙不在夸":荀隐似龙无需再夸赞。
"只将沧海月":只拿沧海之上的明月,
"长压赤城霞":长久映照赤城山的云霞。
"兴欲倾燕馆":兴致高涨想要倾满燕地馆舍,
"欢终到习家":欢乐终了似到东汉习家池。
# 终:一作于。
"风长应侧帽":风大想必该侧着帽子而行,
# 风长应侧帽:原注:独孤景公信举止风流,常风吹帽倾,观者盈路。
"路隘岂容车":道路狭窄怎能容得下车辆。
# 路隘岂容车:原注:相逢狭路间,路隘不容车。
"楼迥波窥锦":楼阁高远,水波似在窥视华丽的锦帐,
"窗虚日弄纱":窗户虚空,阳光像在拨弄轻薄的纱帘。
"锁门金了鸟":门锁着金色的禽鸟,
"展障玉鸦叉":展开的屏风装有玉制的鸦叉。
"舞妙从兼楚":舞姿美妙兼融楚地,
"歌能莫杂巴":歌声动听莫掺杂巴地。
"必投潘岳果":定有人投赠潘岳那样的美果,
"谁掺祢衡挝":可谁会击奏祢衡用过的鼓挝。
# 谁掺祢衡挝:原注:祢处士击鼓,能为渔阳掺挝。
"刻烛当时忝":当年刻烛计时我曾忝列其中,
"传杯此夕赊":如今传杯饮酒只叹此夕空赊。
"可怜漳浦卧":可怜我如漳浦卧病在床,
"愁绪独如麻":愁绪独自纷乱如麻。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酬赠寄怀的七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卧病在床,听闻河东公于乐营置酒设宴,自己却因身体抱恙无法前往共赴宴饮的情景,借无法参与欢会的遗憾,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病中孤寂落寞的心境,在酬赠寄怀间,显示对友人宴集的向往与自身抱病的怅惘交织之情。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闻驻行春旆,中途赏物华。缘忧武昌柳,遂忆洛阳花”,听闻友人驻车赏景,沿途繁花胜景尽显春日欢悦,此为“乐景”;而诗人自身抱病,无法同游,只能因武昌柳触发忧愁,遥念洛阳花,满心孤寂落寞,此为“哀情”。以友人宴游赏春的热闹欢快之景,对照诗人病中独处的寂寥哀伤之情,强化病中不能赴会的遗憾与愁绪,使哀伤更加显得深沉。
3. 分段赏析
“闻驻行春旆,中途赏物华。缘忧武昌柳,遂忆洛阳花”,以听闻河东公驻车赏景起笔,“行春旆”点明宴饮雅兴,“物华”勾勒春日盛景。“缘忧”“遂忆”串联情绪,借“武昌柳”“洛阳花”两种典型物象,牵出对往昔游历的怀想,又因当下病卧无法赴宴,将他人宴乐之喜与自身孤寂病苦对照,以乐景衬哀情,奠定了“想参与却不得”的矛盾怅惘基调。“嵇鹤元无对,荀龙不在夸。只将沧海月,长压赤城霞。兴欲倾燕馆,欢终到习家。风长应侧帽,路隘岂容车。楼迥波窥锦,窗虚日弄纱”,先用“嵇鹤”“荀龙”典故,以才俊类比凸显出宴饮中的贤能,又以“沧海月”“赤城霞”构建出一幅奇幻意象,渲染宴饮的超凡气象;后从“兴欲倾燕馆”铺陈宴饮兴致,到“习家”延展到宴乐场所,再以“风长侧帽”“路隘容车”细节,及“楼迥波窥”“窗虚日弄”景致,逐层想象宴会的热闹丰盛。他人宴乐愈浓,而自身却病榻孤寂愈加明显,在反差中强化“想赴宴而不得”的愁苦。“锁门金了鸟,展障玉鸦叉。舞妙从兼楚,歌能莫杂巴。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刻烛当时忝,传杯此夕赊。可怜漳浦卧,愁绪独如麻”,前几句继续渲染宴饮细节(门锁、帘障、歌舞、投果、传杯),将想象中的宴乐推到了极致;末句“可怜漳浦卧,愁绪独如麻”急转直下,以“漳浦卧”自比病中困顿,把对宴饮盛景的憧憬,拽回到孤苦的现实中来。“愁绪如麻”直抒胸臆,融合因病不能参与宴乐的怅惘,与漂泊、仕途难酬的复杂心绪,让孤寂之感在病榻场景中沉淀,完成情感上的闭环。
上一篇:唐·李商隐《怀求古翁》
下一篇:唐·李商隐《垂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