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fān
fān
xié
qiáo
duì
mén
huā
wéi
yǒu
bái
liǔ
néng
wēn
西
xún
diàn
殿
zhāo
jūn
cūn
nián
nián
fāng
jìn
lái
bié
bài
lán
sūn

译文

片片叶子不住地轻轻翻转,歪斜的小桥正对着旁边的门户。芦花只有一片洁白,柳絮难道能够有温暖的感觉吗?西施在寻找昔日的宫殿遗迹,王昭君在寻觅故乡的村落。每一年,美好的花草都会凋零殆尽,如今又来与枯萎的兰草告别。

逐句剖析

"叶叶复翻翻":片片叶子不住地轻轻翻转,

# 叶叶:摇动貌。白居易《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碧幢油叶叶。”

"斜桥对侧门":歪斜的小桥正对着旁边的门户。

"芦花惟有白":芦花只有一片洁白,

"柳絮可能温":柳絮难道能够有温暖的感觉吗?

# 可能温:岂能重温。可:何、岂。,絮:一作叶。

"西子寻遗殿":西施在寻找昔日的宫殿遗迹,

# 西子:喻蝶。

"昭君觅故村":王昭君在寻觅故乡的村落。

# 昭君:喻蝶。

"年年芳物尽":每一年,美好的花草都会凋零殆尽,

"来别败兰荪":如今又来与枯萎的兰草告别。

# 荪:一种香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蝴蝶翻飞寻觅的形象,并借此抒发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怅惘。诗中蝴蝶翩翩飞舞,穿过斜桥侧门,其轻盈洁白胜过芦花,其轻柔温暖似如柳絮。诗人以疑问的语气提及蝴蝶的轻柔温暖或许如同柳絮。接着巧妙用典:蝴蝶寻觅的姿态,如同西施找寻消失的宫殿、昭君探访故里的村落。结尾感叹年年繁花落尽,蝴蝶只能前来与衰败枯萎的兰荪香草作别,含蓄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芳华难驻的深切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以叠词“翻翻”写叶片轻盈翻动之态,动态感十足;“斜桥对侧门”勾勒出一幅清幽的近景,桥与门的相对,暗含静谧中藏着几分寂寥的氛围,开篇以景物起笔,不着情字却已埋下闲愁伏笔。“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聚焦自然风物,“惟有白”点出芦花素净无华的本色,“可能温”则以拟人化的揣度写柳絮,看似无理却含妙趣,柳絮本是轻盈寒凉之物,却盼其有温,暗含一种细腻的怅惘,两句以景物衬出心境的清淡与微愁。“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引入两位历史佳人的典故,西施寻旧时宫殿、昭君找故乡村落,“寻”与“觅”的动作中,藏着对往昔的追念与物是人非的感慨,将个人的闲愁体现的淋漓尽致。“年年芳物尽,来别败兰荪”以时光流逝收束,年年繁花凋零,如今又来与枯萎的香草告别,“败兰荪”既是眼前景,又暗合香草象征美好事物,借芳物凋零写时光易逝、美好难存,将前文的寂寥、怅惘汇聚,余味悠长。

2. 作品点评

朱彝尊评曰:“通篇未着一‘蝶’字,却句句皆扣蝶韵,妙在只可意会难言传,实乃超凡之作。”纪晓岚亦赞:“借蝶抒写人事沧桑之感,托物寄情,风致宛然。”全诗写蝶若即若离,虚实相生,既不胶着形迹,亦无滞涩之弊,神韵完备,意趣酣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复至裴明府所居》

下一篇:唐·李商隐《酬令狐郎中见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