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直须判酩酊":与好友饮酒就得痛痛快快地喝他个一醉方休,
# 酩酊:指醉得迷迷糊糊的。
"逢花莫惜暂淹留":同道的人一起赏花赋诗也要尽兴不要匆匆忙忙,因为花期短暂不等人。
"假如三万六千日":我们即使能活过百年三万六千日,
"半是悲哀半是愁":人生旅途中所经历的也有一半是忧伤和悲愁。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抒怀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表达了人生短暂且愁苦居多的感慨,劝人面对美酒要尽情畅饮,遇见鲜花应尽情欣赏,借此倡导抓住当下、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深刻洞察与别样思考。
2. 写作手法
夸张:“假如三万六千日,半是悲哀半是愁”,诗人将人生的天数约计为三万六千日(即百年),并夸张地说其中一半是悲哀,一半是忧愁,以此来强调人生中的苦难与不易。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把酒直须判酩酊,逢花莫惜暂淹留”,以直接劝诫的方式,传达出诗人认为应尽情享受美酒、赏花的态度,“直须”“莫惜”等词尽显其情感的强烈,鼓励人们在面对美好事物时不要犹豫,大胆沉醉其中,享受当下的欢乐。后两句“假如三万六千日,半是悲哀半是愁”,采用夸张手法,将人生约计为三万六千日,直言其中一半是悲哀,一半是忧愁,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认知,这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及时行乐的必要性,强化了诗人对人生苦短,应珍惜当下美好时光的感慨与劝诫。
上一篇:唐·杜牧《入商山》
下一篇:唐·杜牧《金谷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