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yáng
xuě
gǎn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1
wǎng
shì
niàn
piāo
rán
shèng
qián
tān
xiǎng
xuě
yìng
hán
dēng
sān
nián
mèng
tiáo
tiáo
xiàn
线
gēng
míng
zhāo
chǔ
shān
shàng
shàng
zuì
gāo
céng

译文

往昔的事情涌上心头独自沉思,飘然而至的情感让人难以承受。前面河滩上传来夜晚急促的水流声,密集的雪花在寒冷的灯光下显得更加清冷。清晰地记得那三年的梦想,如同一条长长的线绳般遥远。明天在楚山之上,不要登上最高的那一层。

逐句剖析

"往事起独念":往昔的事情涌上心头独自沉思,

"飘然自不胜":飘然而至的情感让人难以承受。

"前滩急夜响":前面河滩上传来夜晚急促的水流声,

"密雪映寒灯":密集的雪花在寒冷的灯光下显得更加清冷。

"的的三年梦":清晰地记得那三年的梦想,

"迢迢一线縆":如同一条长长的线绳般遥远。

"明朝楚山上":明天在楚山之上,

"莫上最高层":不要登上最高的那一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襄阳雪夜感怀》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一个雪夜中的个人感受,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内心的孤独惆怅。诗中前半部分描绘了雪夜中的自然景象,如急流声与密雪映寒灯,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后半部分则借景抒情,通过对三年梦想的回顾和对未来楚山之行的自我劝诫,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杜牧通过描绘雪夜中的自然景象,如“前滩急夜响,密雪映寒灯”,将个人的情感与外界的环境相结合,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惆怅。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对比:诗中巧妙地使用了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的的三年梦,迢迢一线縆”一句,通过将过去的梦想(短暂而清晰)与未来的不确定性(遥远而难以捉摸)进行对比,强调了时间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无常,加深了诗歌的哲理性思考。

2. 分段赏析

“往事起独念,飘然自不胜”:“独念”突出诗人独自一人沉浸于对往事的回忆中,“飘然”形容思绪飘远,“自不胜”则强调回忆带来的情感难以承受,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生动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前滩急夜响,密雪映寒灯”: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雪夜之景,“前滩急夜响”写出夜晚滩头水流湍急的声响,增添了环境的清冷之感;“密雪映寒灯”描绘出密密飘飞的雪花在寒灯映照下的景象,营造出静谧又凄清的氛围,情景交融,衬托出诗人的孤独。“的的三年梦,迢迢一线縆”:“的的”强调梦的清晰,“三年梦”表明长时间被某种思绪缠绕;“迢迢”形容遥远,“一线縆”将思绪比作细长遥远的绳索,形象地写出诗人对过往或某种事物的长久牵挂,以及内心剪不断的愁绪。“明朝楚山上,莫上最高层”:以劝告自己的口吻结尾,“莫上最高层”暗示登上楚山最高层会引发更多的愁思与感慨,余味悠长,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哀愁,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丹水》

下一篇:唐·杜牧《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