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
qīng
gōng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huá
qīng
ēn
xìng
lún
yóu
kǒng
é
méi
shèng
rén
wèi
miǎn
bèi
bāo
xiào
zhǐ
jiào
tiān
zàn
méng
chén

译文

玄宗对华清宫的宠爱自古以来无人能及,还担心自己对杨贵妃的宠爱还不够。难免会被褒姒笑话,结果让天子只能暂时蒙尘受辱。

逐句剖析

"华清恩幸古无伦":玄宗对华清宫的宠爱自古以来无人能及,

"犹恐蛾眉不胜人":还担心自己对杨贵妃的宠爱还不够。

"未免被他褒女笑":难免会被褒姒笑话,

# 女:一作氏。

"只教天子暂蒙尘":结果让天子只能暂时蒙尘受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华清宫》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的七言绝句。以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将骊山温泉宫改名为华清宫为背景,主题是对玄宗沉迷享乐、荒废朝政的讽刺与反思。前两句直写玄宗对杨贵妃的极度宠爱,甚至担心自己的恩宠不及周幽王对褒姒,后两句借褒姒烽火戏诸侯的典故,暗讽玄宗为博红颜一笑而荒废政事,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天子蒙尘的后果。全诗语言犀利,通过古今对比(如“褒女笑”与“天子蒙尘”)和反讽手法,揭示了帝王沉迷声色与国家衰亡的关联,警示统治者勿重蹈覆辙。诗中“华清恩幸”“蛾眉不胜人”等句直指玄宗的昏庸,而“暂蒙尘”的轻描淡写更凸显了诗人对历史教训的深沉慨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写于晚唐时期,依据天宝六年(747年)骊山温泉宫改名为华清宫这一历史事件展开。诗中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里过着的奢侈生活,借此反映出安史之乱爆发前社会的种种矛盾。李商隐是借过去的典故来讽刺当时的现实,他用褒姒的故事作比,暗指唐玄宗沉迷女色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双关:“犹恐蛾眉不胜人”“峨眉”既指佳丽绝世容颜,又暗讽女色误国酿成灾祸。对比:“华清恩幸古无伦”,“只教天子暂蒙尘”将“幸古无伦”的奢靡与“天子蒙尘”形成强烈反差,暗讽玄宗耽于声色用典:“未免被他褒女笑”借用褒姒的典故:褒姒是西周周幽王的宠妃,因不爱笑,幽王为博其一笑,采纳虢石父建议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诸侯误以为敌袭仓促救援,却发现无事,褒姒见诸侯狼狈模样终笑。此举导致诸侯不再信任烽火警报,后犬戎攻周时幽王再举烽火无人来救,西周灭亡,暗示杨贵妃可能会像褒姒一样导致国家动荡。

2. 分段赏析

首句“华清恩幸古无伦”直入主题,“华清”指华清宫,是唐玄宗与杨贵妃避暑的行宫,“恩幸”即受宠的待遇。一个“古无伦”强调杨贵妃所受的恩宠远超历史上的任何女子,开篇便点出帝王对她的极致偏爱。第二句“犹恐蛾眉不胜人”笔锋微转,“蛾眉”代指杨贵妃的美貌,“不胜人”意为“不够出众”。此句看似写唐玄宗担心杨贵妃的美貌不足以压倒众人,实则暗含讽刺,帝王因过度宠爱而患得患失,侧面反映出他对杨贵妃的畸形依赖。第三句“未免被他褒女笑”引入历史典故,“褒女”即褒姒,西周时周幽王的宠妃,因幽王为博其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诗人用“被他笑”将杨贵妃与褒姒并论,隐含警示:若帝王因宠妃荒废国政,终会重蹈覆辙。第四句“只教天子暂蒙尘”收束全诗,“蒙尘”指帝王流亡受辱,直指唐玄宗因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最终被迫逃离长安,狼狈蒙尘。此句以结果印证前文的担忧,将“恩幸”的“无伦”与“蒙尘”的屈辱形成强烈对比,深化了对统治者沉迷美色、误国害己的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南山赵行军新诗盛称游宴之洽,因寄一绝》

下一篇:唐·李商隐《归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