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争为天下脊":上党地区地势险要,一直是各方争夺的战略要地,堪称天下的脊梁,
# 上党:郡名,即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境内太行山有天下之脊之称,言其形势险要。
"邯郸四十万秦坑":当年在邯郸之战后,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秦国坑杀。
# 邯郸:战国赵国国都。赵孝成王四年,赵发兵攻取上党,驻扎于长平。
"狂童何者欲专地":那些狂妄无知的人,凭什么想要独霸一方土地,
# 专地:意为独霸一方。,狂童:狂妄小子,此指刘稹。
"圣主无私岂玩兵":圣明的君主没有私心,不会随意发动战争。
"玄象森罗摇北落":星象密布,预示着北方的战事动荡,
# 北落:星名,在此为藩落,主非常以候兵。,森罗:森然罗列。,玄象:日月星辰等天象。
"诗人章句咏东征":诗人们用诗句来歌颂朝廷的东征之举。
# 章句:指《诗·东山》。据诗序,此诗咏周公东征。此用以赞颂唐军讨伐刘稹。
"雄如马武皆弹剑":像马武那样的英雄豪杰都渴望被重用,弹剑作歌以抒壮志,
# 马武:东汉人,光武帝时,勇猛善战,以功封郁侯。
"少似终军亦请缨":年轻人也像终军一样,主动请缨,愿为国效力。
# 终军:汉人。自请出使南越云:“愿受长缨,必料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屈指庙堂无失策":屈指一算,朝廷的决策没有失误之处,
# 庙堂:朝廷。其时李德裕为首相。
"垂衣尧舜待升平":圣主如同尧舜般无为而治,等待着天下太平的到来。
# 垂衣:衣裳下垂,无为而治。
"羽林东下雷霆怒":羽林军自东而下,如雷霆震怒般气势汹汹,
# 羽林:羽林军,禁军名。
"楚甲南来组练明":南方的楚军身着鲜明的铠甲,队伍整齐。
# 组练:即组甲、被练,皆战士衣甲装备。,楚甲:楚国军士,此指诸道士兵。
"即墨龙文光照曜":即墨之地,兵器上的龙文光芒闪耀,
# 即墨: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
"常山蛇阵势纵横":常山之军摆出的蛇形阵势,灵活多变,气势纵横。
# 常山蛇阵:古代一种用兵的阵法能够使兵阵的首、尾、中互相策应。
"落雕都尉万人敌":军中的将领如落雕都尉般勇猛,有万夫不当之勇,
# 落雕都尉:北齐斛律光打猎时,射下一大雕人称“落雕都督”。
"黑槊将军一鸟轻":手持黑槊的将军,行动敏捷,视敌人如草芥。
# 黑槊将军:北魏于栗殚武艺超群,好用黑稍,魏明帝遂授予他“黑稍将军”名号。
"渐见长围云欲合":渐渐看到包围圈如云层般即将合拢,
"可怜穷垒带犹萦":可惜那被困的敌军堡垒,依然在苦苦支撑。
"凯歌应是新年唱":胜利的凯歌应该在新年时奏响,
"便逐春风浩浩声":那歌声随着浩荡的春风四处传扬。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写作手法
用典:“上党争为天下脊,邯郸四十万秦坑”,运用长平之战秦坑杀赵军四十万的典故,借古喻今,暗示当前局势的严峻以及藩镇割据的危害。“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以马武弹剑表示将领渴望建功立业,终军请缨体现少年将领的报国决心,丰富诗歌内涵,激励士气。“落雕都尉万人敌,黑槊将军一鸟轻”,以斛律光和高敖曹的典故,突出唐朝将领的英勇善战。夸张:“羽林东下雷霆怒”,将唐朝军队东下比作雷霆震怒,夸张地表现出军队强大的气势和威慑力。比喻:“即墨龙文光照曜,常山蛇阵势纵横”,把精良的武器比作即墨带有龙文的宝剑光芒闪耀,将军队的阵势比作常山之蛇般纵横有序,形象地描绘出唐军武器精良、阵势严整。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上党争为天下脊,邯郸四十万秦坑。狂童何者欲专地,圣主无私岂玩兵。”从地势与历史典故引入,点明藩镇割据问题,表明圣主出兵平叛的正义性。中间六句:“玄象森罗摇北落,诗人章句咏东征。雄如马武皆弹剑,少似终军亦请缨。屈指庙堂无失策,垂衣尧舜待升平。”描绘天象预兆,歌颂将领壮志,称赞朝廷决策英明,期待天下太平。后十句:“羽林东下雷霆怒,楚甲南来组练明。即墨龙文光照曜,常山蛇阵势纵横。落雕都尉万人敌,黑槊将军一鸟轻。渐见长围云欲合,可怜穷垒带犹萦。凯歌应是新年唱,便逐春风浩浩声。”着重描写唐军军容、武器、阵势以及将领英勇,展现战争局势对唐军有利,表达胜利在望的喜悦。
上一篇:唐·杜牧《寄题甘露寺北轩》
下一篇:唐·杜牧《栽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