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í
tóng
liú
bié
wèi
zhī
yuán
wài
tóng
nián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jiā
zhào
lián
piān
fèng
huáng
diāo
wén
zhàng
jīn
chuáng
guì
huā
xiāng
chù
tóng
gāo
shì
fān
shí
dào
wáng
què
shī
cháng
dìng
yuān
yāng
shì
xiāng
jiāng
jīng
huá
yōng
shǔ
sān
qiān
sòng
dào
xián
yáng
jiàn
yáng

译文

回想当年喜讯联翩到来欣逢风凰,难忘花烛之夜那翠羽的纽帐紫金矛床。在那桂花飘香的时节我们一起喜登科第,可谁知就在柿叶翻飞的深秋我却独自为爱妻悼亡。我就像那无枝可依的鸟鹊长年的飘泊流离,多么羡慕你总是象鸳鸯平平安安地欢聚一堂。京师和川蜀遥遥相隔三千里,送别到咸阳时满月是昏黄的夕阳光。

逐句剖析

"佳兆联翩遇凤凰":回想当年喜讯联翩到来欣逢风凰,

# 凤凰:《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铿锵。’”,联翩:连接。谓商隐结婚的喜事和韩瞻的结婚喜事联翩相接。

"雕文羽帐紫金床":难忘花烛之夜那翠羽的纽帐紫金矛床。

# 羽帐:用翡翠毛饰床帐。

"桂花香处同高第":在那桂花飘香的时节我们一起喜登科第,

# 桂花香处同高第:《晋书·郁诜传》:“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遂称登科为折桂。此句指商隐与韩瞻同一年登科中进士。

"柿叶翻时独悼亡":可谁知就在柿叶翻飞的深秋我却独自为爱妻悼亡。

# 柿叶翻时:指柿叶飘翻的秋季。商隐妻王氏卒于大中五年春夏间。

"乌鹊失栖长不定":我就像那无枝可依的鸟鹊长年的飘泊流离,

# 失栖:李义府《咏乌》:“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以喻自己寄迹幕府、漂泊不定。失:一作入。

"鸳鸯何事自相将":多么羡慕你总是象鸳鸯平平安安地欢聚一堂。

# 将:携。,何事:犹言无事、有何事。

"京华庸蜀三千里":京师和川蜀遥遥相隔三千里,

# 庸蜀:古国名,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南。《尚书·牧誓》中并称庸,此处指蜀。

"送到咸阳见夕阳":送别到咸阳时满月是昏黄的夕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送别友人韩瞻为背景,抒发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诗中首联回忆两人同娶王氏女的“佳兆”与新婚的华美场景,颔联以“桂花”喻科举及第的春风得意,转而以“柿叶翻时”点明秋日悼亡的孤寂,今昔对比中暗含命运落差。颈联借“乌鹊失栖”自喻漂泊无依,以“鸳鸯相将”反衬友人夫妇的相守,情感张力强烈。尾联以“京华庸蜀三千里”的遥远路途与“送到咸阳见夕阳”的苍茫暮色作结,既暗含对前程的迷茫,又流露对友人送别的感激。全诗通过工整的对仗与典故化用,将个人身世之悲融入叙事,语言凝练含蓄,结句以景结情,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夏秋,三十九岁的李商隐丧妻。不久,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辟其为节度书记,李商隐随即赴任梓潼。同年冬,李商隐离京赴职,行至咸阳时已近黄昏,友人畏之前来送别。此即其在咸阳留别畏之的诗作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咏怀诗,介绍了诗人与友人韩瞻的交游往事与当下境遇的对比。诗中回溯二人曾同为进士、结为连襟的往事,既有对新婚华景的追忆,也有对如今自身丧妻漂泊、友人家庭完聚的感慨;末以送别的场景收束,通过遥远路途与苍茫暮色,传递出对人生际遇差异的深沉感怀。

2. 写作手法

对比:“桂花香处同高第,柿叶翻时独悼亡”以季节与事件的转换,完成从“过去”到“现在”的剧烈转折。前半句回忆当年与友人韩畏之共赴科举、折桂登科的场景。“桂花”代指科举及第,“同”字凸显两人曾共享的荣耀——春日桂香中,一同金榜题名,意气风发。后半句笔锋陡然转向当下,“柿叶翻时”点明秋日,“独悼亡”则直述妻子王氏新丧的孤苦。昔日元气淋漓的“同高第”,与今日形单影只的“独悼亡”形成强烈反差:前者是人生上升期的辉煌,后者是命运急转直下的哀痛。情景交融:“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以景结情,将离别的怅惘与人生的迷茫融入苍茫暮色,实现“景”与“情”的自然交融。

3. 分段赏析

首联“佳兆联翩遇凤凰,雕文羽帐紫金床。​”:此联以回忆笔触开篇,点明诗人与友人韩瞻(畏之)的深厚渊源。两人同为王茂元女婿,先后成婚,且同年及第,共享“佳兆联翩”的幸运。“凤凰”化用《左传》典故,暗喻婚姻美满;“雕文羽帐”“紫金床”以华美意象铺陈新婚的富贵气象,凸显早年生活的顺遂与意气风发。颔联“桂花香处同高第,柿叶翻时独悼亡。​”:此联通过时空与事件的强烈对比,将情感推向转折。上句“桂花香处”呼应“同高第”,以“折桂”典故点明两人同年进士及第的荣耀;下句“柿叶翻时”则借秋日落叶之景,引出诗人妻子王氏去世的悼亡之痛。“同”与“独”、“高第”与“悼亡”的对比,既暗含对友人的羡慕,又直击自身命运的骤变,语言平实却情感跌宕。颈联“乌鹊失栖长不定,鸳鸯何事自相将。​”:此联以动物意象深化对比。上句“乌鹊失栖”化用曹操《短歌行》,自喻漂泊无依的幕僚生涯;下句“鸳鸯相将”则描绘友人夫妇的恩爱相守。一者动荡,一者安稳,通过鸟类的自然习性映射人生境遇,既流露对友人的慰藉,又强化自身孤寂的悲凉。尾联“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此联以空间与时间的双重阻隔收束全诗。“京华”(长安)至“庸蜀”(梓州)的遥远路途,暗示前程的漫长与艰辛;“送到咸阳见夕阳”则借黄昏落日之景,将离别之情融入自然意象。夕阳的黯淡既是实景描写,亦隐喻诗人对未来的迷茫,情感含蓄而深沉。

4. 作品点评

区区八句诗中,既要兼顾双方形象的刻画,更需呈现命运天差地别的对照。这般创作命题本是极难措手,义山却能举重若轻,将二者写得形神兼备、意味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朱彝尊曰:“言有尽而意无穷。”

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卷上

# 义山与韩畏之同为王茂元婿,而一则家室完聚,一赋悼亡;同为开成二年进士,而一则贵显京华,一驰远道。所以赴梓潼之职,与畏之刻意伤别而赋此也。

清陆昆曾《李义山七律诗解》

# 一同时婚娶,二同奁具之美;三同登第,四忽而大不同;五赴梓潼,六员外夫妇如故;七、八去留合结。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卷四

# 诗亦清楚,苦无佳处耳。

清纪昀《抄诗或问》

# 前诗(按,《留赠畏之》)将赴梓时作,此则行期已定,畏之相送而重赠者。作诗先后,细绎自别。

清张采田《玉赂生年谱会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凤》

下一篇:唐·李商隐《深树见一颗樱桃尚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