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ǒu
rán
zuò
liù
shǒu
liù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lǎo
lái
lǎn
shī
wéi
yǒu
lǎo
xiāng
suí
宿
shì
miù
qián
shēn
yīng
huà
shī
néng
shě
ǒu
bèi
shì
rén
zhī
míng
běn
jiē
shì
xīn
hái
zhī

译文

年老以后懒得再赋诗,唯有衰老紧紧将我跟随。当代我大概是个不称职的词客,我擅长画破墨山水,前世或许应是个画师。难以舍弃往日作诗作画的习惯,不经意间偶然被世人知晓。名字本来就已为人所知,但我的内心却仍迷茫不知。

逐句剖析

"老来懒赋诗":年老以后懒得再赋诗,

"惟有老相随":唯有衰老紧紧将我跟随。

"宿世谬词客":当代我大概是个不称职的词客,

# 宿世:前生。全诗校:“一作当代。”

"前身应画师":我擅长画破墨山水,前世或许应是个画师。

# 前身应画师:全诗句下注云:“维善画破墨山水”。

"不能舍余习":难以舍弃往日作诗作画的习惯,

"偶被世人知":不经意间偶然被世人知晓。

"名字本皆是":名字本来就已为人所知,

# 名字本皆是:此言名字本为世人所知。

"此心还不知":但我的内心却仍迷茫不知。

# 此心还不知:赵殿成曰:“叠用二‘知’字,疑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偶然作六首(其六)》是盛唐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主题围绕王维对自身一生的回顾与感悟。首联写年老后懒得赋诗,唯有衰老相伴;颔联认为自己前世或许是个不称职的词客,前世大概是画师;颈联表示难以舍弃往日的习惯,偶然间被世人知晓;尾联感慨名字虽为人知,但自己内心却仍迷茫。运用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自己对人生、名利的看法;还采用自嘲,如“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以诙谐的方式展现自我认知。这首诗以平淡语调展现出王维对人生、生活、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虽表面上呈现出淡泊名利的态度,但字里行间仍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出世入世的内心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偶然作六首(其六)》由王维创作。王维一生经历丰富,在开元、天宝年间,其仕途有起有伏,同时在诗画领域造诣深厚。此诗当作于天宝一二年间,彼时储光羲隐居终南,王维亦有终南别业,亦官亦隐。诗中是王维对自己一生才华、习性以及在诗画方面成就的回顾与思考,体现了他在人生经历之后,对自我的重新审视与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抒怀诗。通过描述自己年老后懒于赋诗,回顾自身诗画才能,表达了对人生、名利的淡然态度,以及内心深处的出世入世矛盾。这是一首写自我感悟题材的五言律诗,借自身诗画习性与心境,写出了对人生的思考。

2. 分段赏析

这首诗以“老”态与“懒”意入笔,抒发了一种大彻大悟、平和淡然的心境。“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岁月流转,诗人对赋诗已兴致索然,唯有衰老之感如影随形。王维早年积极投身仕途,然而张九龄被贬荆州,奸相李林甫掌权后,他对现实深感不满却又无力抗争。于是,他长期持斋,在辋川结庐,与道友“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安史之乱时,他被迫接受伪职。叛乱平定后,因曾赋诗怀念朝廷而获免罪,被授任太子中允,但自此心中便背负起深深的负罪感,心境愈发孤寂。故而他“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对世事也愈发淡漠,这便是他“懒”的主因。这两句诗言语质朴,却饱含深沉感慨,“惟有”二字满是“无可奈何”与别无选择的喟叹。“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宿世”即前世之意。王维诗画双绝,当时就享有“天下文宗”(代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当代诗匠”(苑咸《酬王维并序》)的美誉,《纯全集》更是盛赞其“文章冠世,画绝古今”。但王维并不看重这些虚名,只将诗画创作视为前世习惯的延续、创作冲动的自然流露,正如他所言“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余习”出自《维摩诘经》“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无复余习”,原指前世留存且难以改变之物。这两句诗表明,他无法改变前世带来的习惯,吟诗作画也只是偶然间被世人知晓。王维名维,字摩诘,取自佛经菩萨之名,意为净名。然而“不能舍余习”有悖经义,所以他感慨“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但明知不应为却为之,这其实是他出世与入世内心矛盾的体现。尽管王维皈依佛教,可他本质上仍是一位热爱生活与艺术的诗人。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蕴含浓郁禅味。“宿世”“前身”等禅语入诗,为诗句增添神秘空灵之感;“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融入禅理,揭示出难以割舍的前世习性与偶然被知的尘世虚名间的微妙关系;“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则饱含禅趣,以对名字与内心的思索,传递出一种朦胧的哲思。诗人巧妙将禅意融入诗中,展现出对人生真谛的深度探寻与领悟。以坦然从容之态、质朴平淡之调,诉说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在略带感伤的沉吟中,隐隐透出彻悟后的通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周庄河》

下一篇:唐·王维《李陵咏》

猜你喜欢