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jiù
zhái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zhū
fāng
chóu
zhàn
gōng
huá
yán
é
tàn
shì
qióng
huí
láng
yán
duàn
yàn
fēi
xiǎo
chén
níng
rén
kōng
yōu
lèi
gān
cán
xiāng
yóu
bài
fēng
néng
gèng
shè
lóng
jiāng
hán
liú
diào
chǔ
gōng

译文

华丽的府邸刚刚酬谢(伊慎)力战的功勋,丰盛的宴席转眼间感叹时光流逝殆尽。曲折的回廊屋檐断裂,燕子都飞走了,小楼积满灰尘,昔日人声喧闹已成空寂。残菊上的露水如幽暗的泪水即将干涸,枯荷的余香因风传送,也隐约可闻。怎能再渡过泷江前往远方,独自伫立寒流之畔凭吊楚宫旧址。

逐句剖析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丽的府邸刚刚酬谢(伊慎)力战的功勋,

# 朱邸:指伊慎在京师的华美府邸。

"华筵俄叹逝波穷":丰盛的宴席转眼间感叹时光流逝殆尽。

# 逝波穷:喻去世。

"回廊檐断燕飞去":曲折的回廊屋檐断裂,燕子都飞走了,

# 去:一作出。

"小阁尘凝人语空":小楼积满灰尘,昔日人声喧闹已成空寂。

"幽泪欲干残菊露":残菊上的露水如幽暗的泪水即将干涸,

# 泪:一作砌。

"余香犹入败荷风":枯荷的余香因风传送,也隐约可闻。

# 败荷:衰败的荷花。

"何能更涉泷江去":怎能再渡过泷江前往远方,

# 泷江:泛指江水,与下句“楚宫”相应。

"独立寒流吊楚宫":独自伫立寒流之畔凭吊楚宫旧址。

# 流:一作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伊仆射旧宅》是晚唐李商隐所作的七言律诗。首联聚焦伊慎生平,实则暗喻李德裕人生轨迹,饱含对其命运的惋惜,奠定全诗悲凉基调。颔联落笔旧宅,借断壁残垣、杂草丛生等具体意象,描绘旧邸荒废之态,凸显时光无情与世事变迁。颈联深入庭院,以枯枝败叶、萧瑟风声等景象,进一步渲染荒凉氛围,强化诗人感慨。尾联在写景抒情基础上递进,写诗人追寻贤人遗踪,缅怀之情真挚深厚,将情感推向高潮。全诗巧用借景寓意,融人物评价与世事感慨于景物描写;拟人手法赋予景物情感与姿态,传递诗人无限深情,让读者深刻感受诗中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长安,时间大约在大中三年(849年)的秋天。这是作者经过伊慎旧宅时,为表达对这位已故将军的怀念而写下的凭吊之作。李德裕在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等朝任职,武宗开成五年(839年)四月从淮南节度使任上入朝担任宰相,他极力主张削弱藩镇势力,执政六年期间,平定了刘稹、杨弁以及泽、潞等五州的叛乱,对朝廷有大功,升任太尉,被封为卫国公。到宣宗即位后,致力于推翻会昌年间的政令,尤其不喜欢性格刚直的李德裕,对他心存疑虑和畏惧,于是将他贬为荆南节度使,又接连贬为潮州刺史、崖州司户,最终死在任上。诗人创作这首诗时,他所尊崇的会昌朝宰相李德裕已被唐宣宗贬谪并病死于崖州,因此,一些研究者认为,这首诗是借伊慎的事迹,来悲叹和缅怀李德裕的贬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怀诗。描绘了伊仆射旧宅的荒凉景象,体现了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伊慎的怀念以及借其为题对李德裕贬死的悲叹与追思。

2. 写作手法

拟人:“幽泪欲干残菊露,余香犹入败荷风”中,残菊上的清露被赋予“幽泪”的人格化特质,那欲滴未滴、似将干涸的姿态,恰如强忍悲戚的哽咽,藏着对旧主逝去的深沉哀悼;而消散未尽的余香在败荷风中萦绕,仿佛是屋主人留存世间的最后余韵,带着不舍离去的怅惘,让衰败之景更添人情温度。借景抒情:“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则以具象化的衰败之景托情:回廊屋檐崩断,是岁月啃噬的痕迹;燕子离去,带走了往昔宅院里的生机与喧闹;小阁积满尘埃,昔日的笑语声早已消散无踪。这些景象层层叠加,既勾勒出旧宅的荒凉,更寄寓着对“朱邸华筵转瞬空”的喟叹,将繁华不再的失落与世事无常的沧桑尽显无遗。

