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ōng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zhǎn
xīn
luó
jiǔ
líng
chén
kǒng
xiāo
guī
yīng
chōng
bàn
dài
shēng
tiáo
hǎo
wéi
chóu
xiāng
nóng
piāo
chūn
chǎng
ài
zhàng
xià
zhì
méi
jiāo

译文

一杯刚开的新罗美酒,只怕天一亮就容易消散。归来时大概正逢鼓声敲到一半,离去时来不及等笙乐调好。歌声美妙,只愁无人能和,香气浓郁,又怎会吝惜飘散。春日的猎场铺开艾草帷帐,下马时,用作诱饵的野鸡显得格外娇美。

逐句剖析

"一盏新罗酒":一杯刚开的新罗美酒,

# 新罗酒:新罗国所酿之酒,进贡给唐王朝的贡品。新罗,朝鲜古国。

"凌晨恐易消":只怕天一亮就容易消散。

# 晨:一作霜。

"归应冲鼓半":归来时大概正逢鼓声敲到一半,

# 冲鼓半:谓暮鼓将止。冲,超过。

"去不待笙调":离去时来不及等笙乐调好。

"歌好惟愁和":歌声美妙,只愁无人能和,

# 歌好惟愁和:指不学无术。

"香浓岂惜飘":香气浓郁,又怎会吝惜飘散。

# 浓:一作多。

"春场铺艾帐":春日的猎场铺开艾草帷帐,

# 艾帐:系有艾叶的网罗,迷惑鸟雀,以便捕猎。

"下马雉媒娇":下马时,用作诱饵的野鸡显得格外娇美。

# 雉媒:为诱捕野雉而驯养的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公子》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专门用来讥讽那些只知吃喝玩乐的纯粹纨绔子弟。首联说夜里饮用贡酒,到凌晨时分酒劲就已消退。颔联写夜晚归来时已近暮鼓将歇,清晨出门不等调笙奏乐,便匆匆离去。颈联讲歌声美妙却不知欣赏,更害怕他人邀自己唱和;焚香时就尽情燃尽,不懂品味香气,只是白白耗费。尾联描绘其春日场上打猎,骄横轻浮的样子让人产生憎恶之感。全诗通篇刻画其醉生梦死、一无所知的状态,富贵公子骄奢淫逸的形象鲜明地呈现在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讽刺诗。借贵公子夜饮晨醒、晚归早出、不懂赏乐耗香、春猎骄纵的生活场景,写出了纨绔子弟醉生梦死的状态与对其骄奢逸乐行径的讥讽。

2. 分段赏析

首联“一盏新罗酒,凌晨恐易消”,以“新罗酒”这一具体事物入题,描绘出公子手持美酒的画面。“凌晨恐易消”则点出他通宵纵饮,到了凌晨仍担忧酒意消散,不着痕迹地展现出其醉醺醺不知节制的情态,开篇便勾勒出公子沉迷享乐的形象。颔联“归应冲鼓半,去不待笙调”,聚焦公子的行为举止。“归应冲鼓半”写出他归家时不顾宵禁,正值夜鼓敲到一半便贸然前行,尽显肆无忌惮;“去不待笙调”则表现他离开时不等乐曲演奏完毕便拂袖而去,进一步凸显其骄纵任性,将公子我行我素的模样刻画得生动形象。颈联“歌好惟愁和,香浓岂惜飘”,从公子对歌舞香氛的态度入手。“歌好惟愁和”体现出他即便面对美妙的歌声,也只担心需要自己应和,尽显其轻浮;“香浓岂惜飘”则写出他对浓郁的香气毫不在意,任其飘散,毫无珍惜之心,刻画了他缺乏修养的一面。尾联“春场铺艾帐,下马雉媒娇”,将场景转向野外。“春场铺艾帐”描绘出春日猎场铺设艾帐的奢华场面,“下马雉媒娇”则刻画了他下马时,像引诱野雉的“雉媒”一般洋洋得意的轻浮模样,丑态尽显,使公子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将封建社会贵族恶少的丑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写尽轻隽之状。去来倏忽,全非怜香惜玉之人。

清姚培谦

# 五、六言不能细心领略。春场射雉,多应忘却夜来矣。

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 极刻画纨绔性情,愈工愈佻,未协雅音。

清纪昀《抄诗或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

下一篇:唐·李商隐《因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