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xíng
gōng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1
tái
cēn
tài
yáng
nián
nián
huā
mǎn
shān
xiāng
chóng
mén
kān
suǒ
qīng
chūn
wǎn
shēn
diàn
殿
chuí
lián
bái
cháng
cǎo
qiān
mián
qīn
quán
shēng
rào
gōng
qiáng
xiān
huáng
huí
jià
hóng
fěn
yún
huán
kōng
duàn
cháng

译文

台阁高低错落,仿佛倚靠着太阳,每年鲜花盛开,漫山遍野香气四溢。重重宫门紧锁,青春已经消逝,深深的宫殿垂下帘子,白日显得格外漫长。草色茂密,蔓延侵占了御路,泉水流淌发出呜咽之声,环绕着宫墙。先皇离去后再也没有回来,宫中的宫女们徒然伤心断肠。

逐句剖析

"台阁参差倚太阳":台阁高低错落,仿佛倚靠着太阳,

# 台:一作楼。

"年年花发满山香":每年鲜花盛开,漫山遍野香气四溢。

"重门勘锁青春晚":重重宫门紧锁,青春已经消逝,

# 勘:一作闲。

"深殿垂帘白日长":深深的宫殿垂下帘子,白日显得格外漫长。

"草色芊绵侵御路":草色茂密,蔓延侵占了御路,

"泉声呜咽绕宫墙":泉水流淌发出呜咽之声,环绕着宫墙。

"先皇一去无回驾":先皇离去后再也没有回来,

"红粉云环空断肠":宫中的宫女们徒然伤心断肠。

# 云环:一作翠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经古行宫》是唐代杜牧(一说是许浑写的)所作的七言律诗。以经过古行宫(或华清宫)为题材,通过描绘古行宫的现状,引发对历史的思考。首联描绘古行宫台阁错落,高耸接近太阳,曾经每年花开漫山飘香,展现其昔日繁华。颔联写如今行宫重门紧锁,青春已逝,深殿垂帘,白日漫长,尽显冷清孤寂。颈联中草色蔓延侵占御路,泉声呜咽环绕宫墙,进一步渲染衰败氛围。尾联感慨先皇一去不复返,宫中宫女徒然断肠。整首诗借古行宫的兴衰变化,抒发诗人对历史变迁、朝代更替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繁华消逝的惋惜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首联“台阁参差倚太阳,年年花发满山香”描绘行宫昔日的繁华热闹,与颔联“重门勘锁青春晚,深殿垂帘白日长”所呈现的如今的冷清孤寂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历史兴衰的巨大落差,强化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繁华不再的感慨。拟人:“泉声呜咽绕宫墙”,赋予泉声“呜咽”的人的情感和动作,将泉水流淌的声音比作人在呜咽,生动形象地烘托出古行宫衰败后的凄凉氛围,表达出诗人对其命运的叹惋。借景抒情:全诗通过描写古行宫的台阁、花草、御路、泉声等景色,如“草色芊绵侵御路,泉声呜咽绕宫墙”,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往昔繁华消逝的惋惜之情融入其中,借景抒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2. 分段赏析

首联“台阁参差倚太阳,年年花发满山香”:诗人开篇描绘古行宫曾经的壮丽景象,台阁高耸,仿佛与太阳相倚,每年花开时节,满山飘香,展现出古行宫当年的繁华昌盛,为下文写其如今的衰败做铺垫,形成强烈的反差。颔联“重门勘锁青春晚,深殿垂帘白日长”:镜头转向如今的行宫,重门紧锁,青春不再,深殿垂帘,白日显得格外漫长,这两句通过对行宫现状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暗示着时代的变迁和繁华的消逝。颈联“草色芊绵侵御路,泉声呜咽绕宫墙”:进一步渲染古行宫的衰败,草色蔓延,侵占了御路,泉水流淌发出呜咽之声,环绕着宫墙。“草色芊绵”和“泉声呜咽”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生动地描绘出古行宫的荒芜与凄凉,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化。尾联“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环空断肠”:由景及人,感慨先皇逝去,不再回来,宫中的宫女们只能空自断肠。这两句点明了古行宫衰败的原因,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叹,深化了诗歌对历史兴衰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送荔浦蒋明府赴任》

下一篇:唐·杜牧《宣州开元寺赠惟真上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