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觥船一棹百分空":整条酒船给喝个精光,
# 觥船一棹百分空:化用毕卓典故,据《晋书·毕卓传》:“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觥:酒杯。觥船即载满酒的船。棹:船桨。
"十岁青春不负公":十年的青春岁月,总算没有虚度。
# 公:指酒神。,负:白白浪费。,十岁:一作千载。
"今日鬓丝禅榻畔":今日,我两鬓银丝,躺在寺院的禅床上,
# 禅榻:禅床,僧人打坐用的床具。
"茶烟轻飏落花风":风吹落花,茶烟在风中轻轻飘飏。
# 飏:飘。,轻:一作悠。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题禅院》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描写诗人的人生感悟与心境变迁的诗。此诗开篇两句勾勒了诗人青春时代的不羁风貌,他以酒为友,游历四方,尽显豪迈与洒脱;而后两句笔锋一转,描绘了诗人当下参禅悟道、品茗悠享的宁静生活,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整首诗洋溢着旷达的诗情,营造出清幽的意境,前后对比鲜明,语言却质朴无华。面对逝去的年华,诗中未有丝毫惋惜;面对当前的孤寂,亦不见辛酸之态,反而透出一股洒脱不羁的爽朗气息。
2. 写作手法
对比:前两句“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纵情酒乐、豪情万丈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激情与活力。而后两句“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则展现了诗人晚年时坐在禅榻旁,品茶赏景,享受宁静生活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宁静与淡泊。这种对比不仅体现在生活场景上,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心境的变化,从年轻时的豪放不羁到晚年时的宁静淡泊。象征:“觥船”象征着诗人年轻时的豪放与不羁,“禅榻”则象征着晚年时的宁静与超脱。“茶烟轻飏落花风”一句中,“茶烟”与“落花”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意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用典:“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中的“觥船”一词,暗用了晋代毕卓的典故。据《晋书·毕卓传》记载,毕卓曾说:“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这里,杜牧以毕卓自比,表达了自己年轻时以酒为伴、忘忧忘返的生活状态。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勾勒了诗人年轻时放荡不羁、与酒为伍的豪迈生活。他巧妙地借用了毕卓的典故,自比毕卓,叙述自己十数年间常乘扁舟携美酒,悠然自得地泛游江湖,沉醉于酒乡之中,忘却尘世烦恼,仿佛万事皆成空幻。将十年的青春时光全然交付给醇酒,真可说是没有辜负“酒中仙”的美名。这里的“觥”(古代盛酒的器具)与“公”同音双关,从“觥”到“公”的巧妙转换,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酒的由衷赞美,更将酒视为他排忧解难、慰藉心灵的挚友与恩泽。这背后,也隐含了诗人多年来仕途不顺、借酒消愁的真实心境与人生境遇。后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洞悉世事后的洒脱画面。诗人眼下已两鬓斑白,斜倚在禅榻之旁,悠然品味着僧人呈上的清茶。他注视着茶烟在微风中袅袅升起,感受着这份难得的闲情与安逸,心境飘然若仙。这清茶,或许是为了消解往昔酒醉后的干渴,或许是因年迈体衰而无法再畅饮,只得以茶代酒,又或许是在茶香中回味往昔的酒意。但无论如何,这两句诗所展现的清幽之境与旷达情怀,都令人回味无穷。杜牧一生关注时事,对政治军事有着独到的见解,然而却未能得到重用,始终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因此,他的大好年华只能在漫游与酣饮中悄然流逝,最终只落得“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的境遇。这里的“茶烟”与前面的“觥船”遥相呼应,“落花”则与“青春”相映成趣,共同诉说着诗人步入暮年后的无奈与感慨。曾经自视甚高的他,如今已步入衰老之境,不仅施展抱负无望,就连曾经的漫游酣饮也成为了遥不可及的过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只能依靠参禅品茗来消磨剩余的岁月,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4. 作品点评
全诗巧妙运用酒与茶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境界进行对比描绘,深刻蕴含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深切感念与超然豁达,以及对往昔青春岁月的无限追思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然而,全诗在挥洒自如之间,丝毫不见辛酸的痕迹,展现出一种洒脱与释然。
# 若云负青春,却又了无意味。正为壮盛虚掷醉乡悲悔无及,及题此篇,妄加“醉后”二字(按本诗一题《醉后题禅院》),真溃溃也。
宋周弼《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
# 潘氏云:小杜此诗,洵晚唐佳语。
明赵彦传《唐绝诗钞注略》
# 樊川“鬃丝禅榻”,翩翩才致。
清田雯《古欢堂杂著》
# 前二句写昔日,第三句以“今日”划清界限,末句景中有情,感慨系之。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 写出才人迟暮不遇,措语蕴藉。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亦是神来之作。
清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 小杜之才,自王右丞以后,未见其比;其笔力回斡处、亦与王龙标、李东川相视而笑。“少陵无人谪仙死”,竟不意观此人。只如“今日鬓丝禅榻旁,茶烟轻飏落花风”、“自说江湖不归事,阻风中酒过年年”,直自开、宝以后百余年无人能道,而五代、南北宋以沿,亦更不能道矣。此真悟彻汉魏六朝之底蕴者也。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
上一篇:唐·杜牧《云》
下一篇:唐·杜牧《新定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