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í
xiāng
ǒu
shū
èr

朝代:唐作者:贺知章浏览量:1
bié
jiā
xiāng
suì
yuè
duō
jìn
lái
rén
shì
bàn
xiāo
wéi
yǒu
mén
qián
jìng
shuǐ
chūn
fēng
gǎi
jiù
shí

译文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逐句剖析

"离别家乡岁月多":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

# 多:长。

"近来人事半消磨":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 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惟有门前镜湖水":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

# 镜湖:湖泊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惟:只有。一作“唯”。

"春风不改旧时波":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 波:波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回乡偶书(其二)》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主题围绕着诗人久客还乡后的感慨,深刻体现了岁月变迁、物是人非的复杂情感。内容上,诗人先感叹离别家乡时间之久,归来后人事变化巨大,又以门前鉴湖水依旧,与人事的消磨形成鲜明对比。写作手法上,运用对比和反衬,以湖水的不变反衬人事的变迁;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首句直接点明离别家乡岁月漫长;次句写归来后人事的变化,饱含感慨;三四句聚焦门前鉴湖水,以湖水在春风中仍如旧时泛起波澜,突出人事与自然的不同。作品以其简洁却饱含深情的笔触,生动传达出久别还乡的独特心境,在唐代绝句中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展现了贺知章诗歌自然流畅、情真意切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人,早年移居山阴(今浙江绍兴)。贺知章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其诗今存二十余首,皆不尚藻彩,不事雕饰,无意求工而新意盎然。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贺知章还工书法,尤擅草隶。代表作品有《题袁氏别业》《相和歌辞·采莲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回乡偶书(其二)》由唐代贺知章创作。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此时贺知章已八十六岁,他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回乡后看到人事变迁,心中无限感慨,于是写下此诗,抒发久客伤老、物是人非的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思乡怀人诗。通过描写诗人久别家乡后归来,看到人事变迁,而门前鉴湖水依旧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化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离别家乡岁月多”与“近来人事半消磨”形成时间上的对比,突出了岁月流逝带来的人事变化;“人事半消磨”又与“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减旧时波”中湖水的依旧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减旧时波”这两句诗,以门前鉴湖水在春风吹拂下依旧泛起波澜的景象,反衬人事的变迁,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感触。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诗人回到家乡后,在与亲朋好友的交谈间,知悉家乡人事历经诸多变迁。在喟叹长久客居、年华老去的同时,也不禁为世事的变幻无常而发出感慨。“离别家乡岁月多”此句与上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意旨相近,诗人反复强调这一点,是因所有的感慨追根溯源,皆由数十年的背井离乡而起。紧接着,顺势引出对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这句看似简洁客观,实则蕴含着诸多触动诗人内心的人事变迁。如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中“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惊愕呼喊,以及因亲友命运沉浮而生发的种种喟叹,都被囊括其中。由于此类感慨数不胜数,难以一一详述,故而诗人一笔带过。到了三四句,诗人的笔触从人事转向自然景物。尽管阔别镜湖已数十载,可在春色的环绕中,镜湖的水波依旧如往昔般荡漾。诗人伫立镜湖之畔,“物是人非”的感触油然而生,遂写下“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之句。诗人以“不改”与“半消磨”形成鲜明反衬,又借“惟有”一词进一步强化“半消磨”的意味,突出除镜湖水波依旧外,往昔的人事几乎已面目全非。整首诗前两句直抒胸臆,后两句写景兼议论,看似随意道来,实则匠心独运。诗人巧妙运用反衬手法,从反面烘托强化了情感,在镜湖水波依旧的映衬下,对人事变迁的感慨显得愈发深沉凝重。

4. 作品点评

《回乡偶书(其二)》是由唐代贺知章创作的七言绝句。贺知章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将久别还乡后的独特感受细腻地呈现出来。诗中对比与反衬手法的运用,巧妙地强化了岁月变迁、物是人非的主题。诗人没有刻意雕琢词句,却凭借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整首诗宛如一幅生动的人生画卷,既展现了时光的无情,又蕴含着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充分体现了贺知章诗歌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艺术特色,在古代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

# 刘云:说透人情之的。

明高棅《唐诗品汇》

# 钟云:似太白。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摹写久客之感,最为真切。

明唐汝询《唐诗解》

# 此作一气浑成,不假雕琢,兴之偶至,举笔疾书者。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 情景宛然,纯乎天籁。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人皆知气象开展、音节宏亮为盛唐,不知盛唐中有如此淡瘦一种,却未尝不是高调。刘仲肩曰:朴实语,无限感慨。

清刘宏煦《唐诗真趣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其一》

下一篇:唐·贺知章《答朝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