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何范尽诗家":年纪不同都成名人也不妨碍何逊与范云一起成为诗人,
# 何范:何逊、范云。《南史·何逊传》:“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遂结忘年交。”《南史·范云传》:“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
"未解当年重物华":我不了解他们当年那个时候为什么看重描写自然景物。
# 重物华:珍重美好风物。,未解:未知。针对时下文士袭文人相轻之习者而言。
"远把龙山千里雪":南朝宋鲍照把北方云中郡龙山的千里雪拿到了江南江南满地花可似塞北雪,
# 龙山:在古云中郡。鲍照《学刘公干体》:“胡风吹朔雪,干里度龙山。”何逊《范广州宅联句》:“洛阳城东西,却作经年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云。蒙蒙夕烟起,奄奄残辉灭。非君爱满堂,宁我安车辙?逊。”此处商隐似误以“洛阳”四句属逊。
"将来拟并洛阳花":而何逊把龙山雪拿来打算一起比作洛阳城的花。
# 将来:拿来。
"沈约怜何逊":作为梁朝著名文学家的沈约爱护珍惜何逊,
# 何逊:“雾夕莲出水,霞朝日照梁。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妆?”
"延年毁谢庄":可南朝宋的文学家颜延年和谢庄两人互相诋毁。
"清新俱有得":诗句的清新风格都有所得,
"名誉底相伤":声名怎么能够互相伤害呢。
# 底:何。
"雾夕咏芙蕖":傍晚时分,淡淡的白雾悄然泛起,此时赞美情人恰似那清水出芙蓉般清新的荷花,
# 芙蕖:莲花。
"何郎得意初":而这,正是何逊初成名且成婚得意之时的作品。
"此时谁最赏":这个时候谁最赏识他呢,
"沈范两尚书":是沈约和范云这两个梁朝的尚书。
# 沈范两尚书:指沈约、范云。沈约在梁朝曾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范云曾任吏部尚书。见《梁书》沈、范二传。此借指令狐楚与崔戎,二人于商隐均有知遇之恩。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绝句,也是一组酬赠诗。组诗借对何逊、范云等诗人,以及沈约、谢庄等典故的提及,通过“不妨何范尽诗家”“清新俱有得,名誉底相伤”等内容,表达对诗坛人物才华的评赏,以及对诗歌创作中“清新”风格的推崇,还暗含对文人之间赏誉、毁伤现象的思考,展现出李商隐对诗歌与文人关系的独特认知。
2. 写作手法
用典:“不妨何范尽诗家,未解当年重物华”,以用典开篇,借南朝梁“何逊、范云”典故,将自己比何逊,令狐楚比范云,搭建起古今文人情感关联。“沈约怜何逊,延年毁谢庄”,再用“沈约与何逊”的赏识、“颜延年毁谢庄”的嫌隙,喻自身与令狐楚的知遇,及遭他人诋毁的境遇,把个人人际遭遇,投射到历史文人关系里,让复杂心绪有了经典参照,使情感表达更具文化厚度与含蓄美。
3. 分段赏析
其一“不妨何范尽诗家,未解当年重物华”,借南朝梁诗人何逊、范云典故起笔,将自身比何逊,把令狐楚喻为范云,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文人情感关联,暗含对与令狐楚师徒情谊的珍视。“远把龙山千里雪,将来拟并洛阳花”,化用鲍照“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何逊“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还隐括《诗经》中“昔我往矣,雨雪霏霏;今我来思,杨柳依依”的意境,借雪景与花景的对照,把对恩师的离别之痛、重逢之盼,融入古典诗意,让情感表达含蓄且富有文化底蕴,尽显离情别绪的细腻深沉。其二“沈约怜何逊,延年毁谢庄”,援引沈约赏识何逊、颜延年诋毁谢庄的典故,以沈约比令狐楚先辈,以颜延年、谢庄比诋毁自己之人,鲜明呈现出“赏识”与“诋毁”两种人际境遇。“清新俱有得,名誉底相伤”,笔锋一转,直陈文人应认可彼此才华,不应因嫉妒而相互倾轧,借对历史典故的延展思考,传递出对文人相轻现象的批判,也暗含自身遭诋毁的愤懑与对和谐文人际遇的期许。其三“雾夕咏芙蕖,何郎得意初”,化用何逊《看伏郎新婚诗》的新婚情境,关联自身娶王茂元女儿的经历(唐文宗开成年间入伏之季),以何郎(何逊)自比,暗藏新婚得意与仕途初起的心境。“此时谁最赏,沈范两尚书”,点明当年如沈约、范云般赏识自己的,或是令狐楚、崔戎,亦或王茂元,今昔对比间,流露出对往昔被赏识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境遇变迁的感慨,借典故与身世关联,将个人情志、人生起伏融入历史镜像,含蓄深沉。
上一篇:唐·李商隐《席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