3. 分段赏析

首联“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以强烈的对比开篇,奠定全诗感慨基调。“朱邸”点明宅邸的华贵,“华筵”描绘庆功宴的盛景,二词精准勾勒出往昔贤达(如伊慎)功成受赏时的荣光,“方酬”二字更凸显功业刚成的意气风发;然而“俄叹”一词陡然转折,“俄”字极写时间之迅疾,“逝波穷”以流水喻时光,将盛景转瞬即逝的落差感拉满,前一秒还是觥筹交错的庆功场景,后一秒便只剩对岁月流逝的慨叹。这种“刚成即逝”的对比,不仅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怅惘,更以“千古风流人物”的隐喻,为后文对贤达的追怀埋下伏笔,起笔便见历史沧桑感。颔联“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承接首联的“逝波”,聚焦旧邸的荒废之景,以具象细节勾勒凄凉氛围。上句“回廊檐断”是视觉上的破败,“燕飞去”则以“燕子离巢”的动态,反衬宅邸的空寂,燕子本是宅中常客,如今连飞鸟都离去,更显人去楼空的荒芜;下句“小阁尘凝”是触觉(若近观可感灰尘厚重)与视觉的结合,“尘凝”二字足见宅邸闲置已久,“人语空”则以“无声音”的静,强化环境的寂寥。诗人未直接抒情,仅以“断”“去”“凝”“空”四个关键字,将旧邸的破败与空寂具象化,让“满怀惆怅”的情感自然融入景物之中,做到“以景写废,以废传情”,承接首联的感慨,将凄凉之感推向具体可感的层面。颈联“幽泪欲乾残菊露,余香犹入败荷风”,“旧邸之景”转向“庭院之景”,更以拟人手法赋予景物情感,暗藏对贤达的赞颂,是全诗的“转笔”。上句“幽泪欲乾残菊露”,将残菊上的露水比作“幽咽的泪水”,“欲乾”二字似写残菊的深情即便即将枯萎,仍在“流泪”,实则是诗人借残菊的“有情”,暗喻贤达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仍如残菊般“心怀深情”;下句“余香犹入败荷风”,则以残菊的“余香”为核心,即便身处“败荷”(衰败的荷花)的萧瑟环境中,菊香仍能随风飘散。这里的“余香”绝非单纯的花香,而是诗人的“借景寓意”以菊香喻贤达的贤德,即便人事已非、环境衰败,贤达的品德仍如余香般流传,永远让人感念。此联从“写废”转向“喻德”,情感从“惆怅”升华为“崇敬”,让凭吊的内涵更显深刻。尾联“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作为全诗的“合句”,由眼前的旧邸延伸到更远处的凭吊之地,将情感推向高潮,也点明凭吊的深层对象。“泷江”“楚宫”并非泛泛之景,结合文本可知,“泷江”指向伊慎立战功之地,“楚宫”则暗指李德裕的贬死地崖州,诗人以“何能更涉”的反问(实则是“渴望涉江”的委婉表达),传递出强烈的追怀之情:他不仅满足于眼前旧邸的凭吊,更希望跨越遥远的泷江,到贤达建功、逝去的地方,“独立寒流”凭吊。“独立寒流”四字极具画面感,诗人独自站在寒冷的江水边,身影孤绝却神情坚定,既写出凭吊时的肃穆,更显对贤达的敬仰之诚。此联将对伊慎的怀念与对李德裕的追思融合,让“赞仰缅怀”的情感不再局限于旧邸,而是扩展到对贤达一生的追念,收束全诗,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起是直叙。酬功,封爵晋阶也;华筵,即指酬功荣盛事,而俄顷已同逝波尽耳。四“人语空”活泼,胜于三。五、六双夹串合,佳,言泪枯如残菊之露,已属无多,唯馀香人败荷之风,犹得微闻,触景生情之妙。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

# 一、二,百年瞬息也。中四句写旧宅宾客奴仆皆已星散,而荷菊犹存,人不如草木有情也。只此荒凉,伤心已极,涉泷江而吊楚宫,其伤心更当何如?

清冯浩《玉豁生诗意》

# 独结二句就“过”字生情,搀过一步渲染本题,妙有情致。前六句直是许浑一辈套子,殊不可耐也。

清冯浩《玉豁生诗说》

# 前六句结体森密,吐韵铿锵,设采鲜艳,是玉骼神到奇境,以为庸俗可乎?

清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

# 田兰芳曰:哀音清苦,但多亮节而少微情。一结犹存风雅。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游灵伽寺(以下见《统签》)》

下一篇:唐·李商隐《商於新开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