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邸方酬力战功":华丽的府邸刚刚酬谢(伊慎)力战的功勋,
# 朱邸:指伊慎在京师的华美府邸。
"华筵俄叹逝波穷":丰盛的宴席转眼间感叹时光流逝殆尽。
# 逝波穷:喻去世。
"回廊檐断燕飞去":曲折的回廊屋檐断裂,燕子都飞走了,
# 去:一作出。
"小阁尘凝人语空":小楼积满灰尘,昔日人声喧闹已成空寂。
"幽泪欲干残菊露":残菊上的露水如幽暗的泪水即将干涸,
# 泪:一作砌。
"余香犹入败荷风":枯荷的余香因风传送,也隐约可闻。
# 败荷:衰败的荷花。
"何能更涉泷江去":怎能再渡过泷江前往远方,
# 泷江:泛指江水,与下句“楚宫”相应。
"独立寒流吊楚宫":独自伫立寒流之畔凭吊楚宫旧址。
# 流:一作沙。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怀诗。描绘了伊仆射旧宅的荒凉景象,体现了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伊慎的怀念以及借其为题对李德裕贬死的悲叹与追思。
2. 写作手法
拟人:“幽泪欲干残菊露,余香犹入败荷风”中,残菊上的清露被赋予“幽泪”的人格化特质,那欲滴未滴、似将干涸的姿态,恰如强忍悲戚的哽咽,藏着对旧主逝去的深沉哀悼;而消散未尽的余香在败荷风中萦绕,仿佛是屋主人留存世间的最后余韵,带着不舍离去的怅惘,让衰败之景更添人情温度。借景抒情:“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则以具象化的衰败之景托情:回廊屋檐崩断,是岁月啃噬的痕迹;燕子离去,带走了往昔宅院里的生机与喧闹;小阁积满尘埃,昔日的笑语声早已消散无踪。这些景象层层叠加,既勾勒出旧宅的荒凉,更寄寓着对“朱邸华筵转瞬空”的喟叹,将繁华不再的失落与世事无常的沧桑尽显无遗。
3. 分段赏析
首联“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以强烈的对比开篇,奠定全诗感慨基调。“朱邸”点明宅邸的华贵,“华筵”描绘庆功宴的盛景,二词精准勾勒出往昔贤达(如伊慎)功成受赏时的荣光,“方酬”二字更凸显功业刚成的意气风发;然而“俄叹”一词陡然转折,“俄”字极写时间之迅疾,“逝波穷”以流水喻时光,将盛景转瞬即逝的落差感拉满,前一秒还是觥筹交错的庆功场景,后一秒便只剩对岁月流逝的慨叹。这种“刚成即逝”的对比,不仅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怅惘,更以“千古风流人物”的隐喻,为后文对贤达的追怀埋下伏笔,起笔便见历史沧桑感。颔联“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承接首联的“逝波”,聚焦旧邸的荒废之景,以具象细节勾勒凄凉氛围。上句“回廊檐断”是视觉上的破败,“燕飞去”则以“燕子离巢”的动态,反衬宅邸的空寂,燕子本是宅中常客,如今连飞鸟都离去,更显人去楼空的荒芜;下句“小阁尘凝”是触觉(若近观可感灰尘厚重)与视觉的结合,“尘凝”二字足见宅邸闲置已久,“人语空”则以“无声音”的静,强化环境的寂寥。诗人未直接抒情,仅以“断”“去”“凝”“空”四个关键字,将旧邸的破败与空寂具象化,让“满怀惆怅”的情感自然融入景物之中,做到“以景写废,以废传情”,承接首联的感慨,将凄凉之感推向具体可感的层面。颈联“幽泪欲乾残菊露,余香犹入败荷风”,“旧邸之景”转向“庭院之景”,更以拟人手法赋予景物情感,暗藏对贤达的赞颂,是全诗的“转笔”。上句“幽泪欲乾残菊露”,将残菊上的露水比作“幽咽的泪水”,“欲乾”二字似写残菊的深情即便即将枯萎,仍在“流泪”,实则是诗人借残菊的“有情”,暗喻贤达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仍如残菊般“心怀深情”;下句“余香犹入败荷风”,则以残菊的“余香”为核心,即便身处“败荷”(衰败的荷花)的萧瑟环境中,菊香仍能随风飘散。这里的“余香”绝非单纯的花香,而是诗人的“借景寓意”以菊香喻贤达的贤德,即便人事已非、环境衰败,贤达的品德仍如余香般流传,永远让人感念。此联从“写废”转向“喻德”,情感从“惆怅”升华为“崇敬”,让凭吊的内涵更显深刻。尾联“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作为全诗的“合句”,由眼前的旧邸延伸到更远处的凭吊之地,将情感推向高潮,也点明凭吊的深层对象。“泷江”“楚宫”并非泛泛之景,结合文本可知,“泷江”指向伊慎立战功之地,“楚宫”则暗指李德裕的贬死地崖州,诗人以“何能更涉”的反问(实则是“渴望涉江”的委婉表达),传递出强烈的追怀之情:他不仅满足于眼前旧邸的凭吊,更希望跨越遥远的泷江,到贤达建功、逝去的地方,“独立寒流”凭吊。“独立寒流”四字极具画面感,诗人独自站在寒冷的江水边,身影孤绝却神情坚定,既写出凭吊时的肃穆,更显对贤达的敬仰之诚。此联将对伊慎的怀念与对李德裕的追思融合,让“赞仰缅怀”的情感不再局限于旧邸,而是扩展到对贤达一生的追念,收束全诗,余味悠长。
# 起是直叙。酬功,封爵晋阶也;华筵,即指酬功荣盛事,而俄顷已同逝波尽耳。四“人语空”活泼,胜于三。五、六双夹串合,佳,言泪枯如残菊之露,已属无多,唯馀香人败荷之风,犹得微闻,触景生情之妙。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
# 一、二,百年瞬息也。中四句写旧宅宾客奴仆皆已星散,而荷菊犹存,人不如草木有情也。只此荒凉,伤心已极,涉泷江而吊楚宫,其伤心更当何如?
清冯浩《玉豁生诗意》
# 独结二句就“过”字生情,搀过一步渲染本题,妙有情致。前六句直是许浑一辈套子,殊不可耐也。
清冯浩《玉豁生诗说》
# 前六句结体森密,吐韵铿锵,设采鲜艳,是玉骼神到奇境,以为庸俗可乎?
清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
# 田兰芳曰:哀音清苦,但多亮节而少微情。一结犹存风雅。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下一篇:唐·李商隐《商於新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