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píng
gōng
zuò
zhōng
chéng
líng
lìng
gōng
shí
cài
jīng
zài
zuò
jīng
céng
wéi
sēng
yǒu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zhí
jīng
shàng
jiào
tán
màn
zhuāng
jiāo
shù
shuǐ
jīng
pán
gēng
shēn
é
méi
liǎn
lín
xǐng
yàn
hán
bái
chán
sēng
bài
dào
qīng
páo
shǐ
xiū
guān
suī
rán
tóng
shì
jiāng
jūn
gǎn
gōng
rán
kàn

译文

手持霓虹彩旗从祭坛上退下来以后,又淡饰薄妆在玉树下水晶盘上轻盈起舞。满怀深情娥眉微蹙有多少心事想要倾吐诉说,在薄酒慢慢消退时身着单装的玉体更是怜人楚楚。出家的禅僧见到她,从此决心还俗下山,穿青袍的幕僚见到她,便深感羞愧,想辞去微职离幕府。虽然同样都是将军的座上宾客,更是自觉年轻人微,不敢公然对她仔细注目。

逐句剖析

"罢执霓旌上醮坛":手持霓虹彩旗从祭坛上退下来以后,

# 醮坛:道士的祭坛。,霓旌:彩旗。

"慢妆娇树水晶盘":又淡饰薄妆在玉树下水晶盘上轻盈起舞。

# 水晶盘:用水晶制作的盘子。《太真外传》:“成帝获飞燕,身轻欲不胜风,恐其飘翥,帝为造水晶盘,令官人掌之而歌舞。”,娇树:形容舞女姿容如玉树。,慢妆:淡妆。

"更深欲诉蛾眉敛":满怀深情娥眉微蹙有多少心事想要倾吐诉说,

"衣薄临醒玉艳寒":在薄酒慢慢消退时身着单装的玉体更是怜人楚楚。

"白足禅僧思败道":出家的禅僧见到她,从此决心还俗下山,

# 败道:破坏清规戒律,欲结俗缘。,白足禅僧:据《魏书·释老志》:惠始和尚有神方,虽践泥尘而不污足,世号“白脚师”。旧注说“白足禅师”指蔡京,京幼时曾为僧徒。

"青袍御史拟休官":穿青袍的幕僚见到她,便深感羞愧,想辞去微职离幕府。

# 青袍御史:幕府僚属带御史衔,穿青袍,其人姓名不祥。

"虽然同是将军客":虽然同样都是将军的座上宾客,

# 将军客:指诗人自己。

"不敢公然子细看":更是自觉年轻人微,不敢公然对她仔细注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时蔡京在坐京曾为僧徒故有第五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著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巧妙交代了舞女的出处,为后文对其描写埋下伏笔。颔联则细腻入微地勾勒出舞女那楚楚动人的音容神态,宛如一幅生动的美人图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颈联别具匠心,诗人并未直接着墨于舞女的娇美,而是采用侧面烘托之法,从旁渲染,使得舞女的动人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尾联以诗人自身“不敢公然子细看”如此种种,将宴会上那难以言说的微妙氛围以及诗人复杂难辨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既写得恰到好处、得体合度,又巧妙传达出一种含蓄的意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时蔡京在坐京曾为僧徒故有第五句》是李商隐参加宴饮时所写。令狐楚在天平幕府后堂宴乐,诗人向令狐令公呈诗,且蔡京在场,有一位曾经是女道士的官妓作了专场舞蹈表演,身手不凡,受到赞赏。诗人特地为这一场精彩表演写下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时蔡京在坐京曾为僧徒故有第五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著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宴饮题材的诗。诗人在天平公的宴会上,借景、人、事营造出一种微妙复杂的氛围。诗人摄取了郓幕生活的一个片段来反映当时道教盛行,女冠出入豪门,多与官僚士大夫相来往的社会习尚。这首诗虽说是彼时公宴上的应酬之作,艺术技巧却成熟,其显著之处是以简省的笔墨巧绘了女性美。诗人笔下的女冠一露面就在特殊的背景上写其动作和扮饰,再由淡妆、倩影引出人物不平凡的意态。展现出晚唐时期特定社交场合中的微妙关系和复杂心态,传达出诗人对当下情境的感怀与思考。

