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wǎn
wéi
jiā
tíng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1
yōng
qīn
jīn
huā
cǎo
xiāng
gāo
tái
chūn
hèn
máng
máng
yān
hóng
bàn
luò
píng
chí
wǎn
zhǔ
piāo
chéng
jǐn
zhāng

译文

捂住鼻子,香气却浸透衣襟;花草的芬芳扑面而来,高台上春天离去,心中的怅恨一片茫茫。嫣红的花瓣有一半已经飘落,在傍晚时分散入平静的池塘,花瓣在曲折的小洲间漂浮,好像织成了一张锦缎。

逐句剖析

"拥鼻侵襟花草香":捂住鼻子,香气却浸透衣襟;花草的芬芳扑面而来,

# 拥鼻侵襟:极言花草的芳香浓郁,扑鼻而来,连人的衣襟上都薰染了花香。

"高台春去恨茫茫":高台上春天离去,心中的怅恨一片茫茫。

# 高台:泛指歌榭楼台。

"蔫红半落平池晚":嫣红的花瓣有一半已经飘落,在傍晚时分散入平静的池塘,

# 平池:指涨满了池塘。,蔫红:指春花。

"曲渚飘成锦一张":花瓣在曲折的小洲间漂浮,好像织成了一张锦缎。

# 曲渚飘成锦一张:由于春花纷落,曲折的水滨飘满了鲜花,宛如绣锦一幅。曲渚:曲折的水滨。渚:水中的小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晚题韦家亭子》为唐代杜牧所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借“拥鼻侵襟花草香”“蔫红半落平池晚”等意象,勾勒出暮春时节庭院里花草渐残、池水映残红的画面。首句“拥鼻侵襟花草香”,通过动作描写,诗人沉醉地嗅着花草香气,香气沁入衣襟,生动展现出对春景的享受。第二句“高台春去恨茫茫”,借景抒情,春去难留,诗人心中满是怅惘。后两句“蔫红半落平池晚,曲渚飘成锦一张”,运用比喻手法,将傍晚时分飘落平池的残花比作锦缎,画面凄美又富有美感。杜牧的这首诗虽未直接咏史,但在对暮春之景的细腻描绘中,也透露出一种洒脱与豁达,其用词精准、意境悠远,同样展现出他英姿勃发、俊逸爽朗的诗歌风格。杜牧常咏史以抒怀,在晚唐诗坛成就斐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拥鼻侵襟花草香”,此句开篇描绘了诗人在韦家亭子周围,闻到花草那浓郁得似乎能拥入鼻腔、侵透衣襟的香气,从嗅觉角度生动展现出暮春时节花草繁茂、香气四溢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一个美好的氛围基础。“高台春去恨茫茫”,紧承上句,诗人将视角转向高台,暮春时节,春天即将离去,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怅惘,“恨茫茫”直白地抒发了这种因春逝而生的愁绪。“蔫红半落平池晚”,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嫣红的花瓣已有一半飘落,散落在平静的池塘中,画面呈现出一种暮春特有的衰败之感。“曲渚飘成锦一张”,进一步描绘飘落的花瓣在曲折的小洲间漂浮,仿佛织成了一张锦缎,美丽却又带着凋零的凄美,蕴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出宫人二首》

下一篇:唐·杜牧《有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