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ú
píng
shì
yǒng
xián
jiàn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bái
shè
yōu
xián
jūn
zàn
qīng
yún
quán
shū
kàn
fēng
jiàn
cǎo
guī
luán
shàng
héng
mén
dài
shū
lián
sǒng
fēng
guān
jìn
fān
cuì
shàn
shuǐ
táng
tàn
diǎn
wàng
míng
zhěn
shí
jīng
luò

译文

幽静的白社只是你暂时的居处,而平步青云的才能学问我却是一窍不通完全生疏。不久的将来你就可升任诔官回到鸾台,而今在这简陋的房屋不过是养精蓄锐等待朝廷的诏书。莲花峰高耸靠近潼关去京华之路已不太远,只可惜你去后那荷池庭院将寥落空虚。每日里我独自翻检典籍已把名利置之度外,侍着枕头读书常常见书页里掉下蠹鱼。

逐句剖析

"白社幽闲君暂居":幽静的白社只是你暂时的居处,

# 白社:隐士所居之地。《抱朴子·杂应》:“洛阳有道士董威辇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陈子叙共守事之,从学道。”

"青云器业我全疏":而平步青云的才能学问我却是一窍不通完全生疏。

# 青云:喻高官显职。

"看封谏草归鸾掖":不久的将来你就可升任诔官回到鸾台,

# 鸾掖:鸾台。唐代门下省的别名。,谏草:谏书的草稿。,看:行看,不久。

"尚贲衡门待鹤书":而今在这简陋的房屋不过是养精蓄锐等待朝廷的诏书。

# 贲:(bì)装饰。

"莲耸碧峰关路近":莲花峰高耸靠近潼关去京华之路已不太远,

# 关路:人关进京之路。

"荷翻翠扇水堂虚":只可惜你去后那荷池庭院将寥落空虚。

"自探典籍忘名利":每日里我独自翻检典籍已把名利置之度外,

# 自:自然,当然。

"欹枕时惊落蠹鱼":侍着枕头读书常常见书页里掉下蠹鱼。

# 蠹鱼:蛀书虫,即蟫;一名衣鱼,亦蛀衣服。,欹枕:落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是唐代李商隐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描述刘评事虽隐居,但很快会被起用,而诗人自己则事业无望;颔联写刘的谏草将由门下省采纳,等待鹤书赴垄,诏请入朝;颈联提到刘暂居莲峰之下,不久会进京;尾联赞美刘宠辱皆忘,倚枕读书,时常有蠹鱼从书中落下。这首诗是一首应酬之作,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刘评事的处境,表达了对仕途不顺的感叹以及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羡慕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李商隐在京为母亲守丧,这年为了安葬亲人,他奔波于洛阳、河阳、怀州、郑州等地。他曾在太原居住时,将家搬到永乐县,恰逢刘评事也在此寄居。这是在收到刘评事后的和诗。当时,李商隐因仕途不顺,心情低落,认为升迁无望,羡慕刘评事的隐居生活,于是写了这首诗作为回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七言律诗,诗人李商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与友人刘评事的不同境遇,表达了对仕途不顺的无奈以及对友人的羡慕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的首联“白社幽闲君暂居,青云器业我全疏”运用了对比手法。“白社”通常代指隐士所居之处,这里说刘评事暂时闲居于这清幽之地,而自己的仕途之路却全然没有进展,“青云器业”与“全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两人不同的人生境遇。刘评事虽有才华但暂时隐居,是待价而沽;而诗人自己则深感事业无望,充满了失落与无奈,委婉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友人即将升迁的羡慕之情。象征:“莲耸碧峰关路近,荷翻翠扇水堂虚”一句,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莲耸碧峰”象征着刘评事的前途一片光明,通往京城的道路已经很近,晋升在望;“荷翻翠扇”则描绘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景象,但“水堂虚”又暗示着在刘评事离开之后,这里的闲置和空虚。这不仅是对刘评事未来的美好祝愿,也从侧面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孤独和落寞,因为友人即将离去,留下他一人面对这寂静的环境。倒装:颔联“看封谏草归鸾掖,尚贲衡门待鹤书”采用了倒装的句式。正常语序应为“尚衡门待鹤书,看封谏草归鸾掖”。诗人将描述刘评事即将升迁的内容放在前面,突出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然后再提及自己等待诏令的现状,使诗句更具艺术感染力,也更能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羡慕和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3. 分段赏析

首联即以对比手法写刘评事之居永乐是暂时闲休,但自己的闲居却不同于刘评事。刘评事只是一时退隐暂休,是将升迁的休闲,自己则全无本事和刘评事一样升迁,委婉曲折地写出自己难言之隐。颔联是为刘评事不久即将升迁表示祝愿,两句实为倒装句。颈联首句通过眺望莲花峰,暗示刘评事距进京之路已近,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意境更为生动。永乐地处潼关附近,西有莲花峰,接近长安,因此望见莲花峰就意味着进京之路不远,这也是对刘评事的劝慰与祝愿。次句则表达了对刘评事归京后此地闲居之所将变得冷清的惋惜之情。颔联为刘评事即将升迁表示祝福,这两句实际上是倒装句。颈联首句以莲花峰可见,暗示刘评事进京之路不远,寓意生动;次句对刘评事将来离开后此地的冷落表示惋惜。尾联声称自己已忘却名利,每天倚枕读书自娱,实则是自我安慰。诗人在永乐闲居时仍心系国事,急于用世,因此所谓的忘记名利,不过是强自排解的言辞。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主旨在第二句,李商隐感叹“青云器业”已远去,通过“君”与“我”的对比,表达了对刘评事暂居幽闲、自己事业无成的感慨。第三、四句回应“暂居”,提到刘评事可能暂时离开大理寺调任谏职,因此等待诏令。第五、六句描绘了“幽闲”的景象,如碧峰和水堂翠扇。第七、八句回到诗人自身,照应“青云器业我全疏”,表达如今只能与书籍为伴、枕边落有蠹鱼的无奈。第七句的“忘名利”是愤激之辞,并非真的忘却了匡国之志。最后一句中的“惊”字用得精妙,类似于《赠田叟》中的“在野无贤心自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言评事之隐于永乐,不久复用。若我则青云事业,渺然无期,盖君曾有谏草归于鹜掖,我但静处衡门,以待鹤书耳。君今闲居此地莲峰之耸,荷盖之翻,皆足以供赏玩,以视余之开书欹枕,蠹鱼惊鱼,其无所聊赖,相去复何如哉。

清钱谦益《唐诗鼓吹评注》

# 此叹宦达之不可期也。居本暂时闲居,故虽封谏草而归,尚待鹤书之贲,我则莲峰路近,荷盖堂虚。岂复青云中人物,但自觉民心未断,虽典籍可耽,而眠梦之余,犹未免惊心落蠹耳,真人前不必说假话也。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 牵率应酬之作。

清纪昀《玉谿生诗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和人题真娘墓(真娘吴中乐妓墓在虎丘山下寺中)》

下一篇:唐·李商隐《四年…遂作忆雪又作残雪诗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旧·忆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