2. 写作手法

烘托:“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作用是以旁衬侧写的笔法烘托出女道士娇媚妍丽的程度。细节描写:“更深欲诉蛾眉敛,衣薄临醒玉艳寒”,通过对女子妆容、神态、衣着等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女子娇美的风姿。铺垫:“罢执霓旌上醮坛,慢妆娇树水晶盘”句中“娇树”、“水晶盘”均是坛上的精美鲜异的陈设物品。诗人起笔用墨的旨意不在描述修斋设醮仪式的本身,而是以物衬人,暗点人的身份、神貌、并为颔联转入正面写人做铺垫。

3. 分段赏析

首联“罢执霓旌上醮坛,慢妆娇树水晶盘”,描绘的是女道士为州府官吏作道场的场景。她妆容淡雅,举止虔诚,手持绘有彩虹的霓旌登上醮坛。此句妙在不仅写事,更以“娇树”“水晶盘”这些坛上精美鲜异的陈设,采用以物衬人的手法,暗点出人物的身份与神貌。这女子完成仪式后,慢妆而出,恰似娇树亭亭,立于水晶盘旁,营造出华丽娇美的氛围,不着痕迹地引出宴会上这位关键人物,同时也为颔联正面刻画人物的细腻神态与情绪做了巧妙铺垫,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写作技巧与布局匠心。颔联“更深欲诉蛾眉敛,衣薄临醒玉艳寒”,随着夜渐深沉,一种孤寂意绪与冷漠气氛悄然蔓延。在此情境下,女子蛾眉微微敛起,仿佛心中藏着千言万语,亟待倾诉。她身着单薄衣衫,刚从醉意中醒来,愈发显得玉容艳丽,却又透着丝丝寒意。这一描写细腻入微,既展现出女子内心的微妙情绪,又勾勒出其外在楚楚动人之态。诗人别出心裁,并未循前人惯常之法,而是反其道而行,以怨意衬出女子的绝美风姿。这种以怨衬美的手法,不仅使女子形象更为立体,还营造出一种让人心生怜爱的氛围,在展现女子魅力的同时,更增添了诗作独特的艺术韵味。颈联“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诗人匠心独运,以旁衬侧写之法,强化女道士的娇媚妍丽。此手法借鉴自汉乐府《陌上桑》,但二者又有不同。《陌上桑》通过行者“下担捋髭鬏”等众人在主人公周围面上铺叙,烘托罗敷之美;而此诗则聚焦宴会上“白足禅僧”(蔡京)似思败道、“青袍御史”欲休官的不寻常反应,从被感染对象角度,侧面烘托出女道士非同一般的娇艳。这一转笔,不仅展现出宴会上不同人物别样的心思与状态,更以独特视角突出女道士魅力,使诗歌表达别具一格,意味深长。尾联“虽然同是将军客,不敢公然子细看”,细腻展现了诗人复杂心理。当时,年仅十九岁的李商隐受令狐楚辟为巡官,初入幕府,十分珍视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故而在府中行事谨慎,力求博得府主欢心。在这场游宴庆典上,女冠的魅力令众宾客神不守舍,而诗人虽同样心动,却因自身处境特殊——幕宾身份复杂,既无官品又未登第,寄人篱下讨生活,不敢在公开场合有失检点,所以不敢公然仔细观看。这种不敢看,并非不想看,恰恰从复杂心理活动中,折射出女道士勾人心魂的娇艳风采,也传达出宴会上微妙拘束的氛围,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4. 作品点评

诗人巧妙截取郓幕生活的一个片段,以此反映当时道教盛行,女冠频繁出入豪门,与官僚士大夫交往密切的社会风尚。诗中的女冠一出场,便被置于特殊背景之下,诗人先描绘其动作与装扮,由淡雅妆容、曼妙倩影,自然引出人物超凡脱俗的意态。仅以“蛾眉敛”“玉艳寒”这寥寥数笔,便精准点染,重在传达神韵。全诗笔笔转折,句句映衬,将正面刻画与侧面烘托完美融合,灵动鲜活地塑造出一位顾盼生姿、仪态万千的女冠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首二句写妓呈技,先执霓旌而上醮坛,罢乃改妆而歌舞也。及夜深玉寒,故敛眉欲诉,令人徒败道休官之想。而休统尊严,未敢肆观也。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

# 艳诗中最深婉者,措辞鲜丽而有神味,绝非西昆涂泽所及。

近代史学家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僧院牡丹》

下一篇:唐·李商隐《寓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